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封禅泰山?宋真宗又为何被骂?

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宋真宗。

澶渊之盟对于北宋而言,虽然带有屈辱意味,但却是时代背景的大势所趋,其中亦不乏稳定国势的积极意义。

不过,在寇准等人促成澶渊之盟后,以宰相王钦若为首的派系却一度企图颠覆盟约的成果。

某天下朝之后,王钦若独自向宋真宗谏言道:“澶渊之役,百姓都深以为耻,可陛下却认为寇准有功无过,这一点臣实在是疑惑不解。”

宋真宗说道:“宋军不是已挡住了辽军的进攻,保住了领土吗?寇准在前线指挥得当,自然是大功一件,这有什么难以理解的?”

王钦若换了一副激愤的嘴脸,说道:“寇准一直在教唆陛下御驾亲征,结果陛下亲征非但不能打胜仗,反而要以万乘之尊与敌人盟约,这难道不是一种屈辱吗?这屈辱都是由寇准一人引发的,他简直罪无可恕!”

宋真宗被这么一说,便默不作声了。良久,他对王钦若说道:“既是如此,那么将来寇准再说什么,我不听就是了。”

在顺利地颠覆了寇准在真宗心中的印象后,王钦若便开始着手破坏澶渊之盟的成果了。他对宋真宗说道:“就连民间的匹夫也知道国仇家恨,难道陛下就眼睁睁地看着大宋屈居人下吗?”

宋真宗被挑出了真火,问道:“那你觉得朕应该怎么办?”

王钦若明知宋真宗最不想打仗,干脆说道:“杀到辽国!活捉辽帝!”果不其然,宋真宗听罢立即哑火,一语不发。

王钦若早已料到宋真宗的反应,他借坡下驴般地说道:“如果陛下真的体察民情,不愿意发兵,臣觉得陛下可以进行封禅大典,这样自可收回民心,让四海归服。”

这下轮到宋真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自己又没有尧舜禹汤的功绩,怎么能腆着脸封禅呢?

对于古代皇帝来说,封禅可谓是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

一国之君,亲自来到泰山,封土建坛,祭祀上苍。自古以来有资格封禅的,皆是千古圣君。作为一名职业皇帝,宋真宗自然有这样的远大理想。不过,自秦汉以来,想要封禅就得满足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天降祥瑞。只有祥瑞出现,皇帝才能借着这一由头进行封禅。

谁知,王钦若早已为宋真宗谋划好了:“陛下的功劳完全足以封禅,现在所缺的不过是祥瑞罢了。臣以为,自古以来所有天降祥瑞之事,全都是人为的,并不是天降之物。不论是《河图》还是《洛书》,里面记载的东西只是圣人所编的神道罢了。想要天降祥瑞轻而易举,只要陛下自己编一个,谁敢说是假的?”

宋真宗一听,深以为然。

于是,他便抽了个日子对文武百官说道:“朕近来做了个梦,有个老神仙对朕说,今年春天在京城摆个道场,便会赐下三篇天书。朕前段时间让人布置了道场,昨天晚上朕又梦到了神仙,说今日便有天书降临。”

说罢,宋真宗便带着文武百官出宫,来到承天门挖出了早已埋好的帛书。只见两丈长的帛书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受封命,兴于宋,付于慎,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文武百官心领神会,立即跪在地上诣阙请愿。就这样,宋真宗顺理成章地进行了封禅。

这场封禅大典,真可谓要多隆重有多隆重。连宋太祖、宋太宗都成了配享,泰山祭台正中央,端端正正地摆着天帝的牌位。负责祭礼的官员毕恭毕敬地献上天书,置于天帝的牌位前,由宋真宗带头祭拜。紧接着,大臣宣读文牒,一众大臣争相跪拜。

这场荒诞不经的封禅大典,再次向世界展现了天朝上国之威,也让辽国君臣的嚣张气焰有所收敛。不知是因为从澶渊之盟里捞足了便宜,还是这场封禅让辽人见证了大宋的国威,终宋真宗驾崩以前,辽人果真没有再南侵。

这场由宋真宗、王钦若自导自演的封禅大戏,就这样暂时结束了。不过封禅虽然已成为过去式,宋真宗却就此沉迷道教,开始一而再再而三地“以神道设教”,满朝奸佞之徒也借机“争奏祥瑞,竞献赞颂”,将好端端的朝堂弄得乌烟瘴气。

或许是大宋王朝命数未尽,饶是宋真宗与大臣们这番折腾,进行着这种自欺欺人之举。可即便如此,宋朝的国祚并未受到影响,真可谓怪哉。

那么,宋真宗有资格封禅吗?

所有去封禅的帝王都没有资格封禅,因为,封禅是一种劳民伤财的祭祀活动,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活动本身实际意义极小,甚至可用毫无意义来形容。古代帝王主要是通过封禅自我炫耀,威服地方势力。然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做人是这样,治国又何尝不是?君主使国家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自然威风八面,又何必靠封禅来显示?封禅之类夸耀君主自己的活动多了,人们只会觉得这个君主爱慕虚荣,一个爱慕虚荣的人有什么真正的威风可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