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9年正月,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带着魏帝曹芳一同到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当时托孤大臣司马懿看准时机,当即放出了被软禁的郭太后,并拿着郭太后的懿旨开始占据洛阳城。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他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都,而司马懿则在诸位老臣的帮助下不仅占据了曹爽等人的兵营与洛阳城中的武器库,而且司马懿还占据了洛水浮桥,就此切断了曹爽返回洛阳的道路。在此之后,司马懿写下一份曹爽罪状的奏折呈给曹芳,希望曹芳能治曹爽的罪。与此同时,司马懿还派出老臣劝曹爽投降,他自己也不惜对着洛水发誓,称只要曹爽交出手中的权势,他就能饶曹爽一条性命。
当时曹爽担心自己斗不过司马懿,于是经过了一夜的思考后,曹爽天真的认为司马懿只想要夺权,而不是想要自己的性命,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拒绝了冒死逃出洛阳的大司农恒范的建议,而答应了司马懿的要求,交出了手中的大权,从此,曹魏大权尽数落入司马氏的手中。不久之后,司马懿以谋反的罪名,杀曹爽及其党羽,并为后来司马氏篡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比之下,身在蜀汉的托孤大臣诸葛亮则显得尤为忠心。在刘备去世前,他将蜀汉与刘禅尽数交到诸葛亮手中,当时刘备称诸葛亮有更换帝王的权力,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可以说,同为托孤重臣,诸葛亮当时的地位甚至高于刚刚托孤时的司马懿,然而诸葛亮即便大权在握,他也没有借此机会篡汉。虽然诸葛亮手握军政大权,而刘禅也表示内外政事全部都交给诸葛亮,他自己只需要祭天就可以了,但诸葛亮从来都没有僭越的行为。在北伐前,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刘禅,在得到刘禅的应允后才敢出兵,而在北伐战败后,诸葛亮自贬三级,而且无论战功多大,诸葛亮从未给自己加九锡,也从不晋公称王。既然诸葛亮和司马懿都位高权重,为何司马懿会夺权,而诸葛亮却没有?
同样是托孤大臣,司马懿能够篡位而诸葛亮却没有,主要是因为权力的基础不一样。毕竟曹操是靠剿灭黄巾起义而逐渐起势的,在此之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因此当时汉朝的名号对于曹魏政权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工具,曹魏的政权基础是曹家与夏侯家两家的军人。而司马氏在曹操手下时,一直做的是汉臣,而不是魏臣,当时是曹操强行用天子将他们请到曹魏集团中来,因此他们一直都不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不仅如此,在谋逆的事情上,曹丕先做了一个榜样,司马懿自然学得有模有样了。
但蜀汉不一样,虽然刘备也是剿灭黄巾起义起家,但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之后,刘备逃离了许都,他的名号一直是“奉诏讨贼”,也就是当时董承发动的衣带诏。正因如此,刘备才能吸引到一批汉室臣子投奔他。也就是说,跟着刘备打仗的目的就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而不是改朝换代。如果刘备也要改朝换代,那刘备就和曹魏是一样的目的了,对于蜀中百姓而言,他们大可不用跟着刘备,他们完全可以投奔实力更强的曹操。正因如此,诸葛亮即便有能力篡汉,他也不会篡汉,因为一旦这样做了,诸葛亮就不得不面对蜀中政权是否能稳住的问题了。
在权力基础不同的情况下,诸葛亮本人的忠心也是毋庸置疑的,正因如此,诸葛亮才没有篡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