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8、19世纪的英国大龄剩女特别多?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18、19世纪,英国飞速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强国。与此同时,英国社会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时人将未婚大龄女性大量存在的现象归入其中,且十分关注。那么这一社会现象缘何会出现呢?
01.男女比例失调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图片来源于网络)
18世纪下叶,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发生,随之而来是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英国的人口也稳定增长。一直持续到19世纪。整个19世纪,英国女性总人数都大于男性总人数。1851年英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女性人数比男性多出了50万人。男女比例的失调同大量男性移民海外密切相关。
自工业革命进行以来,英国对外扩张的步伐不断加快,建立了殖民帝国。殖民地成为了英国移民的主要目的地。当时的英国政府相信海外移民有助于打开海外市场,还可以缓和人口快速增长造成的社会矛盾,因此对海外移民持积极态度。而在海外移民的人口中,年轻男子占了大多数。
根据钱乘旦主编的《英国通史》记载,1871-1900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移民中2/3为男性。19世纪50年代的移民高潮过后,英格兰25-29岁年龄段的性别比由1851年的1000:906下降至1851年的1000:879。这一时期,英格兰45-49岁年龄段中未婚女性所占比例最高占比为1/5。男女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调使得女性遭遇了没有人可选择的尴尬难题,不得不保持单身状态。
02.婚姻观的影响
同绝大数大多时代一样,18、19世纪时期英国人的婚姻原则中也包含了“门当户对”,上、中阶级都趋向于在相同阶层中寻找结婚对象。上层阶级有着中层阶级无法比拟的优越地位,选选择面也比较广。中产阶层的在选择配偶时候更多考虑的是配偶的财产,增长家庭的财富被视为是中场阶级女性的婚姻任务。
(18世纪英国画像,女性恬静温柔,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中产阶级妇女的择偶的范围很小,被选择的男性同时也是选择者,中产阶层中相对贫困的女性往往不受欢迎。那些没能在同一阶层中找到结婚伴侣的中产女性并不愿意将就,下层阶级的男性通常不在她们的考虑范围内,即使下层阶级的婚姻较少考虑财产和地位。
逐渐增长的年龄会愈发阻碍女性结婚,因为当时的人们普遍厌烦妻子年龄比丈夫大的婚姻。这也就导致未婚大龄女性主要存在于中产阶级,其中有许多人终身未婚。
03.已婚妇女权益有限
除男性人数不足、婚姻观的功利性的影响外,已婚妇女的境遇也使得一部分女性自愿保持单身。18、19世纪越来越多的女性实现了就业,她们的工作能力已不容忽视,但是她们工资却远不及男性,遭受劳动压迫的同时又承担着家庭的重担。
当时的英国法律并不承认已婚妇女有独立的人格和身份,妇女一旦结婚就失去了法律的存在,依附于丈夫。从法律角度说,已婚妇女劳动所得都是属于丈夫的。
(19世纪英国画像,母亲生了新的孩子,图片来源于网络)
过得不幸福,选择离婚是不可能的。离婚的合法性在1857英国议会颁布的《婚姻诉讼法》中得到了承认,但是这项法律的唯一前提是通奸,女性若想离婚就必须证明丈夫的通奸行为且性质十分恶劣。女性要顺利离婚十分困难,而且,法律规定孩子属于丈夫,只有丈夫不想要孩子时,女性才能拥有抚养权。结婚之后可能会面临的困境导致了一部分女性不愿迈进婚姻。
结为夫妻的是两个人,牵涉的东西却很多。18、19世纪英国的流行社会观念视未婚的大龄女性为有问题的群体,但这一群体的大量存在本身就与社会观念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