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宋朝和明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横亘在宋朝与金国疆域之间的燕云十六州,是阻挡游牧民族跃马南下的天然保护屏障。赵光义登基后,宋廷便留下祖训:收回燕云十六州者,可封异姓王。可见大宋皇室对于燕云十六州,执念之深。那为何大宋历时三百多年都未能收复,而朱元璋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将燕云十六州收复了呢?下面请听编者详细道来。
宋朝一直重文轻武,朝臣习惯安逸求生,武将一直被文臣压制。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很快意识到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赵匡胤为了防备辽军突袭,曾降旨在汴梁城附近遍种树木。除此以外赵匡胤还专门设立了“封桩库”:用库中不断积累的钱财赎回燕云十六州。后来登基的赵光义,甚至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还发动了一场国战。
国战的结果如何呢?宋军大败,赵光义本人乘坐驴车,狼狈逃回汴梁城。当时赵匡胤的子嗣{赵德昭},还为兵败的将领们向赵光义请功。不想被赵光义训斥了一番的赵德昭,竟然惊惧地选择了自杀{以为容不下自己的赵光义,是在借请功一事对自己发难}。要知道当时的赵德昭,可是身居要职:京兆府尹兼武功郡王,这样的赵德昭都因请功一事,被赵光义逼死,朝中文武百官谁还敢提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事呢{赵德昭为武将请功等于是揭了赵光义的短}?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通过战争收复燕云十六州,成了北宋皇帝的禁忌。但燕云十六州毕竟是战略要地,只有收复燕云十六州,赵光义才能成为,真正的天下共主,他的功绩才能超越兄长赵匡胤。因此赵光义便定下祖训:收复燕云十六州者,可封异姓王。此后北宋群臣虽然也想收复燕云十六州,但北宋君主却遇到了三个难题:一、北宋不产马、无法与游牧民族出身的辽国,争夺燕云十六州。二、西夏崛起,宋军兵力无法集中{需要分兵防备西夏}。
三、北宋君臣安于享乐,不思进取,文臣极度抑制、打压武将势力的最大。举两个例子:1北宋出兵{种师道}攻打西夏、抗击金兵{岳飞}时,宋廷总喜欢三路进攻。这就导致宋军兵力太过分散,难以战胜敌人。但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宋廷{北宋皇帝和文官}不希望军权被领兵在外的大将独掌。2北宋通过战功成为一品大员的高官,只有狄青{枢密使}一人。就因为狄青是边关出身的武将{抵抗西夏屡立战功},以司马光为首的文官集团,就开始打压狄青{抑制武将掌权},最终被逼罢官的狄青抑郁而终。
北宋灭亡后,康王赵构在临安建立南宋政权。此时辽国君臣也被中原的花花世界所腐蚀。因此便可以说南宋和辽国后期,都开始不思进取,双方取胜对手,全靠谁比谁惨{摆烂}。此时趁势崛起的蒙古,向宋廷提出结盟,共同出兵讨伐辽国的邀请。南宋皇帝还没有意识到,辽国已经不再是南宋最大的威胁,自己最大的敌人已经变成了蒙古。因为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执念,南宋皇帝便同意与蒙古人结盟,共同出兵攻打辽国。辽国灭亡后,蒙古随即对南宋露出爪牙,随之南宋灭亡{崖山海战后,陆秀夫和宋末帝跳海殉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统治中原多年的元蒙,也被中原的繁华所腐蚀,蒙古君臣也习惯了纸迷金醉的生活。与此同时朱元璋趁势崛起,统一了南方。随后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等将渡江攻打元蒙王都。这时元蒙皇帝是怎么想的呢?朱元璋你和我一起摆烂,决定谁才是天下共主可好?朱元璋:不好意思,我不是大宋皇族,我是穷苦百姓出身。我的目的就是推翻崩坏的王朝,重新建立我所定下的秩序。穷苦百姓出身的朱元璋,想要统一天下需要做到哪些呢?团结一切力量,放权给信任的武将{眼下是打天下的重要时刻,朱元璋可不敢掣肘武将}。
于是朱元璋麾下的武将,便不像宋朝的武将,打起仗来被掣肘。从南方战场磨练成熟的徐达、常云春等人,为自己的爵位攻打元朝,又怎会不出力呢?甚至在攻打元朝王都时,徐达还耍了个小聪明:屯兵通州{大兵压境},以势逼迫元末帝逃离王都。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避免元军与明军鱼死网破{明军人数虽然占有,但不一定战力强于元军},二、以势逼迫元末帝逃离,利用移动战,在途中消耗元军的有生力量,趁早统一天下{将元末帝赶往漠北}。一路追一路打,元末帝逃到了漠北,徐达也替朱元璋一路收复了中原。就这样朱元璋仅用时一年,便将燕云十六州成功收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