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武则天扳倒一皇帝后的裴炎,为何会被打入死牢?

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助武则天扳倒一皇帝后的裴炎为何会被打入死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唐高宗病逝,他病逝前,为年轻的太子李哲找了一位托孤大臣裴炎。

裴炎之所以能成功入围托孤大臣之列,这得从他的自身找原因,他拥有三大得天独厚的特点和优势。

一是出身奇。他出身于当时著名大族“洗马裴”氏家族,其父裴大同,曾任洛交府(陕西省富县)折冲都尉,洛交府是上府,折冲都尉正四品上,属于不折不扣的“官二代”。

二是才艺佳。裴炎在少年时代就勤奋好学,在被补为弘文生后,每当休假时,其他同学大多处出游山逛景,而裴炎仍继续读书。他在学馆努力读书达十年之久,对《左氏春秋》、《汉书》有很深的研究。弘文馆是设在门下省的贵族子弟学校,学生止30名。无论是四品官员的子弟,还是弘文馆的学生,凡有这种身份的人,按照当时法律都可轻易获取官职。而裴炎却胸怀远大,笃志10年,勤学不倦。史文强调他“尤晓《春秋左氏传》”,是指他深明春秋大义,能恪守“君君,臣臣”之道,这就为他仕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秩序基础。

三是仕途直。是金子就会发光,裴炎的才华并没有埋没,他后来举明经及第,最开始步入仕途是在濮州(山东省鄄城)任司仓参军,随后先后升任为御史、起居舍人、黄门侍郎,到了唐高宗调露二年(公元680年)时,裴炎入相,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在入相的第二年,裴炎就由黄门侍郎迁侍中,主管中央三省之一的门下省。

唐高宗病逝时,声望显赫的裴炎成了唯一的托孤大臣,受遗诏辅佐李哲即位,可见唐高宗对其器重和信任程度。

然而,如果唐高宗地下有知裴炎的表现,一定会气得从地底下钻出来。因为裴炎很倒到了武则天的“温柔乡”里。

原来,唐高宗就代掌朝政多年的皇后武则天对权力有一种极强的欲望,唐高宗死后,她自然不甘心把权力交给儿子李哲。于是母子之间进行了残酷的皇权PK。

武则天为了把唐高宗钦点的继承人李哲拉下马,得托孤大臣裴炎抛去了橄榄枝,出人意料的是外表耿直的裴炎几乎是没有任何犹豫就接受了。

裴炎之所以这样做,也是李哲所逼。原来李哲刚继位,就想打造外戚势力,想封岳父韦玄贞为侍中,还要任命乳母之子为五品官,结果遭到裴炎的极力反对。结果年轻气盛的唐中宗李哲竟然负气道:“我就算把国家让给韦玄贞都没什么,何况区区一个侍中。”裴炎恐惧之下,投入了武则天的怀抱。

接下来在托孤大臣裴炎的支持下,武则天处处打压李哲,在排除异己,掌握禁军大权后,眼看时机已到了,武则天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朝圣”,召集朝中文武百官到乾元殿,在会上,武则天令羽林军把李哲“请”。

一家欢喜一家愁,“糊涂虫”兼“倒霉鬼”李哲被赶下台的第二天,豫王李旦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史称唐睿宗。

实上,李旦也不辜负武则天的疼爱,即位后,将谦恭敦厚、温文儒雅、知书达礼的优良传统作风发挥的淋漓尽致,对母后武则天极尽孝敬之能事,自己居于别殿,凡国之政事,全听天后裁决。

年仅二十三岁的李旦将自己的书生意气肆意挥洒,品尝着云淡风轻的生活时,六十一岁的武则天也将自己的独尊霸气无限放大,品尝着权力纵横的“独时代”——从此,她独霸紫宸殿,以紫色纱账为屏障,处理百官奏疏,成了名副其实的“皇上皇”,独领朝钢,独断专行。后人把武则天临朝称制到散朝退位这二十一年统称为女皇时代——则天朝。

武则天的所作所为,就象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做为“一号丞相”的裴炎和中书侍郎刘祎之自然也是洞若观火,心知肚明,面对武则天狼子野心,他却再坐不住了,他没有选择沉默,而是以反对的方式表达了内心的不满:“皇太后天下之母,圣德临朝,当存至公,不宜追王祖祢,以示自私。且不见吕氏之败乎!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

面对裴炎赤裸裸地威胁,武则天选择的是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后来,两人矛盾越来越深,不久,裴炎决定先下手为强,他打算趁武则天出游龙门,发动政变,以武力劫持武则天还政给唐睿宗李旦。结果天公不作美,因大雨连天,武则天临时取消了出游的计划,裴炎精心准备“逼宫计”就此告吹。

公元684年,英国公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公然反叛武则天。裴炎趁机劝武则天还政唐睿宗,令武则天怒不可遏。于是武则天指使走狗御史崔詧弹劾裴炎,武则天借机把裴炎打入死牢。朝中正义之臣凤阁侍郎胡元范、纳言刘齐贤等人以身家性命为裴炎说情,裴炎知道后,却叹道:“既已入狱,再无生矣!”

他一语成谶,8个字成绝唱。不久,裴炎被武则天斩杀于洛阳都亭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