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去西域取经,在没有导航的情况下为什么没有迷路?

下面由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僧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在西游记中唐僧去西天取经,有大唐皇帝隆重送行,并且还给的有通关文牒,一路通畅。但是在实际的历史中,唐僧是偷渡去的天竺国。因为一手打下天下的唐太宗,并不十分相信这些,更不可能给唐僧通关文牒。

唐僧去天竺花费了17年,行走了5万里

当时去天竺是唐三藏个人的决定,因为他在研究了佛经之后,感觉领悟的还是不透彻。因此他认为,只有去佛教的发源地,才能够真正的体悟其中的奥义。所以他绕过了一个个关卡,更是说服了边关守将,他才能够前往天竺。

我们知道唐僧去天竺花费了17年,行走了5万里的路程,这在古代的时候,是不敢想象的。以前普通的人,行走千里就已经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唐僧走了5万里,这简直是天文数字。

不过唐僧在当时起码多走了一倍的路程,从长安到天竺,在西游记中说的是一直向西。但是天竺是在长安的西方吗?不是的是在西南方,如果唐僧一直往西南走的话,可能不到8年就能够走完了。

因为往西南这条路,很大一部分是大唐的领土,也没有沙漠,能坐车能骑马,出现的问题会少得多。但是唐僧当时了解到的是,佛教是从西域传过来的,于是他就一直往西,到了西域之后,才知道佛教的根源在印度。

唐僧取经一路向西,没有导航为何却不迷路

唐僧走的路是佛教进入中土,传播的路线。这么远的路,途中有高原,有沙漠,为什么唐僧会没有迷路呢?那是因为古人虽然没有高德地图,也没有百度地图,但是他们那也有一套辨别方向的方法。

第一《国语周语》记载:“列树以表道。”古代的道路没有水泥没有沥青,但是在道路两旁种的有树,这样你就能知道,自己是走在往西的路上。并且在这些路上,十里有一亭,这里有朝廷的人,可歇脚可以问路。

第二《大唐六典》记载,唐朝建的有驿站,最多的时候有水驿260个,陆驿1297个。十里设亭,三十里设驿,这些驿站作用很多,也用来作为八百里加急信使换马的地方。

第三问路,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一种方法。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你说要到哪里,比人给你指条路,古代的官道还是非常明显的,因为不存在四通八达立交桥之类的,因此也不容易迷路。

第四唐僧作为一个学识极高的人,也肯定会拥有超强的野外生存能力。在野外通过多种方法辨别方向,他肯定是要懂得的。自己通过自然辨别方向,首先砍树,树南方叶子一般都会比较繁茂,北边叶子会比较稀疏,这是天然的指南针。

结语

还有树桩的年轮,这需要看到有刚伐过不久的树才可以,树的年轮是南宽北窄,这个也很容易看。还可以看岩石,岩石北边因为背阳才会布满苔藓,南边每天照太阳,苔藓肯定是长不起来的。

冬天下雪的时候,没有树叶没有苔藓,那就看雪,山坡或者房子,北边的雪不容易融化,南边的融化比较快。还有蚂蚁洞,南边高北边低,这些都是古人辨别方向的参照。因此唐僧有很多的方法,用来辨别方向,根本就不用担心辨别方向的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