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谋士奠基了近代北京城的雏形,来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涨知识吧!
就像明成祖朱棣身边有位高僧姚广孝(法号道衍)一样,元世祖忽必烈身边也有位高僧叫刘秉忠,法号子聪,有着非凡的才学、见识和能力,对元初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基发挥了重大作用,还规划设计了新都城——元大都,奠基了近代北京城的雏形。
刘秉忠
刘秉忠是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人,从小博学多才、笃信佛教,长大后在海云禅师的引荐下,他被忽必烈收至麾下,开始了30余年的谋士生涯。刘秉忠对《易经》和邵雍的《经世书》研究很深,精通天文、地理、律历、占卜等技艺,对天下大事、自然奇像常常有精准的判晰和解释,使信奉长生天的忽必烈几乎把他当成半个神仙来对待,极为信任倚重。
刘秉忠曾跟随忽必烈征伐大理、云南和南宋,每次都力劝忽必烈约束军队,禁止滥杀,在他的影响干预下,很多城池得以保全,无数百姓得以活命。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史称元世祖。刘秉忠穿着旧服,站在了朝堂之上,为皇帝参赞政务军机。很多大臣建议朝廷为刘秉忠“正衣冠,赐厚爵”,元世祖采纳了,任命刘秉忠为光禄大夫,参与领导中书省政事,还赐给他府邸,为他娶了老婆。高僧刘秉忠彻底还俗,变成了刘大人。1271年,忽必烈听取刘秉忠建议,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大蒙古国更名为“大元”。
刘秉忠参照中原王朝的旧制,设立了元初的内外官制。在中央设立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监督职权;在地方上设立行中书省(即行省或省)、行台、宣慰司、廉访司、路、府、州、县,并对各级行政官员的职务、名额、俸禄等作了细致规定,从中央到地方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整规范的封建国家机构和官僚体系。其中,省一级行政机构的设置,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
刘秉忠还先后主持建设了元朝两座都城——元上都和元大都。元上都开平城,是继哈拉和林之后,大蒙古国建立的第二座草原都城,位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修建开平城时,刘秉忠组织人把草地中间的湖水排干,用石头、石灰、碎砖等材料填平,溶了很多锡加固。在抬升一人多高之后,再在上面铺上石板,石板上面再建设宫殿。1260年忽必烈在上都开平城登基称帝,开平城也被誉为“圣龙起飞之地”。
元大都复原图
后来蒙古南侵,为了更好地控制中原地区,忽必烈命刘秉忠在金中都燕京一带主持修建新的都城。但金中都早被战火焚毁,无法利用也无法再扩建,刘秉忠于是决定在金中都城的东北处另起炉灶,修建一个全新版的新城,这个地方就是金代的琼华岛离宫,现在的北海公园。从1267年起,按照“南朝北市,左祖右社”的原则,元大都开始建设,到1276年基本完工。
建成的大都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墙全部夯筑而成,四面辟有11座城门,由宫城、皇城和外城组成,皇城位于外城南部中央,宫城在皇城的偏东部。大都城南北长7600米,东西长6700米,总面积约50多平方公里,拥有发达的给排水系统和完善的军事防御、对内监督设施。它的主体部分包括今天北京市旧城的内城及其以北部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刘秉忠是大都城的总设计师,他的学生郭守敬负责大都城的水利建设。大都城完工当年的八月,刘秉忠就去世了。可以说,修建大都城耗尽了刘秉忠的全部心血。
刘秉忠不仅是个大政治家、大设计师,还是个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散曲家。他自号藏春散人,在天文、占卜、算术、文学等方面著述颇丰,有《藏春集》六卷、《藏春词》一卷、《诗集》二十二卷、《文集》十卷,而且后世给予了较高评价。杨镰先生的《元诗史》认为“刘秉忠是元初北方诗坛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现在的学者谈论元词,刘秉忠也位于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