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神医刘文泰他的结局如何?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在明孝宗弘治年间,朝廷组织人手编纂了一部大型综合性本草《本草品汇精要》,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彩色本草图谱。这样一本巨著在完工之后,竟然被藏于宫中,始终未能传世。直到近两百年后,才于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在内库中被发现。
这本煌煌巨著之所以一经完工就被束之高阁,关键原因在于其修纂官、太医院院判刘文泰犯下了误诊害死当朝皇帝孝宗朱佑樘的重罪。实际上不单单是朱佑樘,其父宪宗朱见深之死,也和刘文泰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场因腹泻引起的驾崩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八月十三日,自登基之后从未缺席早朝的皇帝朱见深突然病了。宪宗告诉文武大臣,自己因为腹泻导致身体虚弱,需要调理几天。群臣对此也并未在意,毕竟皇帝陛下偶尔染疾,也属正常。
庚辰,上不豫不视朝,敕文武群臣曰:“朕偶患泄泻虽止,气体尚弱。欲调理数日,暂免视朝。其日行政务并谢恩见辞者,皆具奏以闻。”—《明宪宗实录卷二百九十三》
此后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连着三天宪宗都没有视朝。十七日的时候朱见深告诉群臣自己病情已经好转,考虑到朝政不可久废,让文武百官每日到文华殿朝见皇太子。之后的十八日、十九日、二十日,皇帝仍然没有视朝。
朱见深是个工作狂,“临御二十四年,未尝一日不视朝”。如今罕见地连续八日缺席早朝,自然令包括内阁大学士万安、刘吉和尹直在内的文武大臣们忧心不已。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皇帝在二十一日突然“大渐”,也就是病危。当时紧急召皇太子朱佑樘到宫中,让其准备即位。第二天朱见深驾崩,谥曰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庙号宪宗。
戊子,上大渐。召皇太子至,命早即帝位。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与凡国事之切要者,诲谕备至。 太子顿首受命。—《明宪宗实录卷二百九十三》
而在朱佑樘登基后,礼科给事中韩重上疏,指出太医院掌院事、通政使刘文泰“投剂乖方,致殒宪宗”。希望皇帝陛下能将其”明正典刑“。换句话说,宪宗之死,根源在于庸医误诊。但是最终朱佑樘只是将刘文泰降为太医院院判,他可能想不到,自己会在十八年后同样死在刘文泰的手上。
一场因感冒引起的驾崩
朱佑樘,生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七月初三日,是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朱佑樘的生母纪氏是瑶族人,广西土官的女儿。史书上称纪氏被明宪宗宠妃万贵妃害死,还说朱佑樘在宫中吃百家饭长大。
明宪宗的长子即万贵妃所生,但是仅仅活了十个月便不幸夭折。次子朱祐极出生于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四月二十七日,生母是贤妃柏氏。也就是说,朱佑樘出生的时候,他哥哥朱祐极仍然在世,而且还在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十一月被册封为皇太子。万贵妃放着皇太子和柏贤妃不搞,非要去对付朱佑樘和纪氏?图什么呢?
时万贵妃专宠,宫中莫敢言。悼恭太子薨后,宪宗始知之,育周太后宫中。—《明史. 本纪第十五 》
根据史书的记载,朱佑樘染病的时间是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四月二十九日。次日五月初一日,孝宗依然没有视朝,礼部尚书张昇等人赴左顺门问安。明代的左顺门就是今日故宫中的协和门,位于紫禁城外朝中路、太和门东侧廊庑正中。当时孝宗对于病情还比较乐观,回复群臣说:“朕体调理渐痊可”。并且让群臣安心办事。
但是接下来从五月初二日到初五日,连续四天皇帝仍然没有视朝。随即在五月初六日孝宗大渐,派司礼监太监戴义召内阁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紧急入宫。根据史料的记载,当时皇帝本人的症状是“热症”。
庚寅,上大渐。晓刻遣司礼监太监戴义召内阁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甚急。至乾清宫东暖阁御榻前,上燕服坐龙床御榻上。健等入至床上榻前,叩头问安。上曰:“热甚,不可耐。”—《明孝宗实录卷二百二十四》
所谓的燕服,就是皇帝日常闲居时穿的便服。而孝宗热到什么程度呢?需要服侍的太监将布沾湿后帮皇帝擦拭舌头后,孝宗才能向大学士们口授遗诏。从这个角度说,刘健、李东阳和谢迁三人就是孝宗临终前指定的顾命大臣。三大臣自然感激伶仃,称其为“自前史所载历数千百年不再三见而已”。五月初七日午刻,皇宫中旋风大起,宫人大臣们看见“空中云端若有人骑龙上升者”。朱佑樘随即驾崩,谥曰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庙号孝宗。
实际上明孝宗原本只是在斋宫祈雨时偶感风寒,当时让司设监太监张瑜去太医院商量如何用药。令人没想到的是,负责诊治的太医院院判刘文泰和御医高廷和根本就没有入宫为皇帝诊脉,只是根据张瑜的描述就开了药方。
《本草品汇精要》这本书是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八月起开始修纂的,虽然句题工作是由刘文泰和数十位太医共同负责,但编修总裁官却是司设监太监张瑜。二人通过修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偶感风寒对于太医太说也不算什么大病,因此几个人就这样为皇帝草率开药。
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服药之后孝宗的病一直没有好转,因此掌太医院事、右通政施钦、院判方叔和,医士徐昊等人又先后为皇帝开药。但是由于有刘文泰的药方在先,其本人又深得皇后张氏的信任,后面几位太医都不敢推翻刘文泰最初的判断。结果仅仅八天之后皇帝便不幸驾崩,这个锅应该由谁来背?
还在大丧期间,英国公张懋、给事中王宸、薛金,御史陈世良等人就轮番上疏弹劾刘文泰,认为应该按照“合和御药误不依本方”这个罪名来定罪,即所谓列诸十恶之首的“大不敬”。按照这个罪名,刘文泰等人“罪在不赦”。当时尚未即位的皇太子朱厚照命锦衣卫将张瑜、刘文泰等人送都察院定罪。
五月二十五日,都察院左都御史戴珊、英国公张懋、吏部尚书马文升等人对本案作出裁决。张瑜、刘文泰、高廷和依律论死,施钦、方叔和革职闲住,徐昊发原籍为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张瑜和刘文泰的罪名并非最初所说的“合和御药误不依本方”,而是“比依交结内官律”,最终张瑜和刘文泰“俱免死遣戍”。据说这是大学士李东阳、谢迁和刘文泰交好,故而暗中干预司法,为害死孝宗皇帝的罪魁祸首脱罪。
结语:《本草品汇精要》这本书是总结弘治朝以前本草学成就编成,基本代表了16世纪初本草学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按理来说,刘文泰作为主编者,绝不会是一个简单的”庸医“。
他在误诊宪宗之后被降职,但居然一直还混在太医院,甚至还得到了皇后和掌权太监,乃至于内阁大学士的信任。朱见深、朱佑樘父子之死,都与太医有关。甚至在孝宗驾崩后舆论汹汹,两位大学士依然要拼了命保下刘文泰。再联系到日后武宗皇帝、熹宗皇帝的蹊跷死因,实在是让人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