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将在这一站中来介绍我国历史上一次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西晋末年,中国历史进入了割据局面,淝水之战就是东晋与前秦之间的一次战争。战争后我国南北朝开始了长期的割据分裂。
西晋末年,统治者腐败无能,社会动荡不安,我国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公元317年,晋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东晋领土包括汉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北方各少数民族也纷纷建立起政权。氐族人建立起了前秦国。前秦先后灭前燕、代、前梁等割据势力,逐渐统一了黄河流域。公元373年,前秦大军又攻取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势力逐渐扩大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因此,前秦皇帝苻坚想要一举扫平在南方偏安一隅的东晋,统一南北。
公元383年8月,苻坚亲自率领60万步兵、27万骑兵、3万羽林郎南下。同时,他又派梓潼太守裴元略率领7万水军从巴蜀顺流而下,直逼建康。
面对强敌压境东晋统治者赞同主战派丞相谢安的主张,决定奋起抵抗。谢安以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先锋,带领8万实力较强的“北府兵”沿淮河而上,迎击前秦军。另外,他又命胡彬率5千水军增援寿阳(今安徽寿县),又让桓冲担任江州刺史,率10万大军控制长江中游地区。10月18日,苻坚的弟弟苻融率领先头部队攻取寿阳,俘虏驻守寿阳守将徐元喜。同时,前秦军慕容垂率部攻取了郧城(今湖北郧县)。胡彬只得退守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等待后续大军。苻融又率兵攻打硖石,很快攻占洛涧(在今安徽淮南东),截断胡彬退路。胡彬被围困硖石,粮草不济,硖石告急。胡彬写的求救信也落入前秦军之手。苻坚大军留守项城,亲自率领8千骑兵赶赴寿阳。
苻坚到达寿阳,派原驻守襄阳的东晋将领朱序赴晋营劝降。朱序到达晋营后,不仅没有劝降,反而将前秦军的具体情况告知了谢石。谢石原认为前秦军兵力雄厚,准备坚守不出,等待敌军疲惫后伺机反攻。得知前秦军实情,他转守为攻,决定主动迎击。
11月,谢玄派刘牢之带领5千精兵偷袭洛涧,拉开了淝水之战的序幕。前秦将领梁成率军列阵迎击。刘牢之派一部分军队迂回前秦军后方,并亲自率军强渡洛水攻入前秦军阵营,大败前秦军。前秦军主将梁成、梁云战败被杀。谢石率军水陆并进,抵达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东岸的八公山安营扎寨,与寿阳的前秦军对峙。前秦军紧邻淝西岸列阵,晋军无法渡河。谢玄派人用激将法使前秦军后撤。此时,前秦大军士气低落,后撤失去控制中阵脚大乱。谢玄率领8千多骑兵,抢渡淝水猛攻前秦军。朱序趁机在阵后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前秦士兵信以为真争相而逃。苻融想控制局面,不想在乱军中被杀。前秦军前锋失去主帅彻底崩溃,后续部队也随之溃散。晋军乘胜追击,前秦军溃逃中人马相踏死的尸体满山遍野。苻坚也负伤独自逃回烙阳。
谢玄用激将法让前秦军后撤,为什么前秦军主将苻融会同意?
由于前秦军紧逼淝水的西岸列队布阵,晋军没有办法渡河,只好隔河对峙。谢玄就派人去前秦军营见苻融,实施激将法。使者对他说:“将军孤军深入,又逼近河水列阵,这是准备长久对峙下去,并不是准备速战速决。如果将把军队稍稍后撤,让晋军渡河来一决生死,这不是更好吗?”前秦军诸多将领都表示反对,但苻坚却主张将计就计,让士兵稍稍后退,等到晋军渡河到一半的时候,再派骑兵冲杀,这样就能很快取得全线胜利了。苻融也赞同了苻坚的主张,于是同意谢玄的要求,指挥军队后退。
淝水之战中“风声鹤唳”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苻坚答应谢安的请求同意后撤,可是他没有想到秦军只是临时拼凑起来的部队,指挥不协调。一得到后退的命令,后方军队以为前方战败,慌忙后退。谢玄看到敌人自乱阵脚,亲自率军快速渡河杀敌。秦军在溃退的途中,丢盔弃甲,乱成一团,人马践踏死伤无数。那些侥幸逃走的秦军一路不敢停歇,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认为是晋军又追上来了,于是昼夜不停拼命奔逃。这就是“风声鹤唳”的由来。
大开眼界
淝水之战是一次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战斗中前秦军百万大军或被歼灭或逃散,只有慕容垂所率3万人马没有任何损失。这一站,苻坚统一中原的希望彻底覆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出现统一局面也随之消失。在北方出现了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崛起,各自建立了国家。两年后,姚苌俘杀苻坚,前秦灭亡。东晋王朝虽然不能通过这一战统一中国,却也有效地遏制了北方政权的南侵,使得南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了相对稳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