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高炽比朱棣更早去世,那么朱棣会选谁作为继承人呢?

明朝时期,如果朱高炽比父亲朱棣更早去世,那么朱棣将面临与朱元璋一样的难题——选谁作为继承人。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其实答案很简单,朱棣还是会选孙子朱瞻基,而不是儿子朱高煦。

朱棣非常喜欢朱瞻基,经常带在身边

“自是(永乐八年),太宗巡狩北京及征胡虏,(朱瞻基)皆从行”

朱瞻基自小聪明,并且长的英武有力,文韬武略,内在外在都颇似朱棣,朱棣非常喜欢。朱瞻基从11岁开始,爷爷朱棣巡行北京,征讨胡虏,都带着心爱的孙子。

而且十多年时间里,朱瞻基经常跟随朱棣一起,朱瞻基的生长、教导都是由朱棣直接经手,朱棣还命学士胡广等人到漠北军中为太孙朱瞻基讲论经史。朱棣对朱瞻基的培养都是为了日后朱瞻基能成为一个文武全才的好皇帝做准备。

在永乐九年(1411年),朱瞻基被立为为皇太孙。在历史上,古代皇帝册立皇太孙的情况,还是不少的。

晋惠帝司马衷是著名的傻子皇帝,那句著名的“何不食肉糜”,就是出自他口。可是为什么晋武帝会传位于他呢?这跟晋惠帝有个聪明的儿子有关。司马遹年幼聪慧,很受祖父晋武帝的喜爱,常晋武帝带在身边。

司马遹五岁时,宫中曾经晚上失火,晋武帝登楼远望。司马遹拽着晋武帝的衣襟到暗处。晋武帝问他为什么,司马遹道:"夜晚仓卒之间,应该防备非常变故,不应让火光照见陛下。"晋武帝因此认为他是奇才。

晋武帝还当着群臣称赞司马遹像晋宣帝司马懿,并夸奖道:“此儿当兴我家。”所以才有司马衷当上皇帝。

还有清朝的乾隆皇帝,他也是深受祖父康熙喜爱,虽然没有被直接立为皇太孙,可众人心照不宣,都知道在康熙心中,已将这个孙儿当作皇太孙看待。

朱高煦德不配位,与朱棣,朱高炽矛盾重重

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救过朱棣,得到朱棣的鼓励,“汝努力,世子多疾”。得到这句话的朱高煦之后就以李世民自居,可他不知道,那是朱棣在得出生天时情不自禁说的话。

然而心理暗示作用太强大了,它可以毫无根据甚至没有什么道理,只要一个人主观上肯定了这件事的存在,心理上便会竭力趋近于那里。

其实朱棣也在太子人选上产生过犹豫,但后来认清了朱高煦是个在政治上怀有野心,居功自傲,还蓄意制造叛乱,违逆军心民意的野心家。他感兴趣只是皇位,并没有体现出很多治理国家方面的才能。

朱高煦在被封王后,迟迟不肯就藩,导致与朱棣,朱高炽产生很大的矛盾,多次谋取太子之位,纵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舆器物,此时的行径,已近疯狂。

朱棣得知朱高煦违法之事达数十起,对其予以痛斥,剥夺冠服,囚禁起来,要废他为庶人。此时的朱高煦已彻底让朱棣失望,无论如何也不会传位于他。太子朱高炽念及兄弟之情,在朱棣面前极力请求。最后朱棣削去朱高煦的两护卫,并将他的亲信诛杀,才把朱高煦放了出来,并将他赶回封地。

国家需要政治清明,稳定的发展

朱棣五次北伐,目的是彻底解决明朝北方边患问题。朱棣时期的明朝地域扩张对财政造成了很大的负担,边疆事务也让政府颇感繁杂,此时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就是要搞好国家建设。整顿吏治和财政,休养生息,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让百姓安居乐业。这些事情,是朱棣想做但来不及做,或者是留给继任君主来做的事情。

显然,朱高煦不是这样的人选,而朱瞻基经常在朱棣身边,耳濡目染,经常会接受的朱棣的教诲,也能很好的传承朱棣的治国理念和想法。

明初内阁是有名的“三杨”,指的是杨士奇、杨荣、杨溥,其中杨博是朱瞻基老师。三人中杨士奇有学行,杨荣有才识,杨溥有雅操。

朱瞻基也会和这些辅佐大臣进行很好的配合,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而朱棣则在传位给朱高炽是就看到了这一点。

所以综合以上三点原因,朱高煦还是没有继位的可能,皇位还是会落到朱瞻基身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