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在位共二十二年,年号“永乐”。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性大帝、谋权篡位、五征蒙古、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的促成者、下令修撰世界性名著……
提到这些标签,各位会想到谁?如果没有头绪,那么再提一个名词“永乐大帝”。
这一次,各位有没有一种恍然大明白的感觉?言归正传,今天要讲的人物,就是永乐大帝——朱棣。
对于朱棣的业务能力,相信各位的了解一定不少,但有一个问题,众人提起心中一定会有疑问。
那就是,朱棣登基称帝22年,为什么没有诞下子女?不是不想,而是原因很复杂。
一、原因之一:征战四方
首先,坊间猜测是因为朱棣忙于政务,没有时间行周公之礼,这种猜测显然是错误的。
朱棣登基之后,曾经多次开放后宫,选秀进宫,记录在册的妃子就非常的多,更别说没有记录的人有多少了。
与其说朱棣是因为忙碌而没有时间行周公之礼,不如,朱棣是一个负责的人,他怕自己忙于政务,从而疏忽对于孩子的陪伴与教育,所以干脆便选择不生孩子。
众所周知,创造太平盛世,是需要帝王花非常多的时间与精力的,厚此必定薄彼。
朱棣也是人,他也怕自己没有教育好子女,但是他更怕国将不国,两相取舍之下,朱棣选择了“大爱”。
或许有人会疑惑,朱棣对子女的教育这么重视吗?会因为怕自己教育不好而选择不生孩子吗?他对子女的教育成功吗?
或许,可以从朱棣小时候的经历当中窥见一丝。
朱棣出生之后,朱元璋就一直在带兵打仗,根本没有时间陪他,就连朱棣的名字,都是在他七岁的时候,朱元璋不忙了,才有空给他取的。
童年的缺少导致朱棣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经历跟自己一样的事情,所以,他选择不再继续生育。
关于对子女教育的成功与否,从明仁宗朱高炽的所作所为中也能够看到朱棣对教育子女的重视。
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短,但是他却有着不少的丰功伟绩,这足以体现朱棣对教育的成功。
二、原因之二:损害身体
其次,坊间还有一个猜测,就是朱棣在打仗期间伤到了身体,从而导致他不能够行周公之礼。
这个猜测的证据源于一本书,这本书名叫《李朝实录》,是明朝的附属国朝鲜的正史。
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当时,朝鲜李氏将一个女子献给了朱棣,这名女子姓权,非常的貌美,而且还能歌善舞。
朱棣非常的喜爱她,直接就将这名女子封为了妃。
此后,权妃常伴于君王之侧,寸步不离,甚至朱棣带兵打仗征讨蒙古,也要将权妃带于身旁。
奈何权妃身体不佳,于路途之中暴毙身亡,朱棣悲痛欲绝,奈何佳人已去,身为君王,朱棣也没有任何办法。
待到朱棣回到皇宫之后,闲逛之时,他听说了一件后宫秘辛,原是有一后妃吕妃与权妃争风吃醋,从而害死了权妃。
朱棣听后立刻将吕妃抓起来,之后,宫中又生事端,有人举报有宫女与太监是对食。
朱棣龙颜大怒,将涉事的宫女一并处置,在临死之前,有一宫女对着朱棣大喊:“你自己不行,我们才只能和宦官私通,这有什么错?”
可以说,宫女、太监是最接近皇帝的人,她们或许真的从日常生活之中,发现了皇帝不为人知的秘密。
当然,也有可能是宫女临死之际口不择言地说出了污蔑皇帝的话也不一定。
至于身体原因是否属实无从判断,因为翻遍的正史、野史、传闻等都没有找到相关的言论,仅仅凭朝鲜的正史,是无法证明这一说法的。
三、原因之三:个人浅谈
最后,就是个人的想法。
朱棣在登基之后没有孕育子女,是因为他不想让后代经历夺嫡的场面。
众所周知,在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的儿子中,有两个人期待着太子之位能够落在自己的头上,那就是朱樉和朱棣。
古代有着立长不立贤的传统,所以,立朱樉是为最正统的选择,但是朱樉显然不具备成为太子的能力。
在朱元璋所有的儿子中,只有朱棣的能力最出众,奈何朱棣不是朱元璋的长子,他也不具备成为太子的条件。
于是,太子之位悬而未决。
众皇子一看太子迟迟不立,他们都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暗中起了不同的心思。
直到朱元璋晚年,立了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众皇子才暂时歇了心中的想法。
朱允炆继位之后,朱棣又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役成功当上皇帝,由于这皇位来的不正统,导致朱棣的其他几位兄弟对他不满,曾几次发动兵变。
从朱棣的心路历程来看,他多次经历夺嫡,又多次从夺嫡的腥风血雨中活下来,他肯定不想自己的孩子再一次经历与自己一样的事情,所以,他才不在继位之后继续生育子女。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对于生儿育女,朱棣更想做的事情是征战四方,所以不管是不是因为身体原因,朱棣在登基之后便没有再生育子嗣,而是在专心地讨伐蒙古、扩大版图。
在这里,想问各位一个问题,生育后代与扩建版图,哪个更重要?
生育子女是延续香火的唯一途径,而扩建版图是实现价值的最好方式,这该怎么选择?
朱棣的选择毫无疑问,他选择了开疆扩土、他选择了早朝晏罢、他选择了励精图治,所以才有了永乐盛世的存在,才有了永乐大帝的称号。
在朱棣的选择中,存有取舍之道。
“取与舍”是一个值得研究一生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也将伴随众人一生,孔子告诉我们“有失必有得”,孟子告诉我们“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所以,在面对人生重要关卡的时候,要敢于“取舍”,敢于“放弃”,针对当下痛点,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唯有这样,人生之路才能够越走越宽,荆棘之花也会在暗夜之中灿烂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