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年少的时候经常吃不饱饭,那个时候正值元朝末期,他一开始其实是给地主刘德家放牛的,乱世闹饥荒,就地主家有粮食,但是地主刘德不但不放粮食救济乡里,还借机抬高粮价。
朱元璋的父母被饿死之后,他跑到地主刘德家,希望刘德看在朱元璋以及朱家人给他打了一辈子的工的份上,能够给他家一块地,让他父母入土为安。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刘德当然拒绝了,最后还是刘德的一个远房亲戚(也是地主)看不下去,给了他家一块地。
朱元璋安置好父母后就去皇觉寺出家了,一出家就是十二年,直到韩山童刘福通领导得红巾军起义后,他才被昔日的同乡好友汤和拉进军中。
当时朱元璋不想去,皇觉寺的和尚看不上他,编了个借口,说是他和红巾军信件往来这件事已经让元官府知道了,官府的捕快正在来的路上,让他赶快逃命。
朱元璋害怕,才不得不收拾行李,但想来想去,并没有什么可以投靠的地方,只有汤和这里还管饭吃,又次开始了他的造反之旅。
在元末的乱世上,他拉起了一支属于自己的队伍,采用刘伯温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积累实力,并在南京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一年后他在鄱阳湖击败了他最大的对手陈友谅,成功地赢得了问鼎天下的资格,并调头回来打败江东的最后一个割据势力---盐贩子张士诚。
最后派徐达在西安击败当时的元军最后的战神王保保,成功威胁大都,使得元顺帝不得不远逃漠北,成功地问鼎天下。
朱元璋的起义生涯中,一共收养过20多个义子,这些义子多半是他从当地的战乱村落中收养的孤儿,并由朱元璋的皇后马氏抚养长大。
马皇后为了让他们从战乱的阵痛中恢复过来,多对他们怜爱有加,视如己出,这多次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他们长大后多半都为朱元璋所看重,这些人就是:李文忠、沐英、何文辉、朱文逊、朱文刚、道舍、马儿、真童、金刚奴、保儿、买驴、泼儿、王驸马等人。
这些人都对朱元璋特别忠心、忠义,有的还为大明的建立,付出了生命。
从小,这些孩子就没有父母,一直随波奔流,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没有亲情,在元朝当时的大地上,到处都是战乱和白骨,千里无鸡鸣的惨态。
要不是朱元璋夫妇收养他们,可能他们就跟大多数孤儿一样,饿死在那个乱世,所以他们是打心底的感谢朱元璋和马皇后。
沐英也是,他当时叫朱英,是先前朱元璋统一给这些养子赐的姓氏。但是在建立大明朝之后,朱元璋却不得不慎重考虑这些义子的姓氏。
因为五代时期的后唐太祖李克用在死后,他儿子唐庄宗李存勖继位,但是庄宗的继位后期,发生了一场叛乱,这就导致了后唐国的动乱,最后是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平定了叛乱。
都知道养子比不上亲儿子,所以李嗣源即位后受到大臣们的一致反对,但是木已成舟,养子毕竟形成了气候,抢了亲生儿子的皇位。
朱元璋基于这种考虑,把他的养子们一个一个地叫了过来,并对他们说:“你们谁的孩子?”
养子中的朱英回答:“我们都是陛下和皇后的孩子,沐浴陛下和皇后的大恩,才得以长大成人的。”
朱元璋听到后大为感动,但是仍然觉得自己要为朱标考虑,所以铁了心的回答道:“那你们终究不是朕亲生的呀,都恢复原来的姓氏把。”
朱英觉得自己是沐浴在朱元璋夫妇的恩惠下长大的,所以他就姓沐,沐英。这是他的新名字。
朱元璋的这种做法对养子们和自己的亲儿子们而言,有两种好处:1.确保朱标的唯一继承权,2.确保养子们能安享富贵,不再卷入朝局纷争中去。
就这样划清界限,避免了后唐李嗣源那样的事情发生在刚建国不久的明朝。杜绝养子和儿子因为权力相争而反目成仇。
朱元璋的这些养子们大部分都是善终的,尤其是沐英,他还在朱标死后为之痛哭流涕,最后把自己活活给哭死了。
明太祖朱元璋听到沐英的事情后,大为感动,特许沐英家族时代镇守云南,黔国公。270年后的明朝正值清兵南侵,当时的皇帝永历帝朱由榔逃到缅甸,末代黔国公沐天波也跟随他一同入往。
缅甸王害怕清军过来兴师问罪,就发兵袭击永历帝一行人,鉴于沐英家族在云南的威望,缅甸王本来没打算杀死沐天波,袭击之前还劝告沐天波不要陪同永历帝前往咒水。
但沐天波不为所动,最后在咒水连杀数十名缅甸兵,光荣战死,这件事被称为 “ 咒水之难 ”。
沐英的子孙们一直把沐氏家族对明朝的忠诚保留到最后,要是朱元璋泉下有知,应该会很欣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