对吴三桂反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就算明末清初在战场上声名狼藉的吴三桂倒也算一个枭雄,只不过他前有几个儿子,先背叛大明,后背叛李自成,最后跟随清政府行事,不久又因政府要削弱他而开始反清。
就是这种三番五次的背叛,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声名狼藉的人物,即使他年轻时确实是个响当当的抗金英雄。这篇文章当然不是要洗白吴三桂,毕竟历史功过自有评语,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看吴三桂的出发点,功过不是今日话题。
下一步,我们将进入吴三桂发动的最后一场战争,来看看他为什么会以一手好牌为基础,还是会被年轻气盛的康熙击败。
那一年,清军能够进入中原,除了自身的英勇作战,那些明朝投降的将领也起了很大作用。清朝统治者为了继续利用他们手中的力量,在开国之初就根据功绩封赏这些叛军,把他们设为三藩,掌管南方的疆土,巩固当时尚不稳定的局面,其中吴三桂是三藩中势力最大的一支。
那时候,清政府虽已入主中原,但各方反清势力猖獗,一时之间难以平定,因此,清朝统治者赋予这三藩很大的权力,不仅掌握着军队的绝对控制,而且还掌握着管辖地方的各种行政权力。
这种情形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康熙掌权,尽管由于年幼,他还不能掌控朝政,但有鳌拜这些老将在场,吴三桂等人也没有造成什么大的混乱。
但康熙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帝王,掌权后先将鳌拜等人清理干净,然后为了将权力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决定削藩。
实际上,康熙的这个决定也是对的,因为清政府直辖的军队分布在北方,主要部署在城邑及周边地区,而南方则由三藩统帅。这样下去,三藩市难免会发展壮大,想分庭抗礼。而此时的三藩势力,比以前更加强大,已经完全具备了这种实力。
尽管可以说是三藩,但当时的势力并不均衡,吴三桂已经是其中势力最大的一位了,总兵力超过了其他两藩的总和。
一天,康熙撤销三藩令,吴三桂等人坐拥重兵,又怎么可能顺从顺从,立即开始举兵反清。
三藩之乱,使当时的整个清政府惊慌失措,因为清政府能够调集的兵力只有七万,而三藩又是几十万,根本比不上。这是真的,吴三桂反清,一路高歌猛进,把清军打到了长江以北。
雍正也心慌意乱,甚至想亲自出马,可是就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吴三桂还是输给了康熙。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一是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着吴三桂反清力量的发展。回顾整个中国历史,北伐这件事几乎一直都是失败的,只有朱元璋一人成功了,最后还是靠着他逆天的运孙权气,而孙权当年连合肥都没有打过。这是因为北国比南国发展得早,而且北国地域广阔,骑兵多,南国水军虽强,但到了北国,却没有用武之地。
第二,吴三桂年事已高,已经没有当年的热血。在八年间,吴三桂与清军以长江为界,如果当时能继续推进,跨过北方,清军仍有击败的希望。只是遗憾的是,当时吴三桂已年过六十,身心已不再热血,后半生的指挥也开始迟疑。年少时就不同了,他是明军中唯一能与清军抗衡的大将,也能教李自成做人。但年纪大了,打到长江,只想着把长江分治开去,
再者,三藩中,也只有吴三桂坚决反叛,其他两个藩王只是看着利益伺机而动,清政府也知道这一点,一直在收买这两个藩王。就是由于内部的不统一,才导致吴三桂心有余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