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对胤礽是怎样的情感?又爱又恨,最终也能圆满

胤礽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知秀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康熙帝玄烨(1661年——1722年),8岁登极,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康熙帝是勤于国事、开启“康乾盛世”的了不起的皇帝。他割除旧制,施行新政,平定三藩,统一台湾,扫清漠北,稳定西藏,修治黄河,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社会政策,巩固与发展清朝统治,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他的功业和治术受到当世以及后代史家的推崇。但是,就是康熙帝这样的一代“圣主”,也照样有解决不了的难心事,就拿皇位继承来说,太子是立了废、废了立,两立两废,始终没有得到自己希望的圆满结果。

康熙帝有35个儿子,其中排序的有24位。康熙帝在22岁时就立胤礽为皇太子,他为什么在自己如此年轻的时候就急着确定皇储呢?一是吸取满洲历史教训。康熙帝的曾祖父努尔哈赤、祖父皇太极临死之前都没有公开确定皇位继承人,努尔哈赤死后由八旗旗主公推新汗,皇太极死后由实力较强的诸王、大臣议立新君。由此引起争夺大位的事件,几乎兵戎相见,使政权频于分裂的危险。二是皇权旗权矛盾。康熙帝立皇太子,为的是强化皇权,削弱旗劝。还有一个特殊原因,皇太子胤礽的生母是皇后赫舍里氏,出身显赫,12岁嫁给康熙帝,两人恩爱,但不幸生育胤礽时因难产而死,年仅22岁。康熙帝与这位早逝的皇后感情很深,母因子死,子以母贵,康熙帝对这位嫡长子格外关爱,决定改变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皇位继承制度,实行皇位嫡长继承制,正式立年方两岁的胤礽为太子。

胤礽册立后,康熙帝特别关心皇太子的成长,比对众皇子的教育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亲自授课,派师傅专门培养,经常带他外出旅行,让他参与许多政务,同时也让他拥有相当大的权力,一心要把他培养成理想的君主。这样,胤礽的周围便集结了一批官吏,形成了太子党,希望胤礽即位后能获得最大利益。康熙帝正当壮年,太子党的出现必然引起他的反感。再说胤礽两岁就当太子,是在众星捧月的环境中长大的,他虽然勤学上进,能文能武,可是缺乏对苦难的历练,因而骄奢淫逸,贪得无厌,刚愎自用,暴戾不仁。他的手下如索额图给太子制定的一套制度与皇帝非常接近,使胤礽的权势欲越来越强烈。他甚至不止一次地说:古今天下,哪有像我这样当了三十多年太子的?急于抢班夺权溢于言表。父皇有病,竟没有良言宽慰;幼弟病重,也是无动于衷。特别是康熙帝在一次返京途中,发现皇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帐篷,从缝隙向里窥视,便立即怀疑皇太子可能要“弑逆”。这件事也刺激了康熙帝下决心立即废掉皇太子。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康熙权衡利弊,废掉了当了三十三年太子的胤礽,并下令将其囚禁。

胤礽被废,皇太子位空缺,诸位皇子立即为争夺储位而积极活动。在诸皇子中,谋取太子之位最积极的要数皇长子胤禔了,但康熙帝素来不喜欢这个只会逞武力的儿子,在废太子的诏书里明确表示他没有立胤禔的意思。胤禔很是沮丧,便转而支持他认为很有希望的皇八子胤禩。胤禩颇有城府,早就私下与大臣交往并博得了“贤明”的名声,夺储的呼声也很高。胤禔欲讨好胤禩,便向康熙帝推荐胤禩为太子。他说,有个叫张明德的相面先生,曾给胤禩相面,说他日后必定大贵;又说若父皇要处死胤礽不忍下手可有他执行。

康熙帝哪里有杀掉胤礽的想法,又见胤禔如此积极地参与夺位斗争,使其不满和愤怒达到了极点,大骂胤禔不谙君臣大义,不念父子、兄弟之情,纯粹是个天理不容的乱臣贼子。此时,皇三子胤祉又揭发胤禔曾使用巫术镇魇胤礽,阴谋暗害亲兄弟。其母惠妃也向康熙帝奏称胤禔不孝,请置正法。康熙帝不忍杀亲生儿子,令革其王爵,终身囚禁。朝中大臣齐保胤禩为太子时,便已使康熙帝怀疑胤禩为谋帝位在朝中结帮拉派,收买人心,阴谋夺帝,因而在心中也早已将他排除在外。命将张明德凌迟处死,将胤禩锁拿交议政王大臣处理。

储位空缺,诸子纷争愈演愈烈,使康熙帝认识到有必要把这个缺位补上,以堵塞诸子争储之路。可是,康熙帝当时还没有合适人选。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帝只好重新考虑胤礽。为了培养胤礽,康熙帝可谓费尽苦心,废皇太子使康熙帝悲愤叠加,痛惜不已,现在也认为当时废掉太子未免仓促,胤礽毕竟已经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父子之间知之甚深。尤其当初他怀疑胤礽企图谋杀他,皇太子申诉说:“皇父若说我别样的不是,事事都有,只弑逆的事,我实无此心。”康熙帝听了,不但未斥责皇太子,反而认为说得对。康熙帝忆起当年皇太子随行身边、朝夕相处的情景,总是倍感伤怀。于是,在废掉皇太子仅两个月之后,便放了胤礽。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距离废皇太子仅半年,康熙帝一方面觉得胤礽有了悔改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想断了诸子争立的念头,于是再下诏将胤礽重立为太子。

可是,胤礽的复立并没有平息诸子之争,也没有消除太子与父皇之间的矛盾。胤礽复位后,照旧收集党羽,招兵买马,纠合了一批亲信大臣,如步兵头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刑部尚书齐世武等;他仍旧不听父皇教诲,甚至大摆太子派头,一切仪制服用全与皇帝相较;他贪财好色的脾性也丝毫未变,稍有不满,便责打诬告地方官员。最不能容忍的是,他竟策划逼父让位,这让康熙帝怒不可遏。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康熙帝再一次下诏,宣谕重新废黜胤礽的理由,废掉了他的皇太子之位,将其永远禁锢在咸安宫里。康熙帝下令逮捕了太子党人,将托合齐焚尸扬灰,将耿额、齐世武等人锁拿审问。康熙帝明确宣布,因为没有合适的太子人选,勉强立了反而会引起争斗,所以不再立太子。

此后,康熙帝不再允许朝臣们议论立储之事,始终对此搁置不提。仔细想来,遍读史书的一代圣主康熙帝心中十分清楚残酷的皇位之争,但是怎样最大程度的避免或减少骨肉相残的历史惨剧,康熙帝也未能寻找出最好的解决办法。

康熙帝晚年因其诸子皇位继承纠葛,心境悲苦,大伤元气,郁结成疾,病情日重。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终于抱憾而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