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争中的母爱:
越南战争中的一位摄影师拍到这样一副画面:越军用机枪扫射敌人,有许多平民被误杀,纷纷倒下。其中有一个人倒地时特别慢,而且姿势十分的怪异。
摄影师把胶片重新慢速播放,发现那个人是位母亲,她的怀中抱着一个孩子。她在中弹之后,害怕突然倒下会压伤孩子,而忍着不死慢慢地蹲着倒下去。
伟大的东西在平常生活中,常常不会为人们所察觉,但它往往会在危难中发出最夺目的光彩。母爱便是。
2.成为靶子:
诺门罕之战时,戴着钢盔的日本士兵因头部中弹而死的人数,甚至多于不戴钢盔的士兵。
难道苏联人使用带有磁性的子弹,专打钢盔?钢盔的主要作用是防御弹片,保护头部。由于钢盔是一个弧面,如果子弹不是正面击中钢盔,大多会滑飞,这就是钢盔有防护作用的原理。
诺门罕之战时,头部中弹的日本士兵,多半是钢盔正面被命中,钢盔被洞穿,脑袋当然难保。苏军的枪法为何这样准?日军派出专家到前线考察,方才真相大白。原来,日军使用的钢盔,前面正中有一个小红五角星。红色最醒目,苏军很远就能发现,瞄着小红五角星开火,一击必中。
诺门罕之战后,吃了大亏的日军,被迫取消了钢盔正面的小红五角星。
3.并非无用的钢盔:
1945年的一天,一支日本军队出炮楼扫荡,晚上找了个山村宿营。
日军做梦也没想到,这个村子表面很平静,实际上却是八路军的一个重要据点。
八路军悄无声息地溜到打谷场,埋伏下来。
吃完晚饭,日军小队长吹哨,召集部下晚点名,地点就是打谷场——村里唯一平坦的地方。
这时,一个日本新兵手忙脚乱,闹出了笑话。日军条令规定,晚上点名,穿军便服即可,而这个新兵没有记住,居然戴了沉甸甸的钢盔前来点名,引起众人哄笑。
笑声未绝,忽然,雷声炸响,电光四射——八路军战士扔出了手榴弹。
有理由判定,这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其理由有二:第一,八路军战士的投弹动作准确,肯定都是把手榴弹拉火后等上两秒钟再扔的。结果,手榴弹凌空开花,打谷场上的日本兵连杀伤死角都找不到;第二,这支八路军用的手榴弹,不是那种内置黑火药、一炸两片的边区造手榴弹,而是缴获自日军的破片卵形弹,虽然这种弹的投掷距离不如国军的德式手榴弹,可是破片多,散布广,对露天的日军杀伤力极大。
这个小队的日军没有死的只有一个,就是那个犯迷糊、戴着钢盔前来点名的新兵。钢盔挡住了大多数弹片,他只是肩部负了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