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项羽和刘邦,接下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欣赏。
网上有个问题,很有意思,说若项羽在楚汉之争中赢了刘邦,或者早早在鸿门宴上就除了他,中国会不会同现在的欧洲一样,变成小国林立的状态。这种设想的背景是刘邦巩固和发展了秦始皇首创的大一统格局,而项羽还是坚持分封制的那一套,项羽击败刘邦后,很可能会继续维持诸国分立的状态,长期以往这种分裂状态,保不齐就会成为绝对的政治正确,进而演变为另一个欧洲。
可惜,历史不会重来,要想得出正经八百的绝对答案,那只能先想办法去找平行宇宙,或者发明个时光机。然而,这不妨碍我们依据现有的历史资料来分析探讨下项羽的选择和历史的发展。
项羽对分封制并没有那么痴迷
一般认为项羽是分封制的拥泵,证据是项羽灭秦后,没有将天下据为己有,而是分给各路诸侯。而且他还嫌过去的六国不够数,又分出来十几个新诸侯,连自己在内将天下分成了十九个诸侯国。这些新诸侯中包括项羽帐下最能打的大将英布、楚国原上柱国共敖和项氏叔侄的恩人司马欣;后来刘邦东出逼近韩国,项羽担心韩人投向汉国,遣好友郑昌赴韩国为王,抵御汉军。从这一系列案例来看,分封已是项羽笼络臣下的日常手段,他必然是认同分封制的。另外同个人感情上来说,项羽痛恨害他家国破灭的秦始皇,而嬴政奉行郡县制,项羽就要偏偏反过来搞。
但是,凭上面这些证据,还不能证明项羽只接受分封制,完全不认同郡县制。项羽叔侄曾观摩过秦始皇的出游场面,当时项羽就劝项梁“取而代之”,可把项梁吓了一跳。可见项羽对秦始皇君临天下的气派还是满心艳羡的,如果有机会选择,他肯定更喜欢当说一不二的天下共主,而不是到处说和的霸主。
项羽在咸阳大举分封,并不是本意,至少不全是。首先项羽没有资格直接登基称帝,因为这次联军西征名义上是楚怀王熊心组织的,各国亦奉楚怀王为盟主,项羽只是代表楚国的将军,地位甚至低于各国国王。由诸国平分天下是联军成立的前提,目的是将关东恢复成六国各自为政的格局,而不属于六国的关中则封给率先入秦的人。
项羽虽然实力强悍,但他名义上的四十万大军分属各国,他麾下的直属部队只有几万人而已,真惹了众怒也难以善了。在这种情况下,项羽要想保障自己得到最大利益,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分封。
而且,分封还不能拖,因为分封该由关东的盟主主持,确切的说是楚怀王。而如果在咸阳举行分封,项羽这个联军主帅就当仁不让了。在项羽的分封图中,项羽实现了利益最大化。他将最大的竞争对手刘邦赶到了汉中,关中则留给了三个秦国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毫无疑问都是亲楚的,自然会卖力气堵截刘邦。潜在敌国齐国被项羽一分为三,更强的赵国也更惨,被分成五个国家。项羽自己则霸占了原魏、韩、楚三国的膏腴之地,自号西楚霸王。项楚四遭都是亲楚的新诸侯,关中还有自己的后手,项羽可谓已立于不败之地。
长久以来,项羽的最大败笔被认为是是放弃了关中这块宝地,当时就被人笑话是沐猴而冠。然而,观项羽的分封布置,也不失为偏保守的稳妥制霸策略。首先独占关中在道义上就落了下乘,因为大家早就约定,先入关者王,这份荣耀应该给刘邦。其次项羽还要不得不与一直痛恨的秦人为伍,感情上也不愿接受。最后还有关键的一点,留在关中是机遇和风险并存,关中位置是好,但秦人不一定会为他这个楚人所用。现在项羽手握绝对优势,他宁愿守着老家慢慢图霸业,没必要留在关中冒险。
项羽分封,在一定程度上是顺应民意军心,正好顺带夹些私货。即使是刘邦势大,也不可能就此废除分封。
项羽并不满足于当个霸王
项羽回老家后不久,便命人悄悄做掉了名义上的主子楚怀王,他的霸王之位从此有名有实了,并去掉了继续往上升的阻碍。项羽还将国都定在了彭城,也就是现在的徐州。这里是关东大地的中心,齐赵燕魏韩诸国都在他的打击范围之内,要说项羽没有觊觎他国,那是不可能的。
项羽的分封极大的损害了旧六国势力的利益,自然引起诸人的不满,率先站出来对项羽说不的不是刘邦,而是齐国的田荣。田荣兄弟在齐地最早起事,后来却因不被项羽排挤,不但齐国被三分,田荣一系分到的还是最差的土地。田荣很是不忿,起兵赶走了另外两国,独占齐国。项羽立刻以田荣破坏盟约为借口攻打齐国,但他击杀田荣后,并没有选立其他亲楚齐王,而是打算将齐地直接并入楚国,后因齐人激烈抵抗这才作罢。但显然,项羽对直接管控各国是有想法的,只是手段过于简单粗暴了些。
细细想来,项羽不惜开罪六国国主,拆分各国。主要目的无非两个,一是削弱诸国实力,二是在各地扶持亲楚势力。无论哪个因素为主都是为日后项楚的扩张做好铺垫。
项羽为了彰显一视同仁,也拆分了自家军力,将头号功臣英布划出楚国,封九江王。可事实上英布本就有自家势力,半路投奔的项梁,和项羽算是同僚,和他本就不是一心,给他封王还落得人情。而且九江国深处南方,处于楚国半包围态势,和中原诸国并不搭界,除了交好楚国,九江国很难有所作为。
如果刘邦没有出来捣乱,项羽得以专心对付齐人,很有可能彻底占有了齐国,然后继续北上蚕食赵国,关东之地,就再没有可以一战的敌手。项羽统一关东后再挥师西进破碎的关中,简直就是手到擒来。
项羽统一天下的第一步就被刘邦打断了,就此在楚汉战争中疲于奔命,直至败亡。
分封和大一统并不矛盾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项羽和刘邦是一路人。项羽进行了分封,刘邦在称帝后,同样进行了分封,只是规模上小的多。
刘邦赢得胜利后,封了七位异姓王,分别是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四人在项羽时代就已称王,先后选择支持刘邦,因此得到保留。刘邦另外封了楚王(齐王)韩信、梁王彭越和韩王韩信三个功臣为新王。除此之外,江陵地区还存在着项楚余孽临江国,但在项羽败亡后第二年,就被汉军攻灭。刘邦照样分封了这么多异姓王,但并不妨碍汉朝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大一统王朝之一。事实上仅用了五六年时间,刘邦就以各种理由剿灭了几乎所有的异姓诸侯王,并且以刘氏宗王取而代之,建立了刘氏家天下。
刘邦能轻松消灭异姓王,和汉国拥有绝对优势密不可分。刘邦在分封中,将关中、蜀地、河东、河南、齐地全部怀给中央,而这原本就是汉军实际占领地,相其他诸侯也无话可说。这些地盘相当于灭亡三晋后的秦国和齐国的联盟,其他异姓王全部联合起来也难是对手。
任谁手握这样的优势,都会去尝试学一下秦始皇,将全天下变成自家的土地,项羽也不会例外。
项羽若在楚汉之争取胜,黄河以南和关中将尽归楚国,向来明哲保身的长沙王吴芮和燕王臧荼也会很快投诚。剩下的齐国和赵国素来和楚国不和,项羽也没有理由留下他们。可以说项羽需要顾及的人情要比刘邦少的多,将共天下归为家天下比刘邦还要容易的多。
项羽可能碍于情面,保留那些听话的异姓诸侯,甚至加封一些功臣乃至六国后人作为门面。但他的后人却不会有这些顾虑,范增早在楚汉战争前,就在为项氏谋划统一天下。项羽之后,项家子孙和智囊团也会像刘氏子孙一样剪除诸侯王势力。
除了范增,项羽阵营中还有很多人抱有统一天下的念头。项羽占据咸阳后,就有不少人劝说他都关中,目的不言而喻,以此为根基复刻秦国的霸业。项羽放弃关中,只是为了走一条更保守的道路而已,其内心的野望并不小。在这种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项氏子嗣,肯定会谋求更进一步,大楚朝同样可期。
还是那句话,当你的实力碾压其他所有对手时,统一天下念头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秦始皇之前,昭襄王打赢长平之战后,不顾国力耗损,长围邯郸,誓要消灭赵国,后因实力不逮而功亏一篑。秦人彻消灭六国的规划不是秦始皇时期才有的,有着深远的历史传承。不止秦国,赵武灵王、齐闵王等雄主都有统一天下的野望。项羽同样如此,对秦始皇“取而代之”的雄心会驱使他再建大一统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