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伊琳娜女皇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她都有什么秘密呢,请听我详细道来。
作为中国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武则天在史书中的形象极其不佳,只要是反对她的人都会遭到杀害,真可谓六亲不认、冷酷绝情。无独有偶,在千余年前的欧洲也有一位相似的狠角色,为了称帝竟然虐杀亲生子,所作所为令人发指。这个狠角色,便是欧洲首位女皇、东罗马(又称拜占庭)伊苏里亚王朝末代皇帝伊琳娜。
伊琳娜女皇画像
伊琳娜生活的年代,大致相当于中国由盛唐向中唐过渡的时期(753-803年)。根据史料记载,伊琳娜生于雅典贵族家庭,作为家族跟皇室结盟的“筹码”,年仅16岁便嫁给东罗马帝国的太子利奥四世,并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即后来的君士坦丁六世。755年,东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五世在镇压保加利亚叛乱前夕驾崩,利奥四世继承皇位,伊琳娜则被册立为后。
利奥四世是一位饱受争议的皇帝,不仅推行的“毁坏圣像运动”屡遭国民抵制,而且兄弟们为了争夺皇位经常勾结外敌作乱,使这个暴躁、神经质的皇帝操碎了心。为了巩固皇位,利奥四世像清朝的雍正帝那样没日没夜的处理政事,甚至还数次巡视四方、御驾亲征。结果,过于劳累的生活严重损害了利奥四世的健康,导致他在780年暴崩,终年才30岁。
利奥四世画像
虽然伊琳娜是“毁坏圣像运动”的反对者,并因此遭到皇帝的冷落,但在临终之前,利奥四世还是颁布遗诏,指定皇后担任摄政,以辅佐年幼的儿子君士坦丁六世治理帝国。由此,伊琳娜独揽军政大权,成为东罗马帝国实际上的“当家人”,直到10年后君士坦丁六世亲政。
伊琳娜摄政之初,力图弥合“毁坏圣像运动”造成的社会撕裂,缓解民众间强烈的对抗情绪,以便稳固帝国局势。为此,伊琳娜和支持圣像派寻求妥协,并与教皇哈德良一世在尼西亚举行会晤,以讨论敬拜圣像在教会中应扮演何种地位等问题,史称“第二次尼西亚会议”(787年)。此次会议肯定了圣像的重要性,制止对圣像的破坏活动,但同时也规定圣像不可以被当成神来崇拜。
尼西亚会议
伊琳娜的举措虽然有助于缓解国民间强烈的对立情绪,但对于顽固派贵族,尤其是外省和小亚细亚贵族们来讲,这样做无疑是对前三代皇帝事业的“背叛”(利奥四世及祖父利奥三世、父亲君士坦丁五世在位期间,均大力推行“毁坏圣像运动”)。为此,他们开始离间伊琳娜母子之间的关系,不断地怂恿君士坦丁六世从母亲手中夺回统治权,而后者竟然言听计从。
虽然首都及其周边的军队都效忠于伊琳娜,但后者深知,自己早晚要还政给儿子,如果拼命地抓住权力不放,极可能会引发大规模内战。因为不希望发生内战,伊琳娜最终决定提前归政,将统治权移交给19岁的君士坦丁六世,时在790年。但经此一事,伊琳娜母子之前的亲情削弱殆尽,并为将来的母子相残埋下伏笔。
君士坦丁六世画像
君士坦丁六世是个名副其实的暴君,亲政之后即刻下令恢复“毁坏圣像运动”,并对支持圣像派实施血腥镇压,其暴行令人发指。不仅如此,由于在对外战争方面屡吃败仗,使帝国尊严荡然无存,导致君士坦丁六世的合法性遭到普遍质疑。因此,先前拥护他的贵族们,转而希望由皇叔尼克弗罗斯来继位,而君士坦丁对此的回应,则是残忍地戳瞎叔叔的眼睛,并处决所有的“反水”贵族。
君士坦丁六世的暴行引发大规模的反抗运动,甚至连最忠诚的支持者-亚美尼亚人,也放弃对皇帝的支持。与此同时,君士坦丁六世在没有得到大牧首同意的情况下,宣布废黜皇后玛利亚,并迎娶情妇塞俄多特,由此使他失去教会的支持。君士坦丁六世的各种倒行逆施,使得伊琳娜的角色再度重要起来,各派系纷纷向她表示效忠,并支持她出任女皇。
伊琳娜曾与查理大帝订立婚约
在获得国内各大派系的支持后,伊琳娜在797年4月策动禁卫军发动宫廷政变,将君士坦丁六世刺瞎双眼并幽禁起来,不久又将他处死。事后,伊琳娜宣布自立为帝,由此成为欧洲首位女皇帝。为了巩固皇位,伊琳娜竭力拉拢称霸西欧的法兰克皇帝查理(即查理大帝),并主动提出跟他结婚、共治东罗马的建议,并得到后者同意。然而,尚未等到婚礼举行,伊琳娜便被政变推翻。
尼基弗鲁斯取代伊琳娜称帝
原来,贵族们虽然支持伊琳娜担任女皇,但出于对天主教的憎恶和恐惧,他们绝对不允许身为天主教徒的查理大帝统治东罗马。为此,贵族们发动政变推翻伊琳娜,并拥立财政大臣尼基弗鲁斯为帝,时在802年10月。伊琳娜下台后,先后被流放到王子岛、莱斯沃斯岛,由于被没收了所有财产,只能靠纺纱艰难度日。803年8月9日,贫病交加的伊琳娜死在莱斯沃斯岛,终年5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