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题目,好有一比,那就是既然日本人已经占领了东南半壁,为什么国民政府不归顺日本人?
同样当时的情况,刘备和孙权都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在分裂祖国。尤其是刘备,刘备作为当时汉室宗室,尽管他的基因和汉献帝已经是松花江和松花蛋的关系了,但是在他的心中仍然有一个梦想,就是恢复大汉帝国往日的荣光。
他只承认汉献帝是汉朝的皇帝,但是他不承认许昌政府,原因就是这个政府掌握在曹操的手中。而曹操是大名鼎鼎的汉贼,所以皇帝是合法的,但是政府是非法的,所以刘备有充足的理由起来反抗朝廷,因为在他的意识里,反抗朝廷,就是反对汉贼曹操,就是为大汉帝国续命。
对于孙权同样如此,孙权这个人在政策上比刘备灵活的多,只要不涉及自己的核心利益,他不介意为曹操俯首做小。但是一旦涉及到他的核心利益,江东领土问题,他就会亮出尖牙利爪,狠狠向你扑来。
到了曹丕时期,他认为自己作为汉朝的臣子和曹丕一般无二,曹丕既然能够篡位称帝,我凭什么不能当皇帝?所以孙权这才称了帝,个人认为如果曹丕继续执行曹操的路线,不篡位,至少在表面上,孙权还是会表达恭顺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在赤壁之战,曹操失败之后,不得不回到北方积蓄力量,以图后计。但是由于赤壁的损失过大,使得曹操在北方的统治根基也发生了动摇,关中诸侯开始产生了异心,使得曹操无暇南顾。
而恰恰在曹操整理自己内务的时候,刘备趁势做大。在占有荆州一部分的情况下,迅速向西发展,入蜀夺取四川,从一个飘在荆州的荆漂,正式成为了一方之主,有了一定的实力,比起在赤壁大战之前,有了更多的本钱。
在当时的情况下,虽然曹魏帝国对上其他两个国家中的任何一个,在国力上绝对处于碾压的地位。但是一旦两国联手,刘备也好,孙权也好,都是有和曹操掰掰手腕子的实力。
尤其是孙权,人送绰号孙十万,动辄派十万大军,送经验,送人头,如果不是孙权亲自领兵,而是换一个能征善战的将领,比如说陆逊,陆伯言,很有可能就是另一副局面了。
所以说在国力上,两个联手,不仅能够制衡曹操,还能够在局部形成优势,使得曹魏帝国顾头不顾腚。这样的情况之下,你指望刘备和孙权向曹操投降,接受曹操的摆布,这怎么可能?
再者,按照曹操的个性,你觉得孙权或者刘备归顺,他们的结果是什么呢?他们绝不会像刘琮那样被曹操封为有名无实的青州刺史,安享晚年。
曹操可能是个极度自信的人,性格开朗,不会对这两个人下重手,但是别忘了曹操的那个好儿子曹丕,这个老小子对自己的兄弟都要来一出七步成诗,别说对孙刘二人了,所以考虑到自己和自己家人的安全,投降是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所以孙权也好,刘备也好,以他们的实力,以及他们对天下的看法,他们都不会像曹操妥协,绝不会交出他们安身立命的地盘,对于军阀来说,没有自己的底盘,就没有自己的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