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真的是“私生子”吗?孔子的生平有多坎坷?

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孔子真的是“私生子”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本人也被称为“圣人”,是历代统治者所尊崇的对象。他的卓越思想,是我国乃至世界思想界宝贵的财富,让人们推崇备至。

然而由于史籍记载的模糊和理解史籍的不同,致使孔子的出身问题,千百年来纠缠不清。以至于后世有这样一个看法,就是认为孔子是“私生子”,这是以史书中对孔子“野合而生”记载为依据判断的。

孔子的出身

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记载:“孔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孔子问他父亲的坟墓在什么地方,但是母亲颜征在不愿告诉他。为什么颜征在不愿告诉孔子?这是因为“叔梁纥与颜征在野合而生孔子”。换句话说,孔子是“私生子”。

《孔子世家》记述,叔梁纥原来的妻子是鲁国的施氏,生的9个孩子都是女孩,所以他又娶妻,生下男孩孟皮。但是孟皮的脚有毛病,于是他就求婚于颜氏。颜氏在姊妹中最小,她遵从父亲的命令,与叔梁纥完婚。既然颜氏与叔梁纥成婚是明媒正娶,为什么还会有野合的现象呢?

唐朝司马贞写的《史记索隐》说:“今此云‘野合’者,盖谓叔梁纥老而征在(颜氏)少,非当壮初笄之礼,故云野合,谓不合礼仪。”也就是说,当时男人30岁称“壮”,女子15岁及笄,头发上首次戴簪,才准许结婚。叔梁纥老了,颜征在还年少,并不是壮年初笄,所以叫“野合”。

有人认为,古代婚嫁时的礼品很多,一样礼也没有,就被别人说成是私奔野合。

崔适在《史记探源》中写道:此文疑作“纥与颜氏女祷于尼丘,野合而生孔子”。也就是说颜征在在尼丘山扫地为祭天之坛而祷之,遂感而生孔子,因此被称为野合。

虽然人们都将孔子乃“野合而生”看作是可信的,但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对于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出生情况,谁也不敢肯定地下定论,真实的情况,还有待于史学家的进一步研究。

孔子

无论孔子到底是私生子还是“野合”而生,他的童年生活都充满了正常孩子难以想象的坎坷。

孔子3岁时,叔梁纥去世,葬于防山。颜氏移居曲阜阙里,将孔子抚养成人,在他17岁时去世。孔子打听到父亲葬处,将父母合葬于防。

孔子年少时虽然家贫而且地位低贱,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放松过各方面的学习。史书上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以‘长人’而异之”,先秦时候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0.66尺,推算下来,孔子的身高至少在2米左右。有了这样优越的身体条件,孔子广泛涉猎周代贵族教育中“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

其中“射”即是射箭,“御”即是驾驭战车,这两样都是在激烈的战场厮杀中才会用到的技能,孔子以精擅六艺闻名于天下,可以肯定的是他对于射箭和驾驭战车都十分精通。

除此以外,孔子还精通兵法,他说“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意思是平时不对老百姓进行军事训练,一有事就仓促征召其上战场,这无异于叫他们白白送死。所以,虽然主张“仁爱”,倡导和平、反对战争,但孔子深知身当乱世强大的军事力量才是立国立身之本,因此他非常重视“足食足兵”。

在艰难困苦中,孔子发愤好学,遍访名师,虚心求教,先后师事老子、郯子、苌弘、师襄等人。

大约三十岁左右,最初的一些弟子来到孔子身边。此后,孔子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他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几乎所有的士人学子都成了孔门弟子。儒学思想甚至远播海外,对东亚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官场生涯

孔子官场生涯的起点并不高。不过,机会在他三十岁的时候悄然到来。

鲁定公九年至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仕鲁,初为中都宰(中都为今山东汶上县),又做司空,后以大司寇行摄相事,这是他政治生涯的巅峰。

鲁定公十年,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取得外交上的胜利,使齐归还侵占鲁的汶阳等地。

鲁定公十三年,为重新确立鲁公室的权威,孔子策划实施了“堕三都”的政治军事行动,希望能够削减三桓大夫的实力,于是先堕叔孙氏之郈,再堕氏之费,然而围攻成的攻势最终功败垂成。

孔子治下鲁国颇有起色,引起齐人警惧,齐大夫黎鉏设计,向鲁赠送女乐文马,造成鲁定公不问朝政。这使得孔子与鲁公、季子等在道德与政见上的分歧难以弥合,孔子最终去鲁适卫。其后,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辗转于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然而均未获重用。

总结

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十四年,行程数千里,历尽艰难,四处碰壁,但他却始终能保持自信,不动摇其政治主张。

前484年,年近七十岁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但未受鲁哀公的任用。孔子也意识到自己年事已高,已无法在政治上有大作为。因而他在教育学生之余,还进行古代文献的整理和删定。相传,《诗》、《书》、《礼》、《易》、《春秋》等都是由孔子整理而成的。

回首一生,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