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由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说赵国宰相郭开是秦国的第一功臣,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嬴政在拔出了吕不韦,稳固了政权之后便开始着手统一天下的事宜,当时秦国无论是国力还是军事都已经碾压六国了,自秦孝公时代起,秦国已经奋斗了六世,最终这统一天下的丰功伟业要由秦始皇完成了。
在秦国强大的战争机器下面,六国简直可以用苟延残喘来形容,而秦将王翦和其子王贲更是灭了四国,可以说真的要论统一天下之功绩,无人可以超越王翦父子,事实上秦国能够这么快的灭亡六国,除了兵精将勇以及秦国的律法制度完善以外,秦国还有一个制定天下的要素:间谍战。
在当时秦国很注重对于间谍的运用,秦国崛起之后,张仪向秦惠文王提出了合纵连横的战略方针,所以这个时候秦国不断地和列国交好并开始逐步瓦解六国之间的联盟,而秦昭襄王之后,秦国又得了一个范睢,他又向秦国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也就是秦国的战略眼光之独到,秦国的影响力不断的开始扩大。
当时六国集团内部有不少人甘愿成为秦国的爪牙,在心理上是向往秦国的,可以说某些人已经成为了秦国实际意义上的“间谍”了,比如今天我们要讲到的这个人,他当时是赵国的国相,可是对赵国有利的事他一件也没干过,相反他反而帮助秦国奠定了统一天下的根基,为什么这么说呢?
王立群对这个人的评价是:“这个人可真厉害,一张嘴毁了赵国两大名将”,可以说要是没有他,秦国统一天下的征程还不知道要到何时呢?我相信很多人也都猜到了,这个人就是郭开,当时的赵国国相,可以说这个人就是秦国的“神助攻”,赵国的“猪队友”,因为赵国最能打的两员大将廉颇和李牧都毁在郭开的嘴上了:
在战国四大名将之中,四人的侧重点可以说各有千秋,在当时白起和李牧可以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们两个的战术都是攻守兼备型的,白起善打歼灭战以及各种谋略并运用地形地势和各种有利条件歼灭敌人,“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而李牧则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多兵种协同的大师,他当年打匈奴那一仗可以说把冷兵器时代的步兵、骑兵、弓弩兵和车兵个兵种之间的配合运用到了极致,同时李牧也是一个运动战的高手。
而廉颇和王翦又有所不同,王翦是一个善于利用朝堂之外的手段引导胜负的,比如李牧之死的背后就是秦国反间计的效果,所以王翦也是战国四名将之中下场最好的,而廉颇则善守,当年“长平之战”时,秦国就是因为攻不破廉颇防守的城池,最终不得不才用反间计让赵国换掉了廉颇,最终赵括倒是“一战成名”了,这不还留下了一个成语。
“长平之战”后,赵国军事力量元气大伤,经赵武灵王、赵惠文王两代打造的军事力量毁于一旦,当时赵国的精锐力量几乎损失殆尽,这个时候秦国几十万大军已经兵发邯郸,而这个时候赵孝成王又想到了廉颇,最终在廉颇的指挥之下击败了秦国,然而这仗对于赵国来说是幸事,对于廉颇来说却是坏事。
当时郭开是太子赵偃身边的伴读,由于经常谄媚国君遭到了廉颇的训斥, 而郭开和廉颇的矛盾就从这开始了。
在新君即位之后,当时廉颇在朝堂上威望甚高,而对于一个新君来说,一旦臣子的威望高过他,那么必定会威胁他的权位,商鞅是如此,张仪是如此,外加上赵国自开国之日起就对武将极为不信任,因为赵国要提防北方胡人的来袭,所以给了将领自主权,可是却也提防着他们,这是赵国的政治体制决定的。
当时廉颇在攻打魏取得胜利,而这个时候郭开就向赵悼襄王进谗言说廉颇想谋反,直接派兵捉拿廉颇,廉颇万般无奈之下只有逃走。
在赵悼襄王去世之后,之后继位的赵国国君想要召回廉颇,便派遣使者去请廉颇回国效力,而又是这个郭开从中作梗,因此才有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
再说李牧,在廉颇等赵国名将相死去之后,赵国的江山只能靠着李牧一人支撑,在当年防守赵国北境之时,而李牧的战术运用让匈奴十几年不敢南下牧马,直到后来蒙恬北击匈奴,这期间匈奴一直不敢南下滋事。
公元233年,秦国大将樊於期率军攻赵,此时面对秦国凌厉的攻势,赵国上下毫无办法唯有李牧可用,李牧先是以固守姿态稳住局势,然后在主动寻求战机,无论樊於期怎么叫骂他都死不出战。
为了诱惑李牧出战,樊於期分兵肥下,可李牧就是不出站,直到樊於期假戏成真真的去攻击肥下,最终李牧找到了战机一战定乾坤,公元233年,秦国再次派遣攻赵,而这次派出的是老将王翦,虽然同为四大名将,可是王翦对李牧也毫无办法。
最终秦国又用了老手段,以重金贿赂郭开,赵王迁本身对李牧的威望有所忌惮,听到郭开这样子一说,什么都不过问立马就派人去抓捕李牧,李牧在情况危急之下拒绝交出兵权,然而这就一下子“坐实”了李牧的谋反罪名,最终李牧被冤杀,而李牧死后不久,赵国灭亡。
所以可以说郭开这个人真的是罪恶滔天,作为赵国国相却从未干过利于赵国的事,相反还祸害了赵国两大名将,可以说如果不是郭开,那么秦国统一天下恐怕还得拖上很久,换个程度上来说郭开才算秦国第一“功臣”,因为对于秦国来说他们不费一兵一卒就除掉了两个强敌,让统一计划整整提前了十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