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时期经济繁荣军事强大,为何后世却说宋朝积贫积弱?

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为什么说宋朝积贫积弱?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所以又被称为两宋。

对于两宋,国内外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给予的评价是十分高的。

例如,法国著名的汉学家谢和耐曾说: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的宋朝,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他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区仅仅视为蛮夷之邦。

的确,两宋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相比其他朝代,两宋有许多划时代的成就,如农业革命、古文运动、城市崛起、民族主义兴起、市民阶层形成等等。

相比两宋在经济、文化上的成就,两宋的军事,是最难说清楚的。

一般来说,讲军事,都是从四个方面来讲:兵制、武器、军费、战争。从这四个方面来说,宋朝的军事,数据情况是相当好看的。

兵制。两宋采用的是募兵制。募兵制是十分先进的,直到现在,大部分的发达国家,采用的依然是募兵制。募兵制能够建立一支职业化的军队。一般来说,职业化的军队,战斗力是十分强悍的。

武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重视武器装备的朝代就是宋朝,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热兵器制作的书籍《武经总要》就诞生于宋朝。近战、远战、冷兵器、热兵器,一应俱全,十分地系统。

军费。两宋的职业化军队,规模最大时达到了一百二十多万。其中禁军有八十万、厢军有四十万。除了职业化军队,乡兵、藩兵,数量也是十分庞大。两宋,每年在军费上的开支占了总税收的八成之多。这么高比例的军费支出,现在的美国都达不到。一般来说,军费达到两成,都算是穷兵黩武了。

战争。按照《战胜率》这本书的总结,两宋的战争十分频繁,对外战争胜率极高,达到了七成之多,远远超过了唐朝五成之数。

从上述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两宋的确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国家经济文化昌盛,军队战力强悍。然而,事实情况却十分糟糕。两宋三百多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被动挨打。而且,结果都非常耻辱:岁币、割地、亡国。在后人眼里,宋朝是一个令人痛惜的朝代,也是一个非常令人纠结的朝代。

那么,问题来了。两宋到底是繁荣富强,还是积贫积弱呢?为何数据与结果截然相反?是不是历史学家们的数据出现了错误?

这是一个关于国家意志的问题。

国家即最大地聚集财富进行地理环境扩大的政治权力机构。国家的意志即全体国民求生存与发展意志的集合。国家的本质是维护社会生产秩序,保证最大的生产效率。

这三个定义或许很难理解。不过,要解释这三个定义,需要从事物关系、行为逻辑、生产方式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解释。这需要的文字太多了,这里就不详细解释了。

从这三个定义看,宋朝之所以出现数据与结果截然相反的现象,根本原因是国家意志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而产生变动。

其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变动内容:宋朝地位的变动,新旧政权的变动、文明中心的变动。

一:割据政权都是内控型政治,辽宋夏金等割据政权,以宋朝最为繁荣富强。

大一统的国家政权和割据政权,最大的区别就是政治形态,也就是国家战略的不同。国家政权,诸如秦汉隋唐,他们推行的都是外向型政治,主要特点就是四点:政策上鼓励人口生育,大规模兴建水利设施,人身依附强烈,积极对外扩张。

大一统的国家政权,对人力物力财力都保持着强有力的控制,进而以此力量在内部进行土地开发建设,对外则积极扩张版图。

然而,割据政权,都是内控型政治,主要特点正好相反。在两宋,个人不管是对国家政权的人身依附,还是对地主官僚阶层的人身依附,都极为放松。这一点,与秦汉隋唐元明清有着根本的不同。明朝也是汉人主掌国家政权的王朝,但是其人身控制极为严密,一般的农民百姓出个村都需要各种官引,这官引就是现在所说的通行证暂住证之类的证明。

明朝与宋朝有着极大的不同,根源性就是国家政权与割据政权的不同,并非是受到了元朝的影响而变得更加封建落后之类的。

两宋,溺婴事件非常频繁,不管是男婴女婴。一般的家庭,都是生两到三个孩子。超生之后,一般都是直接溺死。两宋还诞生了以羊泡为原料的古代版避孕套。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宋朝经济高度商业化城市化的结果。其实,并非如此,而是内控型政治,对于国民来说,失去国家政权的依附之后,社会竞争压力太大。生育过多,意味着财产分割,会越生越穷。

在两宋,由官府主导的大规模水利设施建设是没有的,两宋经济的发展都是以民间百姓个人的求生意志为驱动,或是遭遇战争,被迫迁徙开发。元朝不足百年的时间,所兴建的水利设施是两宋三百年的三倍以上。

宋朝作为割据政权,其内控型政治的主要特点,就是政权本身的结构。如重文轻武,收兵分权等政治制度的安排。也就是说,两宋的国家战略以内部控制为主要目的,无论是其政治,还是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都是如此。

以军事外交为例,北宋的澶渊之盟,以及南宋的绍兴和议。很多人都会发现,在军事上,宋朝都占有明显的优势,或是射杀对方统帅,或是灭敌强兵主力。如岳飞的郾城大捷,就灭掉了金兀术的拐子马精装重骑兵,一战歼灭了对方的主力,覆灭了对方的精兵强将。可是,最后的结果却让人痛惜。

再比如,很多人一直认为,两宋军事失利,在于其没有强大的骑兵,没有能力供养大量的战马和骑兵。其实不是这样,如果说南宋要养马有一些困难,但是北宋要养马肯定是没有压力的。为何呢?以羊肉为主要肉食结构的北宋,有地方养羊,没有道理没有地方养马。

两宋作为割据政权,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建立大规模的骑兵部队,进而打出去。对于燕云十六州的领土需要,竟然有用钱赎回的打算。被敌方用军事力量占领了,却打算用钱买回来,这得多幼稚?

从两宋与周边政权的交手,就可以明显看出,宋朝对对方的领土没有国家战略上面的需求。最著名的就是北宋与交趾的交手,明明击败了对方,最后撤军,还把本国领土广源州(现在的京族三岛)送给人家。这个地方直到近代的《中法合约》才被收回。

除了两宋,西夏、辽国、金国、大理这些政权都是如此,都是内控型政治。内控型政治是割据政权的主要特征。宋辽金夏之间的交战,更多的都是政治经济层面的交战。

政治层面,即哪个政权才是正统的中央政权。在北宋建国初期,北宋是正统。契丹族改国名为辽之后,与北宋争夺正统地位。而西夏,以其李姓政权为依托,宣称其对唐朝的合法继承性。到了南宋,宋朝在政治上彻底失去了正统的地位,因为南宋已经向金朝称臣。即便是名义上的,正统也很重要。

经济层面,就是商贸上的竞争以及货币的竞争。西夏多次对北宋发动军事入侵,就是因为西夏无法依靠自身的狭小地盘,获得足够的财货。西夏,因为国土狭小,在经济上对宋朝有很大的依赖性。需要宋朝开通贸易,需要宋朝给岁币。辽国要好一些,但也是如此。宋钱是宋辽夏三国的通用货币,所以宋朝铸钱总量相当大。

西夏与辽国对宋朝,并没有领土上的需要,其需要仅仅是贸易和货币。宋辽夏三国,在军事上,其实都是辽夏两国处于防御状态。因为宋朝军队十分庞大,辽国以及西夏,在边境上驻军十分庞大,发展了军屯戍边的制度。辽国全国人口不过九百万,差不多只是宋朝人口的十分之一,但其兵民合一的制度,在燕云十六州的辽国驻军达到了一百八十万以上,给予了宋朝很大的军事压力。

宋朝经济繁荣,军事力量强大。其数据是真实的,对辽国、西夏两国的战胜率极高也是真实的。各个割据政权,宋朝最为强大。

二:国家意志催生新的政权,加快国家统一进程,作为旧政权的宋朝遭到沉重打击。

既然宋朝经济繁荣,军事力量强大的历史数据是真实的,为何会有那么悲催的结局呢?为何会两次被灭国?

要说明的是,对宋朝给予军事上沉重打击的,并非是旧政权,而是新生的政权。遭到沉重打击的并不只有宋朝,辽国、西夏同样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第一次打击,自然是金国的建立。金国崛起于东北,对各个旧政权的打击,基本上是摧枯拉朽。北宋末年,辽国末年,内部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者民族起义。这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国家意志要求重建国家政权的需要。

金国建立后。辽国退往西域,建立了西辽政权。宋朝退至南方,变成了南宋政权。

第二次打击,自然是蒙元的崛起。各个割据政权全部被扫灭。中国继唐朝覆灭后,再次建立大一统的强大政权,并对外发动了长期的征战。元朝的建立与秦朝、隋朝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对外扩张都是穷兵黩武式的扩张。

为此,两宋悲催的结果也是真实的。不管其曾经有多么强大,国家统一的号角一旦吹响,两宋无法抵御新政权的军事打击。在面对新政权打击的时候,两宋国防线一旦被突破,就无法建立有效的防御,曾经强大的军队,一下子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这就是内控型政治的结果。

例如,北宋时期,金国的两万骑兵打到汴京城下的时候,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北宋的八十万禁军以及四十万厢军到底去哪里了。没有去哪里,都化作老百姓逃跑了。南宋的建立,依靠的都是地方上的地主武装。

再比如,南宋时期,襄阳重镇被元军突破,南宋就没有再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大部分军队都投降了元朝,元朝的新附军数量远远超过了元朝原本的军队数量。元朝第二次征讨日本的时候,出动军队,元朝旧军只有两万余,而新附军则有十万。元朝中后期攻打交趾、占城、爪哇,用的基本上都是新附军。南宋亡国,亡得莫名其妙。

从两宋亡国的结果就可以看出,并非是两宋军力不够强,而是两宋的内控型政治已经不适合国家意志的需要。军队都是由百姓组成的,百姓就是民心,不管上面精英人士怎么评价宋元之间的交替。当时的老百姓,其民心都转移到了新的政权。

三:传统的文明中心不断衰弱,新的文明中心不断崛起,国家版图以新都城重建。

文明中心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是国家首都的所在地,是各个地区生产生活的唯一标准。

自东汉末年开始,中华文明向大陆扩张时代南北扩张阶段迈进,中华文明的文明区域不断向北向南延伸,经济中心南移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大家不知道的是东北和草原同样得到开发,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并崛起强大的政权。

传统的文明中心,关中地区以及河南地区开始衰弱,无力控制这么庞大的国家版图。中华文明新延伸的地区开发速度肯定不如旧的地区,所以传统的文明中心依然保持着一定的优势,并由此建立了隋朝。

为了保证文明中心的强大,隋炀帝才需要修建隋唐大运河,将新崛起的地区与旧的地区连接在一起。隋唐大运河保证了隋唐两朝的辉煌。

然而,随着唐朝的大一统,新的地区在中央政权的干预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大运河也无力维持传统文明中心的强大。由此导致了唐朝覆灭后,中华大地各个割据政权的建立。

宋朝,依靠传统文明中心的力量,只能维持传统地区的统一,其版图与秦朝相当。新崛起的文明中心,还不足于统御整个中华大地,需要长期的重点发展。新旧文明中心交替,需要很长的时间。

燕蓟地区以及江南地区,这两大文明中心的较快发展,就是来自于辽宋两国、宋金两国的军事拉锯。如燕蓟地区,辽国为了防御宋朝,就在燕蓟地区,也就是燕云十六州,进行长期的军屯,加速了这个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如江南地区,南宋为了防御金国,在长江中下游两岸,大量驻扎军队,其军队就叫屯驻大军。

燕蓟地区,作为草原地区、中原地区、东北地区,三个一马平川地区的咽喉,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稍微超过了江南地区。而汴京所在的河南地区,虽然不断衰弱,但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其强度比燕蓟地区稍弱,比江南地区稍强。

况且,燕蓟地区开发速度明显超过了江南地区,时间上也较早。燕蓟地区在辽宋对峙时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开发,而江南地区直到金宋对峙的时候才得到重点开发。

所以,农民起义或者民族起义,崛起于江南地区的方腊政权被北宋镇压了。而崛起于东北的金国政权则推翻了辽国,将都城迁到了燕蓟地区。燕蓟地区奠定其文明中心的地位后,汴京便落败了,中原大部分地区归属于金国。宋朝退至南方,成为了南宋。

一个国家,各个地区,不管怎么融洽,都有地域之间的矛盾,只有文明中心才能化解这个矛盾,并将各个地区统御起来,建立起庞大的帝国。燕蓟地区,作为文明中心,作为首都所在地,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假如说,燕蓟地区不如江南地区,那么宋朝灭亡更早。灭掉宋朝的就是方腊政权。就算不被灭亡,也会退守四川这样的地方,成为一个更小的割据政权,而方腊政权则会成为金国式的存在。方腊政权与统一全国的新政权易代,那么就是秦汉易代,或者北周与隋朝,隋朝与唐朝这样的易代模式,而不是新政权崛起于边疆地区的这种易代模式。

综上所述:两宋经济繁荣、军力强大,这样的数据是真实的;其积贫积弱,被动挨打,两次被灭,这样的结果也是真实的。造成数据与结果截然相反的原因,在于我们后人都将宋朝看做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政权,而并非是一个割据政权。

如果将宋朝视为一个割据政权,那么,其原因就一目了然了。宋朝从建立到灭亡,其整个过程,实际上是唐朝覆灭后,中华大地从大范围的割据,到局部的统一,再到大一统的整个过程。

这个过程,以经济发展为推动力,以国家的意志,文明中心的确立为方向。宋朝作为内控型政治的割据政权,迟早都是要灭亡的。怎么灭亡的,则是要看文明中心的确立。

观察历史,不应该带有近现代才出现的民族主义视角。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也由此成为唯一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愿中华文明传承不息,昌盛万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