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元宵节,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元宵节虽然不是我们国家的法定假日,但一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且古代人们对元宵节的重视,要远胜于现在,可以说元宵节是古代的狂欢节和情人节,因为只有在元宵节男女老少都会出来赏灯,放烟花、饮酒、看戏等等。
这其实跟我们现代人的元宵节都很像,其实很多读者都很好奇,古代的元宵节到底是怎么过的,今天我们就借助明朝的小说《金瓶梅》来看看明朝人是怎么过元宵节的。
《金瓶梅》虽然是一本小说,曾一度是禁书,但却是明代市井生活的大百科全书,里面有形形色色的人物,也有很多明朝人的生活细节,因为古代史书记载较多的都是帝王将相,而对于老百姓的记述比较少,《金瓶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憾。
从《金瓶梅》中的描述来看,明朝的元宵节活动跟现在都差不多,包括赏花灯、放烟花、走百病、宴会饮酒看戏。
赏花灯
赏花灯是元宵节的正牌节目,没有赏花灯,那就不能是在过元宵节,明朝人也是如此。在《金瓶梅》第十五回“佳人笑赏玩灯楼,狎客帮嫖丽春院”,吴月娘同李娇儿、孟玉楼、潘金莲,坐着四顶轿子,穿着妆花锦绣衣服,来到狮子街灯市。她们来有两个目的,第一个当然是赏花灯,第二个就是给李瓶儿过生日。这些人“搭伏定楼窗往下观看,见那灯市中人烟凑集,十分热闹。当街搭数十座灯架,四下围列些诸门买卖。玩灯男女,花红柳绿,车马轰雷,鳌山耸汉。怎见好灯市?但见:山石穿双龙戏水,云霞映独鹤朝天。”这花灯一点都不亚于现代的花灯,看花灯的则是人山人海。
第四十二回则有这样的描述:“西门庆与应伯爵看了回灯,才到房子里。楼上除了六扇窗户,挂着帘子;下边就是灯市,十分热闹。打了回双陆,收拾摆饭吃了,二人在帘里观看灯市,但见:万井人烟锦绣围,香车骏马闹如雷。鳌山耸出青云上,何处游人不看来。
由此可见,赏花灯是明朝人过元宵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而当时的繁华程度可见一斑,足见当时人们对元宵节的重视。
放烟花
现代人一年中能集中放烟花的时间很少了,唯有春节和元宵节,现在随着禁令,城市都不让放烟花。古代的元宵节也放烟花,不过古代叫烟火,早在汉代已出现,湖南浏阳的烟火,在汉代就有“十户九爆”、“浏阳花炮响天下”的美誉。而现代意义上的烟火,是从宋代兴起来的,宋朝的时候产生了真正的火药,应用于军事上,这是在烟花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到明清时,烟火制作工艺更趋先进,当然火药就慢慢落后了。
《金瓶梅》中对放烟火的描写是在第四十一回,西门庆吩咐管家贲四叫花匠扎缚烟火,在大厅、卷棚张挂灯笼,做好过节准备,而在第四十二回则是放烟火,西门庆吩咐玳安和来昭在狮子街街心放烟火,“那两边围看的,挨肩擦膀,不计其数。都说西门大官府在此放烟火,谁人不来观看?果然扎得停当好烟火。但见: 一丈五高花桩,四围下山棚热闹。……由此可见,明朝的烟花其实是可以定制的,当然这也是大户人家的专利,普通老百姓谁定制的起。
通过这个描述 ,其实我们能想象的出当时的 烟花 有多漂亮,而也能得知大华人家是怎么过元宵节的,这比记载王侯将相过元宵节又更加接地气了一些。
走百病
走百病在现在很多地方也还流行,但是在古代,元宵节走百病也是古代民间一种意在祛病驱邪的元宵节风俗。《金瓶梅》中有两次写到元宵节走百病,分别是第二十四回“经济元夜戏娇姿,惠祥怒詈来旺妇”和第四十六回“元夜游行遇雪雨,妻妾笑卜龟儿卦”。第二十四回中“走百病”活动是在正月十六家宴后,孟玉楼、潘金莲、李瓶儿及宋惠莲、玉箫等人在陈经济的陪伴下往大街上“走百病”。“ 当下三个妇人,带领着一簇男女……出来跟着众人走百媚儿。”此处的“走媚儿”就是“走百病”。第四十六回中的“走百病”,是正月十六西门庆妻妾们在吴大妗子家吃完酒后不坐轿子,而一路“走百病”回家。
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对走百病这个活动还是非常的重视的,可能跟当时的医疗水平不高有关系,像西门庆这样的有钱人家都要走百病,更不要说普通老百姓了。
宴会饮酒与歌舞游戏
从古至今,每逢节日,亲朋好友都会聚在一起饮酒作乐。在《东京梦华录》有记载,民间歌舞杂耍等娱乐活动,宋朝就已经有了,而且是元宵节灯会中重要的节目,到了明朝,鼓乐戏曲之类的游艺活动已极尽繁荣。
《金瓶梅》对于这样的活动也有挺多的的描写。在第十五回中,有两个场景,一个场景是西门庆的妻妾们在狮子街灯市李瓶儿住处边赏灯边饮酒“还叫两个唱的董娇儿、韩金钏儿,弹唱饮酒”,而另一个场景则是西门庆也同应伯爵、谢希大到李桂卿处吃酒弹唱,且在此回最后众人吃完酒,写道“西门庆看着众人在院内打双陆,踢气球,饮酒”(这里的气球就是古代蹴鞠),由此可见,除了宴会饮酒外,各种娱乐活动也是丰富多彩、异常热闹。在第二十四回,开篇即写到正月十六,西门庆一家阖家欢乐饮酒,一派富贵热闹景致。
明朝的元宵节活动已经非常的丰富,除了花灯和烟花在技术上有所不同之外,几乎跟现代没有区别,甚至要比现代更加丰富,因为古代的娱乐活动比较少,可见明朝人过元宵节一点都不枯燥,反倒比我们现代人过的更加丰富,更加有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