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王国,是公元481年到843年由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在西欧建立的封建王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1848年5月18日,300多名德意志代表齐集法兰克福圣保罗教堂组成国民议会,商讨制定德意志宪法,以此完成统一。但仅过了一年,法兰克福国民议会就被迫解散,德意志统一的目标也未能成功。法兰克福国民议会是德意志人民进行统一的第一次努力尝试,那为何没能成功呢
一,会议前的局势
19世纪40年代的德意志地区,分布着大小39个邦国。各个邦国之间互相独立,组成一个松散的德意志邦联,邦联主席由奥地利皇帝兼任,邦联副主席由普鲁士国王兼任。同时各邦代表组成邦联议会,负责协调德意志各邦之间的矛盾,议会总部位于法兰克福。因此“德意志”在当时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并非统一的政治实体。
1848年1月,意大利半岛的两西西里王国爆发了反对国王费迪南多二世专制统治的革命,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思潮迅速席卷整个欧洲。2月到3月,革命浪潮迅速扩展到整个德意志地区,德意志各邦都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运动,民众普遍要求实行改革:即推行自由主义,制定统一宪法,建立统一民族国家。
二,会议召开
由于邦联议会在名义上为德意志的最高权力机关,因此德意志人民普遍把希望寄托在邦联议会身上,希望由它来领导德意志的统一。然后邦联议会就在3月底到4月初通过了《邦联选举法》,以便德意志各邦选出自己的议员代表,共同开会商讨德意志的统一问题。随后德意志各邦选举产生了本邦的议会代表,前往法兰克福参加邦联议会。
5月18日,379名德意志各邦代表(会议期间不断有议员退出或新议员加入,因此议员数量变化很大)齐集法兰克福的圣保罗教堂召开第一次会议,标志着法兰克福国民议会正式成立。会议的主要议题为制定德意志宪法和实现德意志统一。
三,临时中央政府
6月28日,法兰克福国民议会通过成立德意志临时中央政府的决定,选举奥地利的约翰(奥地利皇帝斐迪南一世的叔叔)为德意志摄政。随后议会代表前往维也纳通知约翰这项协议,约翰因此很高兴地接受了议会的任命并前往法兰克福就职。然后约翰就任命了临时政府的总理,由总理组织内阁,行使中央政府权力。由于摄政是没有实权的虚君,因此政府要对议会负责。
此前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七世打算将石勒苏益格公国完全并入丹麦王国,使其成为丹麦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结果引起了石勒苏益格德意志人的强烈不满,掀起了大规模反抗运动。由于德意志邦联视石勒苏益格公国为德意志的一部分,因此邦联议会要求各邦对丹麦采取行动。普鲁士王国与荷尔斯泰因公国等邦国于是对丹麦开战,与其爆发了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
5月,普军在弗里德里希·格拉夫·冯·弗兰格尔的带领下,迅速攻入丹麦,占领弗雷德里西亚,取得了对丹麦的绝对优势。但沙俄与英国却害怕普鲁士坐大,于是向其施加强大压力,要求普鲁士撤军。法兰克福国民议会则在6月通过了组建德意志海军(即国民议会舰队)的决议,支持普鲁士对丹麦作战。然而由于德意志各邦禁止本邦的军人加入国民议会舰队,导致该舰队实力弱小还面临巨大财政困难。
四,石勒苏益格危机
7月2日,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被迫向沙俄屈服,同丹麦议和,下令撤军。但弗兰格尔不能容忍沙俄破坏德意志统一,于是拒绝撤军,声称自己只接受法兰克福临时中央政府的命令。腓特烈·威廉四世迫于民意压力,只能选择暗中支持弗兰格尔,并要求摄政约翰接管德意志邦联军,在普丹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和平。摄政约翰同意了腓特烈·威廉四世的要求,与丹麦保持和平。
7月12日,法兰克福国民议会将德意志邦联军的管辖权及其驻守的要塞移交给临时中央政府。随后国民议会又通过扩充联邦军的决议,下令提升军队在人口中的比例。然后临时中央政府向德意志各邦发出命令,宣布摄政约翰为德意志军队最高统帅,德意志各邦要在8月6日(神圣罗马帝国解散日)举行阅兵并向摄政约翰宣誓效忠。
德意志各邦君主与议会对国民议会与临时中央政府的征兵与阅兵要求十分不满,认为这侵犯了各邦的自主权,而且各邦军队要首先效忠于本邦君主。所以德意志各邦君主拒绝举行阅兵式,也不让军队向摄政约翰宣誓效忠,因此临时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德意志各邦的军队。
沙俄与英国也对国民议会扩军十分不满,于是再次对普鲁士进行强硬威胁。普鲁士只得与丹麦签署《马尔默条约》,同意所有德意志军队撤出石勒苏益格及荷尔斯泰因。9月5日,群情激奋的法兰克福国民议会议员以多数票否决了《马尔默条约》。临时中央政府总理莱宁根的卡尔于是辞职,由安东·冯·施默林接任总理。
不久冷静下来的议员们就认识到议会没有多少军队,无力对抗英俄的巨大威胁,只得以微弱多数通过《马尔默条约》。结果激进派的议员及群众对此十分不满,于是同温和派决裂,在法兰克福掀起了反抗运动,但很快就被普鲁士与奥地利压制下去。动乱随即蔓延到德意志其他地区,但也遭到镇压的命运。德意志各邦与民众对法兰克福国民议会的热情与支持也随之大幅下降。
五,方案选择
法兰克福国民议会议员在应对石勒苏益格危机的同时,也在商讨统一的德意志应该包含哪些领土。由于普鲁士与奥地利两个大邦有大量的非德意志领土不在邦联范围之内,因此普奥两邦的这些领土应不应该并入德意志,成为了议员们重点商讨的问题。
随后议员们提出了“大德意志”与“小德意志”两个方案。“小德意志”就是由普鲁士主导德意志而将奥地利排除在外;“大德意志”即包含奥地利的德意志,但有两个变体,一个是只包含奥地利的德意志领土,另一个是包含奥地利的非德意志领土。
10月27日,法兰克福国民议会通过了“大德意志”方案,但只允许奥地利的德意志人及其土地加入统一的德意志。但奥地利皇帝不愿奥地利帝国分裂而放弃匈牙利等非德意志领土。由于奥地利与国民议会之间始终没能达成一致,因此“小德意志”方案受到越来越多议员的支持,并在最终为国民议会采纳。
六,制定宪法
虽然法兰克福国民议会成立后不久就已经成立了宪法委员会,负责宪法的起草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导致起草工作一直没有进展。直到维也纳十月革命的爆发,才使国民议会认识到宪法的重要性,开始了起草工作。12月,议员们通过了宪法的基本条款,规定了德意志人民人人平等,拥有迁徙自由、宗教自由等基本权利。
1849年1月,国民议会决定统一的德意志实行君主立宪,要在德意志各邦中挑选一位君主担任德意志皇帝。3月27日,国民议会以微弱优势通过《保罗教堂宪法》。摄政约翰立即宣布辞职,说自己已经完成了应尽的责任,但议会予以强烈挽留,使得他继续留任摄政。3月28日,议会选举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为德意志皇帝。随后多数德意志小邦接受了《保罗教堂宪法》。
4月3日,国民议会组建皇帝代表团,邀请腓特烈·威廉四世接受德意志皇冠,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奥地利宰相施瓦岑贝格的菲利克斯王子对此十分不满,宣称宪法侵犯了奥地利主权,还召回了议会中的奥地利代表,表示德意志与奥地利互相离不开。腓特烈·威廉四世本就信奉君权神授,也担心奥地利反对,因此在4月21日正式表示拒绝国民议会给予的德意志皇冠。国民议会统一德意志的努力宣告失败。
七,议会解散
5月,普鲁士国王命令该邦代表离开国民议会。接着萨克森、汉诺威等德意志邦国的君主也迫使本邦代表离开国民议会,使得国民议会实质解散。临时中央政府只得要求摄政约翰游说德意志各邦君主,以挽救宪法,但遭约翰拒绝。随后革命派议员要求接受宪法的德意志邦国立即实施宪法,同时发起宪法运动以迫使拒绝接受宪法的德意志邦国接受宪法。但宪法运动没有取得多大成果,革命派只得采取武力行动。
大多数保守派与自由派议员也纷纷脱离国民议会,使得议会中只剩下革命派议员。不久摄政约翰任命“大德意志方案”支持者马克西米利安·格雷维尔担任临时中央政府总理。结果引起了国民议会的强烈不满,议员们于是要求约翰辞职,但遭拒接,导致双方决裂。然后摄政约翰命令德意志邦联军镇压革命派的反抗。
6月,国民议会剩余的154名代表组成残缺议会,将办公地点从法兰克福迁到符腾堡王国的斯图加特。摄政约翰与临时中央政府拒绝承认残缺议会,使得残缺议会成立了新的临时中央政府。然后残缺议会号召德意志人民拿起武器,保卫《保罗教堂宪法》。但反抗运动很快遭到普军镇压,符腾堡军队也以武力解散了残缺议会。
总的来说法兰克福国民议会是德意志人民尝试以民主方式统一德意志的努力尝试,虽然统一运动得到德意志人民的普遍支持,但法兰克福国民议会手中没有多少军队,也得不到德意志各邦君主的支持,使得议会面对石勒苏益格危机等问题时显得软弱无力,导致此次统一运动的最终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