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叶卡捷琳娜二世,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叶卡捷琳娜二世(Екатерина II)原名索菲亚·腓特烈·奥古斯特,出生于德意志安霍尔特-策尔布斯特公国。15岁时她被选中做俄国未来的皇后。1762年她通过宫廷政变推翻了彼得三世,成为俄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沙皇。
叶卡捷琳娜在初入俄国宫廷时发现俄国教育落后,彼得一世之后各任沙皇都只知享乐、不爱读书;用人方面任人唯亲,不看重才能。她早年熟读伏尔泰、卢梭和狄德罗等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并深受启发。在其执政初期实施了一些改善农民生活、限制贵族特权的政策,但遭到大地主大贵族的强烈反对。
在认识到俄国皇权是建立在贵族制和农奴制的基础上之后,她选择了让理想服从现实,在她统治期间使俄国农奴制达到顶峰。在她统治期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等社会领域实施改革,实行典型的开明君主制的军事帝国主义政策。在教育改革上她继承了彼得大帝的思想:向西方学习。
但她未像彼得大帝一样将西方的一切生搬硬套到俄国,而是以一种谨慎的心态,依照俄国国情逐步开始西化。
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即18世纪的最后三分之一,这也是俄罗斯文化长足发展进步的时期。在教育领域,叶卡捷琳娜二世任用贵族中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伊万·贝茨基,制定并执行自己的教育政策。她希望通过教育创造出一个道德高尚、举止文明的新民族。
为了让学生远离原有的社会环境,接受全新的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她开办了贵族寄宿学校。其中包括斯莫尔尼女足贵族学院,这是俄罗斯历史上首所专为女孩子开办的公立学校。还开办了莫斯科养育院和莫斯科商学院。
随后几年里,叶卡捷琳娜二世认识到寄宿学校的局限性:寄宿学校非常昂贵且只能容纳少量学生;这些学生无法完全脱离社会环境,也未必能成为启蒙运动的样本和美德的典范。而且这种稍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办学思想难以为贵族阶层接受。1773年普加乔夫的起义使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教育改革趋于保守。
在1782年女皇任用塞尔维亚教育家米里耶夫主持教育改革。成立了“建立公共学校委员会”。当时俄国的时代背景是:18世纪后半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市民阶层中产生了教育需求。为了扶持这一新兴的社会力量,给予尚在成长中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较高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以扩大统治基础。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智慧正在于此:强化农奴制的同时,并不排斥其他经济力量的发展。委员会计划建立三个层次的学校网,每一级学校都有各自的教育规划。米里耶夫为俄罗斯学校编订一系列教材,并对教师的培训进行监督。1783年在圣彼得堡创办教师进修学校,同年成立师范学院,并在15内培养了425名教师。1786年颁布《国民教育章程》。
1786年秋在俄罗斯各省的省会开办了26所公共学校,1788年又开办了14所。当时的政府还在中小城市开办小学:1787年开办169所,19世纪末增加至315所。这两种学校-五年制的中级国民学校和两年制的初级国民学校-为日后城市设立的学校打下基础。《国民教育章程》是俄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国民教育的法令,为俄国近代教育体制的形成奠定基础。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教育领域的贡献值得称赞。她所实行的教育措施内容广泛:首次为女性提供教育机会;俄罗斯推行教师培训项目;将学校制度推广到许多省和市镇。但卡捷琳娜二世对精英阶层进行教育和西化的长期效果还是显著的。
首先,受过教育的年轻人的数量在增长。第二,教育和文化改革正在带来俄罗斯“公共了领域”的最早标志,为国家政策与私人生活之间提供了一个社会平台,人们可以在这里对国家政策进行讨论。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俄国国内涌现出大量的本民族的科学家、文化家、教育家,他们的活动对俄国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精英阶层的文化趋势是逐渐摆脱宗教束缚,向世俗化方向发展。农民阶层的文化依然无法摆脱宗教、神秘和传统。这也造成俄国文化上的分裂。但一些历史研究表明农民并不是完全隔绝的。农民通过服兵役从而知晓外面的世界和上层社会。民间廉价印刷品“鲁比克”在乡村传播。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在俄国农奴制经济基础初步瓦解和阶级斗争尖锐化的情况上上台的。俄国封建农奴制根深蒂固,这决定了她早期信仰的启蒙思想并不完全适合俄国国情。只有结合俄国现实条件采取一种新的统治方式才能安抚各派力量,稳固政权。
在教育改革中,发展贵族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同时又满足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需求。在学校制度上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制度和课程设置,使启蒙思想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得以应用。从而为之后的俄罗斯近代化打开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