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死前为何要防范诸葛亮?真相是什么

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备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对于刘备而言,是悲喜交加的一年,也是蜀汉发展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当年五月,刘备在与曹操的汉中争夺战中获得全胜,曹操被迫退回关中,刘备得到了荆州、益州之外的第三个重要的根据地。当年六月,刘备派遣孟达刘封向东进兵,再度取胜,攻占上庸三郡,与关羽守卫的荆州形成犄角之势,蜀汉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当年七月,关羽发起荆襄战役,向北方进攻曹操。关羽的北伐最初进展顺利,取得水淹七军的特大胜利,蜀汉的国威军威至此达到顶峰。不料乐极生悲,刘备的盟友孙权见利忘义,在关羽背后狠狠刺了一刀,袭取荆州。关羽在孙曹两家南北夹攻下全军覆没,兵败身死。

关羽之死引发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孙刘联盟至此彻底破裂,三国鼎立的局面出现重大转折。东吴从此与曹魏沆瀣一气,刘备从此需要同时面对吴国和魏国两大强敌。蜀汉章武二年,刘备为了夺回荆州,给关羽复仇,不顾一切发起了讨伐吴国的夷陵之战。

东吴大都督陆逊,采取诱敌深入、后发制人之策,把刘备打的溃不成军,大败而逃。刘备接二连三遭遇重大挫折,一气之下郁闷成疾,病情危重。当时的刘禅还是个16岁的黄毛孺子,毫无任何治理国家和用人、用兵的经验,为了保证刘禅能够顺利接班,让蜀汉江山长久掌握在刘家后人手中,刘备死前对蜀国下一步发展作出了重要安排。

为了保住刘禅的地位,刘备可谓煞费苦心。就连他一生最信任的诸葛亮,此时也成了他的防范对象。为了防止日后出现少主在位、权臣乱政的局面,刘备采取了一项重要措施来制约诸葛亮。刘备的招数很高明,他深知,要想不让诸葛亮一家独大,就必须要给诸葛亮培植一个竞争对手。

刘备早已有了合适人选:辅汉将军、犍为太守李严。李严对蜀汉忠心耿耿,且有很强的军事才干。刘备突击提拔李严为尚书令,按照东汉官制,尚书令的地位权力与丞相相似。此外,刘备还加封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主抓蜀汉的军事大权。这样一来,李严无论地位还是实权,都和诸葛亮相差无几,且李严与诸葛亮关系一般。如果诸葛亮想大权独揽甚至阴谋造反,必须先过李严这一关。

刘备这么干,到底是多此一举还是很有必要?事实胜于雄辩。刘禅登基后,李严果真与诸葛亮发生了权力之争,两人在军政大事上互相掣肘,矛盾不断。随着两人的冲突不断升级,忍无可忍的诸葛亮果断出手,不费吹灰之力就整垮了李严。但李严倒台后,诸葛亮并未有任何专权乱政或者阴谋造反的举动,反而越发赤胆忠心辅佐刘禅。

由此可见,刘备采取措施限制诸葛亮,实属多此一举。如果诸葛亮是忠臣,刘备此举的阴暗用心,显然会打击诸葛亮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让他有“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失落感。如果诸葛亮是奸臣,想篡权自立,凭他的能力,当时的蜀国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他。幸而诸葛亮宽宏大量,并未计较太多,不然蜀国很可能上演司马懿夺权的悲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