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如何从一个小太监成长为权倾朝野的宦官?

《明史·列传·卷一百九十二》记载:明太祖既定江左,鉴前代之失,置宦者不及百人。尝镌铁牌置宫门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朱元璋将宦官不得干政定为了祖训,是后来的皇帝们不可更改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王振如何从一个小太监成长为权倾朝野的宦官?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鉴于前朝宦官干政的后果,就尝试使用其他国家的太监为宦官,并且还不准宦官读书识字。《明史·列传·卷一百九十二》有云:“尝用杜安道为御用监。安道,外臣也,以镊工侍帝数十年,帷幄计议皆与知,性缜密不泄,过诸大臣前一揖不启口而退。”

那么王振是怎么从一个小太监成为权倾朝野的宦官?这一切还要从明宣宗开始说起,明宣宗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他忘记了朱元璋定下的祖训,开始设立内书堂教宦官读书,再加上王振又善于伺察人意,入宫后颇得明宣宗喜爱。不仅如此,明宣宗有着“蟋蟀天子”之称,也就是非常爱玩,碍于文官集团的阻挠,玩耍时间总是很少。为了应付文官集团,明宣宗就开始让宦官替自己处理一部分朝政,好让自己有玩耍的时间,同时宦官还能在前面抵挡着文官们的怒火。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明宣宗的父亲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期间提升了文官们的权利和待遇,导致到了明宣宗继位之后,臣权有点要凌驾于皇权之上的趋势,所以明宣宗必须找帮手来压制臣权,于是王振便走进了明宣宗眼中,任命其为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朱祁镇。

之后,到了明英宗时期,深受明英宗喜爱的王振更是越过了原司礼太监金英等人,出任宦官中权力最大的司礼监掌印太监。要说王振也是聪明,成为礼监掌印太监之后,他并没有直接做那些干预朝政的事,反而是极力讨好明英宗,英宗喜欢什么,他就送什么。并且还在暗地里,大肆培植党羽,让党羽们在朝堂上赞誉自己,进一步赢取皇帝对自己的宠信。

所以导致有一次,英宗在皇宫中大摆筵席时,要是见不到王振都感觉心里少了些什么,就连王振把自己比作周公,也没有怪罪,反而是觉得没有让王振参加,委屈了他。

这样的宠信之下,让王振越来越膨胀。终于,正统七年,唯一能压制住王振的太皇太后张氏病逝了,而且此时朝中三杨(杨荣、杨溥、杨士奇)死的死,老的老,根本就不管事(《明史·列传·卷一百九十二》记载:至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崩,荣已先卒,士奇以子稷论死不出,溥老病,新阁臣马愉、曹鼐势轻,振遂跋扈不可制。)。于是王振见所有的阻碍都被扫除了,也就轻而易举的尽揽明朝政权,而且他擅权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朱元璋规定宦官不得干政的那块铁牌摘掉。

张廷玉评价:独以王振擅权开衅,(英宗)遂至乘舆播迁。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用是多通文墨,晓古今,逞其智巧,逢君作奸。数传之后,势成积重,始于王振,卒于魏忠贤。考其祸败,其去汉、唐何远哉。……振狡黠得帝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