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萧皇后比李世民大30岁,两人除了亲情,还有什么关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世人常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传奇绝色佳人出现,而几乎无一例外都成为了当时的“焦点人物”,或引得帝王神魂颠倒,或让一代名将热血膨胀,奋不顾身,在很大程度上这些美女们都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
隋唐交替之际也有这样一位绝世美女,她就是著名的萧皇后,她的一生经历和“四大美女”比起来也不遑多让,但随着隋朝的覆灭,萧皇后也是“寡妇门前是非多”,尤其是和李世民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后世的激烈讨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图片:隋唐时期的萧美人剧照
一、历史中的萧皇后
1、亡国之后
根据史料记载,她是隋炀帝杨广的妃子之一,因为后来被册封为皇后,后世多称呼她为萧皇后。公元616年,炀帝不顾朝中大臣的谏言阻挡,毫不犹豫的开启了又一次南下江都之旅,但此时的隋王朝早不复以往的盛世风采,反而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炀帝的一意孤行引起了一连串的政治反应,两年后,权臣宇文化及集团率先发动军变,把炀帝活活给勒死了,至此隋王朝名存实亡。
皇帝死了,陪在他身边的萧皇后怎么办呢?宇文化及没有杀她,而是关押了起来,对于这件事后世史学家的争议也比较大,各种猜测都有。
有人说是宇文化及顾及隋朝旧臣,不敢对萧皇后等宗室成员大下杀手;有人说宇文化及留着萧皇后是为了在政治上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下一步的称帝野心;也有的人说宇文化及早就垂涎萧皇后的美色,炀帝不在了也就得手了等等。但不管怎么说,宇文化及此后东征西讨,萧皇后都跟随左右。
2、半生颠沛流离
宇文化及把隋炀帝给灭了,这样原本众多蠢蠢欲动的势力也可以放心的大展拳脚毫无顾忌了,一时间中原形势剧变,各类诸侯和起义军巧立名目,拥兵自重相互攻伐,从此天下大乱烽火燎原。
对于大家来说,乱世之中想要存活就必须不断的发展壮大,其中势力最大,实力也最强的一路起义军就是瓦岗寨的李密。按照他的想法,自己第一步就得先把宇文化及集团消灭,然后再攻下王世充的洛阳城,这样中原就尽数归于己手。
不久,瓦岗寨起义军就和宇文化及主力相遇,一番大战后宇文化及军队大败,溃退到魏县一带,此时的宇文化及利欲熏心十分不甘,于是直接称帝了,想要先好好享受一番。
图片:宇文化及剧照
根据记载,这个阶段的宇文化及每日沉醉于声色之中,根本不再顾及军事和政治上的事情,而萧皇后也在他的手里,因此我们可以基本认定,宇文化及很大程度上已经占有了萧皇后。
魏县一带是军阀窦建德的势力范围,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鼾睡,窦建德看宇文化及如此嚣张,干脆把他灭了,从此萧皇后成了窦建德的女人。后来窦建德出于利益考虑,把萧皇后送到了突厥,她在那里生活了足足11年时间,此时中原结束了长期的混乱,被唐王朝一统。
唐将李靖大败突厥后,萧皇后阔别多年后再次回到中原,还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厚待。
二、李世民和萧皇后之间的关系
1、人尽皆知的关系
李世民和萧皇后有一个所有人都熟知的关系,按照辈分来看,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和隋炀帝是表兄弟,这是因为李渊的母亲和隋炀帝的母亲是姐妹俩,都是北周时期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所以到了李世民这一代应该管萧皇后一声婶婶。
另外,李世民和萧皇后还有一层关系,当时李世民的后妃中有一位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虽然她不是萧皇后所生,但由于萧皇后身份尊贵,按照封建礼制规定,萧皇后也是杨妃的嫡母,这放在古代是绝对不可以乱的辈分,也就是说萧皇后还是李世民的岳母。
虽然李世民贵为皇帝,但从任何角度来看,他都不可能试图霸占萧皇后,况且到了李世民执政的时候,她的年龄已经不小了。
所以大慧个人认为,民间传说中李世民对萧皇后仰慕已久,在当了皇帝之后试图占为己有,这是不可信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毕竟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圣主,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一事件带来的可怕后果。
李世民对于萧皇后的厚待,包括赐给她名分、财物、地产,甚至在她死后予以厚葬,应该都是出于对长辈和前朝皇族遗孤的一种尊敬,只有这样做了,才会在青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这是利国利民的一件事。
图片:李世民与萧皇后剧照
2、现实情况
当然了,我们也可以试着从别的角度去分析一下这件事,根据诸多史料记载,李世民成为皇帝后第一次见到萧皇后是战胜突厥之后,按照萧皇后的生卒年份来判断,此时她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哪怕年轻的时候有多么的天生丽质,作为女人到了这般年龄也不会有花容月貌了。
再者,突厥作为北方的游牧民族政权,其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远不如中原,萧皇后在那里一待就是十几年,身体的衰老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李世民时期唐朝的国力和对外的威望达到了全盛,李世民本人更是文治武功的伟大帝王,面对和自己有着这样一种关系的前朝“老女人”,个人认为不要说李世民了,但凡脑袋没毛病的皇帝都不会有任何想法,见色起意完全是不成立的。
自己后宫中的无数佳丽和每年都会进行甄选的天下美女,难道和萧皇后比就没有更大的诱惑力吗?其实关于李世民和萧皇后之间的“绯闻”都源自于后来的坊间小说,这是大家茶余饭后的消遣手段,也是当时社会较为流行较为时髦的一种娱乐方式,因此不足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