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词人之冠:萨都剌有哪些代表作?

有这样一首词,它将山水描写、登临吊古、伤时感世和自叹身世结合在一起,眼前景物、胸中感慨,交汇于笔端。全词采用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韵脚,但又稍作改变,蕴含着深沉豪迈又兼有凄凉之悲慨。

这首词就是有“元代词人之冠”美誉的萨都剌[là]的代表作《念奴娇·登石头城》。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位诗人。今天知秀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萨都剌(1272年-1355年),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人(一说蒙古族),元代著名诗人、画家。他的先祖是西域人,祖父思兰不花、父阿鲁赤曾镇守云、代,所以萨都剌出生在雁门(今山西代县)。

萨都剌善于绘画,精通书法,尤其擅长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被世人称为“雁门才子”。

《念奴娇·登石头城》这首词是萨都剌的访金陵怀古之作,描写了世事的变迁,抒发了人生的无限感慨。

《念奴娇·登石头城》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元文宗至顺三年(1332),萨都剌出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移居金陵(今南京市)。在金陵各地游玩时,看到石头城的荒凉残败,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优秀的词作。

萨都剌登上石头城,放眼望去,苍天的尽头与吴、楚两国连接在一起,眼前空虚渺茫,昔日六朝胜地的繁华,如今已荡然无存,只有江河青山依旧。

接下来,回忆当初在这里发生的战争,硝烟不断,生灵涂炭,白骨遍野如雪。那么多的英雄将他们的智慧、勇气乃至生命都消磨在这条江的两岸。

下片专从南朝繁华的消亡来写。在金陵的行宫内院,早已变得荒凉寂寞、衰败不堪。落日后的松树林空寂冷落,冥火幽幽的时隐时现。

在歌舞酒宴的生活中,自己功业未就,但青丝已经变成了白发,流逝了一世的青春年华。如今淮河上明月依旧,六朝的繁华却早已消逝,留下的只有无限的伤感。

萨都剌在词中由为古人叹息而转为对自身嗟伤,就像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怀古转到感叹自己:“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此时的元帝国已日渐衰落,眼看就要覆灭。萨都剌在这首词里既悲古人,又悲自己,最后流露出两句凄怆的悲语:“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对全词的悲情做了一个总结。

明代刘子钟在《萨天锡诗集序》中评价萨都剌的作品:“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未骤不凡,神蛟混海而隐现莫测,威风仪庭而光彩蹁跹,莫不耸观而快睹也。”

的确,萨都剌抚今追昔,全词境界宽广、自然天成,堪为豪放派之大作,后人给出如此高的评价也是恰当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