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长要教会孩子用语言进行交往。让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告诉孩子,只有这样做才能得到其他小朋友的喜欢,激励孩子改正自己老是打人的行为。
2.可以给孩子设立一个冷静空间。把家庭的某个角落当做孩子的冷静空间,当孩子非常愤怒,需要发泄时,让他在自己的空间里冷静下来,再和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学会表达、控制自己的情绪。
3.家长可适当让孩子参与一些安静平和的活动,如写字、画画、下棋等。还可以通过种植花草、养小动物等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学会尊重生命。家长要及时表扬孩子的正确行为,形成正强化。
4.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正面行为的表扬。当孩子听到家长对他们的正面评价,例如勇敢,守规则,顾及他人感受这样正面的词语,就会产生很大的内动力,从而带出更多自信心和正面的行为,孩子也就能更加积极的成长和改变。
5.静下心与孩子真正的沟通。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系和爱护,孩子内心也会充满幸福感,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有爱的家庭里。同时,孩子也会把这种幸福感传递给他人,暴力行为自然会减少许多。
6.帮助孩子认识错误。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进行“角色互换”,让孩子充当“被打”的角色。孩子在角色互换的过程中,会意识到自己对周围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就会懂得正确的解决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孩子想打人的冲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