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接秀山房是什么样子的?

众所周知圆明园是清朝皇家园林,大气恢宏,那么四十景之一的接秀山房是什么样子的?此景最南部的院落于1817年(嘉庆二十二年)改建成三卷大殿“观澜堂”。接秀山房内部装饰全部采用紫檀木漆器,上面都嵌以金银、宝石、象牙等,这些奇珍异宝上都镂刻着山水、楼阁、人物、花木、虫鸟。这种装饰,从设计到刻技都由明末杭州一周姓工匠所创始,故称周制,在我国雕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文物景观

接秀山房,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福海东岸,北挨“雷峰夕照”南接“别有洞天”。南北长250米,东西长50米占地面积1.25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接秀山房位于涵虚朗鉴以南,建于雍正时期。接秀山房建筑形式与涵虚朗鉴很相似,都是沿岸布置,南北遥相呼应,使福海东岸景观显得十分和谐。

接秀山房主殿为西向三间大殿,檐下挂雍正御笔“接秀山房”匾。殿两端伸出游廊,将南面揽翠亭与北面的澄练楼完美的连接起来,加强了此景区建筑的整体感。

在接秀山房殿以南,原有一组独立的建筑名叫“观鱼跃”。在嘉庆二十二年(1817)前后,拆除进行改建,建成南向三卷五间大殿。嘉庆御书“观澜堂”就挂在大殿檐下,新建成的观澜堂与九州清晏的慎德堂很相似,是福海沿岸最大的建筑。观澜堂装饰的十分华丽,整个宫殿房梁、柱子、门窗和室内家具都采用了珍贵的紫檀木,上面镶嵌了金、银,以及珍珠、翡翠等珍贵宝石。堂东为佛堂,西设有宝座床可供皇帝休息,嘉庆、道光、咸丰三位皇帝都很喜欢居住在这里,并留有大量描写观澜堂的诗句。

这在接秀山房景区地下的一块石碑上写得清清楚楚:“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建于清雍正年间。正殿三间,面向西,北为寻云楼,南在揽翠亭,后又增建澄练楼。此景依山傍水,亭台错落,面前巨湖空澄,远接西山秀色。”

乾隆御诗

来自《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的乾隆御诗:

《接秀山房》(乾隆九年,一七四四年)

平冈萦回,碧沚停蓄,虚馆闲闲,境独夷旷。隔岸数峰逞秀,朝岚霏青,返照添紫,气象万千,真目不给赏,情不周玩也。

烟霞供润浥,朝暮看遥兴。

户接西山秀,窗临北渚澄。

琴书吾所好,松竹古之朋。

仿佛云林衲,携筇共我登。

注释:云林衲,唐代诗人戴叔伦《寄赠翠严奉上人》诗中有:“挂衲云林净,翻经石榻凉”之句。这句用此典,极言接秀山房附近云烟林木之幽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