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前程万里”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前程万里成语出处】

1、唐尉迟枢《南楚新闻·崔铉》:“﹝崔铉﹞为童儿时,随父访於韩公滉……滉乃指驾上鹰命咏焉,遂命牋笔。略无伫思,於是进曰:‘天边心性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滉益奇之,叹曰:‘此儿可谓前程万里也。’”

2、明施耐庵《水浒》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自古道:“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兄弟,你只顾自己前程万里,早早到了彼处。

3、《水浒传》第五一回:“况兼我又无父母挂念,家私尽可赔偿。你顾前程万里自去“

4、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妾昔在长安,已为将军所弃,幸赖庞舒私藏妾身,再得与将军相聚;孰知今又弃妾而去乎?将军前程万里,请勿以妾为念!

5、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卷十一:哥哥荣任是美事,家中自有兄弟支持,不必挂怀。前程万里,须自保重!

【前程万里成语故事】

唐朝时期,有一个叫崔铉的人,是大臣崔元略的儿子。

崔铉六岁那年,他跟随父亲去拜访当时的宰相韩滉。韩滉对崔铉父子来访非常高兴,热情接待。韩滉见崔铉聪明伶俐的样子,十分喜欢。他们围坐再一起,谈古论今,讲经道文,趣味甚浓。在谈论中,崔元略说:“这个孩子近来作诗的能力有很大进步。”韩混一听,想试试崔铉的诗才,就随手指着架上的一只鹰,让崔铉即兴赋一首诗。崔铉欣然从命,接过纸笔,稍作思索。提起笔来,一挥而就。诗曰:

天边心胆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

万里碧宵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

韩滉看诗后,不禁赞叹地说:“好诗!好诗!这孩子将来前程万里,不可限量啊!”

崔铉长大后果然很有作为。唐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他在科举考试中被录取,随后开始仕途生涯。唐宣宗很欣赏他的才能与品德,说他是“真贵人”。他先后担任过中书侍郎、河东节度使、御史大夫、淮南节度使等要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