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何最终归属沙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本篇发文是《西欧各国进行殖民扩张的推动力是什么?对李约瑟难题最后的解答》的续写,要解释的是西伯利亚最终归属沙俄的根本原因,即:不适合人类定居的西伯利亚,为何沙俄会用领土兼并的模式将其纳入版图?相对应的,为何古代中国做不到?
西伯利亚在历史上一直是古代中国的羁縻地区,近代以来才被纳入沙俄帝国的版图。
西伯利亚是乌拉尔山脉以东广大地区的总称,分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总面积约1300万平方公里,占现在俄罗斯国土面积的75%。可以说,是西伯利亚成就了沙俄以及后来继承者的大国地位。
在历史上,西伯利亚一直是古代中国的羁縻地区。羁縻,古代中国各个王朝对于社会发展落后的边境地区所采用的一种民族政策,主要是册封当地首领官职,因俗自治,定期朝贡。西伯利亚作为羁縻地区,是从汉代开始的,终结于清代。
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击败匈奴,封狼居胥,禅于姑衍,登临瀚海。这个瀚海就是现在的贝加尔湖。封狼居胥是古代王朝宣示主权的一种方式。到了东汉时期,外戚将军窦宪率领汉军击破北匈奴,再次宣示了主权,封燕然山,勒石记功。
唐代,在漠北草原先后设立了燕然都督府和瀚海都督府,管辖现在的外蒙草原北部以及整个的西伯利亚,所有朝贡部族,均封官职,置羁縻州,如都播、驳马、流鬼。其中流鬼,管辖的就是东西伯利亚勘察加半岛。在唐朝中后期,流鬼部落建立了流鬼国,一直延续到金国时期。
元代,西伯利亚在形式上被正式纳入了中央行政管辖,不再是羁縻地区。元史记载:汉唐极盛有不及焉,盖岭北、辽东之边,唐所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比于内地。这句话讲的就是西伯利亚和内地民众一样,同样要交赋税,服劳役兵役,不再是以前的羁縻朝贡。
元廷设立了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以加强对西伯利亚的行政管理。岭北行省管辖的区域包括外蒙古、西西伯利亚、中西伯利亚。辽阳行省管辖的区域包括东北、东西伯利亚。到了明朝,岭北行省又恢复了部族林立的散乱状态。
明朝对于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的管理,又恢复了羁縻统治的形式。由于外蒙的瓦剌部落和鞑靼部落经常反叛,明朝对于西西伯利亚和中西伯利亚的影响很微弱。对于辽阳行省,明朝设立了奴儿干都司进行管辖,这种管辖就是羁縻的形式了。
明末清初,沙俄帝国东侵,占据了西伯利亚。而中国则处于明清易代之时,中原纷争不断,对于西伯利亚就没有那么重视了。到了清代前期,其主要的战略目标是将外蒙草原以及西域,这两块在明代时期处于羁縻管辖的地区,纳入行政管辖。
沙俄帝国占据西伯利亚后,又将势力延伸到了外东北和瀚海地区。而清廷却面临三藩之乱以及准葛尔的叛乱。因为西伯利亚的民众遭到沙俄帝国的残暴统治,三藩之乱结束后,清廷才与沙俄爆发了雅克萨之战。
雅克萨之战,清廷虽然取得胜利,但是西域的准葛尔部叛乱,并有东侵外蒙之举。清廷考虑到西伯利亚的荒凉,交通困难,于是主动放弃了对西伯利亚的羁縻,集中力量解决准葛尔的叛乱。清廷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此西伯利亚归属沙俄。
清廷放弃对西伯利亚的羁縻,在于领土兼并模式下的版图拓展,不适合于蛮荒地区的开发。
在前两篇发文中,介绍过领土兼并模式。任何一个文明国度的版图拓展,都是自身生产方式的对外延伸,从而输出人口,扩大人类文明社会的活动范围。版图拓展的方式,大国使用的是领土兼并模式,小国使用的殖民扩张模式。
领土兼并模式,不同的文明国度也不相同。本土格外强大的文明国度,是内战的方式。本土相地弱小的国度,是王朝战争的方式。古代中国历朝历代,所采用的便是内战的方式。先册封藩国,支援其土地开发建设,助长其人口增长。
等到该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会撤藩国,设置行省州县,纳入中原王朝直接的行政管辖。藩国叛乱,是历朝历代都会面临的一个情况。藩国如果拒绝撤藩,那么就会引发战争。这样的战争就会视为平乱之战,明显就是内战了。
例如,朝鲜半岛,自周代起就是中原王朝的藩属羁縻之地,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中原王朝时不时会对其撤藩设行省郡县。汉朝撤卫满朝鲜,设辽东四郡。唐朝撤高丽、百济,设立安东都督府。汉唐撤藩,就爆发了战争。特别是唐朝,继隋朝三次征讨辽东之后,又两次发兵征讨辽东,最终平乱撤藩。
对开发建设朝鲜半岛,明朝最为得力。朝鲜藩属被日本入侵后,面对朝鲜求援,明朝发动了万历朝鲜战争,驱逐了日本,助朝鲜复国。朝鲜复国之后,多次要求撤藩设省。由于朝鲜经济发展落后,地理位置也不重要,所以明朝没有采纳。
对于西伯利亚的开发建设,唐朝最为得力。西伯利亚各羁縻州府,朝贡次数极为频繁,而唐朝对其赏赐远远超过了西伯利亚羁縻州府的朝贡之物。通过这种方式,西伯利亚各羁縻州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除了对边疆藩属羁縻地区进行军事保护之外,中原王朝支援其经济建设的方式就是大量赏赐。如明朝时期,朝鲜一次朝贡,明朝几十倍的丝绸布帛赏赐,致使朝鲜抱怨赏赐太厚。赏赐太多,使得朝鲜纺织业作坊大量倒闭。
除了朝鲜,青藏高原由于经济发展落后,朝贡竟然成为了其经济发展的支撑。每年一度的朝贡,对于青藏高原来说,比过年还要重视。其他藩属各国,也是如此,在中原王朝的支援下,经济发展迅速。
因为唐朝的努力,才有了后来元代的设行省,有了推行和内地一样的赋役制度的经济基础。因为明朝的努力,才有了后来清代的大范围改土归流,撤藩设省州县。大一统的中国,与历朝历代持续地支援边疆建设是分不开的。
西伯利亚地域广阔、气候极寒,长期零下几十度的冰寒,一片被冰封的土地,不适合农耕生产,主要依赖于渔猎生产。所以,即便有中原王朝的经济支援,西伯利亚的人口增长依然十分缓慢,中原民众也不愿意向西伯利亚移民。
当地经济发展落后,如果撤藩设州县,其行政管辖的成本就太高了。这种情况下,元代虽然对西伯利亚进行了行政管辖,可是结果并不如意。撤藩属羁縻,置行政州县,导致西伯利亚经济发展遭遇困境。不仅西伯利亚如此,整个的岭北行省、辽阳行省都是如此。
所以,到了明代,就不得不恢复对岭北行省以及辽阳行省的藩属羁縻管理模式了。因为元代的大范围设行省,行政管理成本被边疆地区所负担,导致边疆地区长期落后。明朝恢复藩属羁縻后,不得不加大赏赐,支援其经济发展了。
例如,西藏,唐明两朝,人口增长较快,经济比较繁荣。就是因为藩属羁縻模式下,有中原王朝的经济支援。到了元清两朝,人口增长就比较缓慢,甚至有负增长的情况出现,经济发展几乎陷入停滞状态。
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元清两朝对西藏进行宗教弱化所致,大量的民众成为了僧尼,导致参与劳动生产的人口减少。这就恶魔化了元清两朝。根源在于,行政管辖的费用都被西藏给承担了,行政负担超过了中原王朝的经济支援。
很多人又认为,明朝是因为打不赢,或者说军事力量不强,所以才放弃行政管理,采用藩属羁縻。这是不对的。如果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强劲,能够保证明朝驻军的后勤供应,能够负担起行政管理的成本。明朝的百万军队不是摆着看的。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对政治利好,军事才会跟进。
明清易代之时,中原人口锐减,明朝对西伯利亚的经济支援被沙俄摘了果子。
中原王朝对藩属羁縻地区的薄来厚往,一直被近现代东西方历史学家所诟病,认为这是虚荣心作祟。其实,并非如此。加大对藩属羁縻地区的经济支援,不仅可以加快当地的经济建设,同样地也能吸引中原民众移民,这是为行政管辖做准备。
中原是最早得到开发的地区,开发最为深入,农耕经济极为发达,人口增长迅速。加快边疆地区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吸引中原移民,缓解中原地区的人地矛盾。清朝前期,由于对边疆各地区进行行政管辖,导致当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使得清末时期,边疆地区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抵御西方列强入侵。为此,清末在维持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辖的同时,清廷自身承担了所有的行政成本,不仅财政上向边疆地区倾斜,同时,采用行政强制政策,迫使中原民众对边疆移民。
驻军、移民、经济建设、行政成本,每一项财政投入都是不可忽视的。清朝末期,能够维持一个老大帝国,是非常不容易的。不能以现代人的观念,或者西方传入的一些民族国家的观念,去看待古代中国的历史。
明朝长期对藩属羁縻地区进行丰厚的赏赐,支援其经济建设,为清朝建立后大范围撤藩,进行强有力的行政管辖奠定了经济基础。明清易代之时,沙俄却侵入西伯利亚以及中亚地区,西方殖民者侵入东南亚地区,这些都是摘果子的行为。
西欧各国本土狭小,沙俄却不是,面积庞大的东欧平原,沙俄帝国占了十之八九。东欧平原一马平川,并不像欧洲西部那般山脉纵横,完整性程度极高,十分有利于成为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的集合体,构建庞大的帝国。
当然,东欧平原纬度高,是人类文明社会在农业时代最后的开发地,农业发展并不是十分发达。农牧业结合,牧业占了很高的比例,这是沙俄帝国崛起后的经济发展现状。就经济发展程度而言,沙俄并不比中亚和西伯利亚更高。
沙俄帝国赢在了整体性。东欧平原有利于构建一个整体性的庞大帝国,而中亚以及西伯利亚则没有这个地理优势。政治经济各自独立,一片散乱的地区,无法与高度集合的地区进行军事对抗。高度集合的地区能将分散的经济力量汇聚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基础,从而支撑起强大的上层建筑。
版图拓展是自身生产方式的对外延伸。中亚和西伯利亚,与东欧的生产方式类同,农牧业结合,牧业占了很高的比重,且经济发展程度不弱于东欧平原。这就成为沙俄帝国将版图拓展到西伯利亚和中亚的驱动力。得到这两大地区,可以输出沙俄的人口,延伸其生产方式。
西伯利亚的动物毛皮以及与清朝的商路,为沙俄统御西伯利亚负担了行政、移民和驻军的成本。
古代中国,历代王朝,对于西伯利亚,并没有商路上的需要。古代中国的对外商路,主要有四条:草原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其中,对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依赖程度高。如果有哪个势力阻碍了这两条商路,会被揍得很惨。
唐朝末年,江南地区经济大发展,造船技术不断提高,海上丝绸之路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古代中国,海运虽然比不上运河漕运,但是比起陆地车马运输还是要强很多的。所以,自宋朝起,一直到现代,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了主要的对外交通窗口。
很多人认为,宋明两朝放弃对西域的经营,没有将其纳入行政管辖,是因为军事战力不强。其实,主要是没有多大的需要。西域地区,农牧业产出薄弱,得有商路支撑行政费用以及满足中原王朝的贵金属需要。
海上丝绸之路崛起后,贵金属从海上大量涌入,陆上丝绸之路已经不重要了。如果重要的话,看看汉唐就知道,会有一支支军队开过去,扫平所有的道路。明朝时期,海上商路深受海盗困扰,所以明朝建立庞大的舰队,郑和七下西洋,扫平所有的障碍。
元明清三朝,对于西伯利亚的需要,仅仅是毛皮。不过,这种需要量并不高,中原王朝纺织业发达,对棉纺织业和丝纺织业的需要比较强劲。所以,仅仅通过朝贡贸易,就能从西伯利亚各部族手中换取到足够的毛皮资源,不需要出动军事化的探险队去猎取。
西伯利亚对于沙俄则不同,毛皮与商路,是沙俄充实国库的重要来源。近代的西欧各国,对毛皮的需要十分强劲。一方面是气候原因,一方面是文化原因。毛皮与丝绸成为了欧洲人高贵的象征,是身份与地位的体现。
于是,沙俄帝国派出了大量军事化的探险队,在西伯利亚进行疯狂的狩猎。这些狩猎队,修建营寨堡垒,成为了沙俄统御西伯利亚的基础。大量的毛皮从营寨中运出,被出售到欧洲大陆。不仅让沙俄的民众有了收入,更让沙俄的国库充实起来。
这样一来,沙俄帝国通过领土兼并模式,将西伯利亚纳入版图,不管在哪一方面都有经济基础。同样的,西伯利亚的毛皮也会进入清朝,成为沙俄通商的媒介。毛皮换茶叶丝绸,利润更高。西伯利亚成为了沙俄帝国与清朝进行通商的一条财富商路。
沙俄帝国在西伯利亚和清朝边境修建了很多贸易口岸,其中以黑山头和恰图克两个口岸最为出名。沙俄的商人也多次到清朝北京进行贸易,扩大贸易量。清朝的茶叶、丝绸、大黄等欧洲急需的货物,被运送到西伯利亚各个贸易口岸。
之后,这些货物穿过西伯利亚,被沙俄卖到欧洲,赚取了大量的贵金属,充实了沙俄的国库。西伯利亚作为商路,比西伯利亚的毛皮更让沙俄获利。这一点,与汉唐开拓西域的动力是一样的,商路能够为蛮荒地区负担行政、驻军、移民的所有费用。那么,即便是蛮荒之地,即便不适合人类定居,也会被纳入版图。
相比西伯利亚,沙俄的疆土一直延伸到了美洲,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阿拉斯加。阿拉斯加就自然资源来说,也很丰富。可是没有商路的财富支撑,沙俄对于这片土地的管辖方式就是殖民地的方式。即便如此,沙俄也没有财力去维持,最后被低价卖给了美国。
综上所述:西伯利亚最终归属沙俄,根源是西伯利亚商路为沙俄负担了领土兼并模式的行政费用。
首先,西伯利亚纬度高,不适合人类定居,也不适合农牧业生产,农牧经济十分薄弱,主要依靠渔猎经济。这使得当地的经济,即便有中原王朝支援,发展也极为缓慢。既不利于当地人口增长,也无法吸引中原民众向其移民。而同样高纬度的沙俄,农牧业经济也十分薄弱,西伯利亚吸引着沙俄将自身的生产方式延伸过去。
其次,古代中国,历朝历代,对西伯利亚的羁縻,特别是明朝的羁縻政策,促进了西伯利亚经济的发展,这是沙俄领土兼并西伯利亚的经济基础。沙俄对西伯利亚的领土兼并,成功地摘了明朝的果子。
最后,西伯利亚仅仅能够为古代中国提供毛皮,这无法负担古代中国各个王朝行政管理西伯利亚的费用。无论是移民,还是驻军,或是设立行政机构,对于疆域庞大的帝国来说,都十分耗费国力的。可是,西伯利亚却能够为沙俄提供一条商路,不仅能够负担其这些费用,还能充实国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