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李隆基为何要发动第二次政变李隆基在他25岁那年,就与他的姑姑太平公主联手,挽狂澜于既倒,发动历史上著名的“唐隆政变”。
不仅成功地将李唐王朝挽救于水火之中,还把皇帝一系从唐中宗一系转向了自己的父亲唐睿宗一系。
可就在唐隆政变发生后的三年,也就是公元713年,李隆基以皇帝的身份再次发动政变,彻底拿下大权,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真皇帝。
这里可能大家就会有两个问题了:首先在唐隆政变之后,不是由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坐上皇帝的宝座吗?为什么在李旦没有去世的情况下,仅仅三年后李隆基就成了皇帝。
第二,作为皇帝的李隆基为什么还要发动政变,难道有什么人威胁到他了吗?
威胁他的人,就是他在唐隆政变中的亲密盟友,他的姑姑,太平公主。
大哥让位,太子监国
我们知道,在唐隆政变之后,李隆基年纪轻轻,没有任何政治财富;而太平公主则因为是一介女流,不好直接荣登大宝,于是皇位就落在了李隆基的父亲,李唐王室当时的核心人物:唐高宗与武则天仅剩下的儿子:李旦。
李旦登上皇位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太子应该立谁?李隆基立有大功,但李隆基的大哥嫡长子李成器同样也是太子之位的有力竞争者。
不过呢,这个问题没有困扰大唐王朝上下多长时间,因为李成器主动放弃了,他认为自己的弟弟立有大功,理应是太子。也正因为在这个尴尬时刻的主动让步,李隆基和李成器一生关系都非常好,在李成器去世的时候,唐玄宗李隆基甚至追赠他这位大哥为“让太子”。
因为李成器的主动让步,第一个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但是第二个问题也随之爆发: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盟友,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其实他们之间产生矛盾,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们在上一期文章中间就有提到过,太平公主是极具野心的一个人,她人生的标杆就是她的母亲——武则天。
渴望大权独揽的太平公主与未来的皇帝,雄才大略的李隆基就这样产生了权力冲突,而作为皇帝的唐睿宗李旦,面对妹妹与儿子的交锋,却表现得十分挣扎,不断谋求一种权力的平衡。
有人以此攻击李旦的软弱,无能,只能在妹妹和儿子的争斗之中求平衡。但实际上,在我看来,李旦确实害怕,但他怕的不是势力大的妹妹,儿子;害怕的是权力争斗带来的腥风血雨。
因为李旦经历过太多李唐,武周王室的争斗,他经历过大哥,二哥被母亲废掉,被逼死,还经历过三哥被废,自己登基做傀儡;又经历了三哥唐中宗李显继位后对自己的监视,最后还经历了三哥被韦皇后毒死。
李旦确实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但说他是一位明智的政治家,其实并不为过。在妹妹和儿子的交锋中,他还是准确地判断了形势,在宋璟等人的劝说下,下诏书让太子李隆基监国,给予了李隆基极大的权力。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第一回合的交锋,李旦选择了李隆基。
登上皇帝位置,形势反而危急
在公元712年,李隆基以太子的身份监国之后,他与太平公主之间的争斗也愈演愈烈。唐睿宗李旦对这些情况是一览无余,但是却也无可奈何。因为他确实缺乏作为帝王的决心,他失去了太多亲人,他不想在儿子和妹妹之间选择一个。
但是,李旦虽然缺乏作为帝王的野心与决心,但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对李唐王朝负责的好君主。他深知,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对大唐王朝是百害而无一利。
于是在公元712年,李旦下定决心,不顾太平公主的反对,做出了一件让不少人震惊的事情:让位,退居二线,当太上皇!
自此,李隆基荣登大宝,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唐玄宗,定国号为先天。但是,登上皇帝位置的李隆基,形势反而越来越危急。
原因很简单,唐睿宗李旦放权,但是并没有放彻底。
李旦担心儿子继位之后,大权独揽,会对妹妹赶尽杀绝,于是在传位给李隆基的同时,保留了一项重要权力:三品以上的官员任免权还是在自己手上。
三品以上是什么概念?简而言之,宰相级别的高官到底是谁,皇帝李隆基说了不算,李旦说了才算。同时,出于对妹妹的愧疚心理,李旦在宰相的任免上非常偏向太平公主。
当时的七大宰相,五出其门,太平公主对大唐王朝核心力量的掌握无疑是在不断架空着“虚假”的皇帝李隆基。
在这样的情况下,荣登大宝的李隆基反而形势越发危急。这不得不说是唐睿宗李旦的一个失误,找平衡,找来找去,反而作茧自缚,让事情彻底失去了自己的控制。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第二回合的交锋,李隆基登上皇位后却反而被逼到了悬崖边上。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政变老手了,怕什么?
当时太平公主已经积攒了足以动摇朝政的力量,李隆基只有皇帝之名,没有皇帝之权,朝廷核心力量都在太平公主手上,太平公主也预谋除掉李隆基,扭转朝政。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隆基听取崔日用的意见,决定先下手为强。反正政变老手了,一回生,二回熟,别人是搞政变杀皇帝,李隆基这是皇帝搞政变,夺权力。也算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少见的一幕(当然,也不是唯一)。
关于政变的准备,首先自然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既然要政变杀姑姑太平公主,一个侄子怎么够?李隆基还拉上了两个弟弟,岐王李范、薛王李业。诛杀姑姑,三个侄子一起上!
作为宫廷内部政变,李隆基能拉上岐王李范、薛王李业,就意味着能够最大程度地争取李唐王室的内部支持,此举无疑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光有兄弟还不够,经过唐隆政变之后,李隆基也是经验丰富了:你不是控制了朝政吗?没事,我跟你玩硬的,老计划了,收买御林军,搞强有力的军事政变。
先天二年,也就是公元713年。李隆基命王毛仲武装家兵三百余人作为政变的主力,李隆基则亲率太仆少卿李令问、王守一,内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亲信十多人冲进御林军的驻地,因为他是皇帝啊,谁敢拦他?
随后左、右羽林大将军常元楷、李慈人头落地,李隆基顷刻之间就控制了御林军。随后在大唐朝廷上下展开了大屠杀,凡是和太平公主有关的人全部诛杀。
简单,直接,快速,直接心脏,这就是先天政变的全过程。这和玄武门之变非常相似,经历了长时间的博弈,到了最后政变的临门一脚及其简单,甚至我们对政变全过程都没有什么能够着重描写的地方。
太平公主本人躲进寺庙里,唐睿宗李旦亲自出面,希望李隆基能够放妹妹一马,李隆基可不是李旦这样瞻前顾后的人,严词拒绝,太平公主最后赐死于家中,大事已成。
有人可能会问了,好家伙,这一篇文章讲政变,最后政变过程就那么简单直接快速?
原因其实很简单,核心原因就是李隆基虽然没有大权力,但他确实是货真价实的皇帝,所以先天政变要比我们之前提到的唐隆政变要容易得多,也不需要什么钟绍京来开门了,也不需要控制这个,控制那个了。
关键只有一点,李隆基的果敢与敏锐在这次政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充分发挥了自己作为皇帝的身份优势,同时避开了自己权力不足的劣势,你不是控制了宰相吗?我直接跟你玩刀子,读书人怎么玩得过刀枪?
先天政变后,唐睿宗李旦完全放权,李隆基成为了货真价实的唐玄宗李隆基。
次年,李隆基改年号为开元,29岁处于人生巅峰的李隆基即将开启属于自己的时代,我们则喜欢称之为:开元盛世。,接下来知秀网小编为您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