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刘备的《隆中对》主要的战略是:兼具荆、益二州,外结孙吴为援,之后等“天下有变”再出荆、益二州之兵恢复汉室。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荆州的概括是: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可以看出,诸葛亮对荆州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用武之国”即进行军事行动的地方。二是“其主不能守”也就是要刘备代其主而守之。然而破坏这个计划的不是曹操也不是孙吴,而是刘备的义弟关羽。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三国志·先主传·第二》:“先主军益强……惟关羽留镇荆州。”《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先是,权遣使为子索关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裴松之又引注《典略》:“羽围樊……与愤其淹迟,又自己得于禁等,乃骂曰:‘狢子敢尔,如使拔樊城,吾不能灭汝邪!’”关羽出兵攻打樊城的时候正是刘备汉中初定的时候。这种分兵冒进的做法不仅违背了刘备“留镇荆州”的命令,也违背了诸葛亮《隆中对》“待天下有变”的计划,更为关键的是关羽对东吴的外交态度使蜀汉以孙吴为援的计划落空。而对孙权加以“狢子”这等中原人对江南人的蔑称也使得孙权转而与曹魏联合。
值得注意的是,关羽为何会对刘备的命令至若罔闻,而公开破坏孙刘联合以及隆中对的计划呢?《三国志·蜀书六》裴松之注《蜀记》:“初,刘备在许,与曹公共猎。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备不从。及在夏口,飘飘江渚,羽怒曰:‘往日猎中,若从羽言,可无今日之困’”不仅如此,在对待马超和黄忠的态度上关羽和刘备也有诸多分歧。特别是当关羽听闻刘备将黄忠与自己并列为将时,竟然大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且不肯受拜刘备任命的前将军。这显然是在表示对刘备的不满和宣泄。
与此相对应的,刘备在进军益州的同时也对关羽加以防范,让自己的妻弟穈芳和同乡屯驻江陵、公安两处要地,以狭制关羽。穈芳之兄糜竺在刘备走投无路的关键时刻重金资助刘备,并且将妹妹嫁与刘备,糜家自然得到刘备的重用,甚至糜竺的地位超过了诸葛亮。关羽自然能够看透穈氏与刘备的关系,也理所当然的可以猜到刘备在远去西蜀之前这一布置的用意。然而关羽对二人的态度却成为了导致了荆州最终失陷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关羽出兵樊城挑起魏蜀之间战争的目的是否有谋图私利的想法不好说,但是在蜀国并不安定的情况下擅自发动对曹魏的战争的确是不明智的做法。荆州在诸葛亮看来是将来出兵恢复天下的大门,而荆州本身的状况也非常微妙,刘备势力占有荆州主要地区,而孙权、曹操在荆州也有各自的据点。更为微妙的事在刘琦死后,荆州尚存的刘表原有势力也与刘备之间发有或多或少的矛盾和不协调。
糜芳和(傅)士仁的叛变就可能孙权通过荆州本地豪族潘濬达成的。《三国志·吴志·潘濬传》:“潘濬字承明,武陵汉寿人。……年未三十,荆州牧刘表辟为部江夏从事。……后为湘乡令,治甚有名。刘备领荆州,以濬为治中从事。备入蜀,典留州事”可以看出,潘濬在荆州本土的地位和资历不同一般。如此一个人物在穈芳、士仁被孙权拉拢而叛变的时候毫不知情,实在令人难以想新。而孙权在夺回荆州之后潘濬却得重用,与孙权的关系非同一般,也不能不令人怀疑其与刘备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既然如此刘备为何还会安排关羽镇守荆州呢?这就要说到法正、庞统、刘备三人后来在战略上与诸葛亮的分歧了。在刘备入蜀之前,荆州作为刘备唯一的立足之地是受到相当重视的,刘备入蜀仅以刘备自己统帅人马,而诸葛亮、关、张、赵云等大将留守荆州,此时的刘备集团仍然在遵循诸葛亮的既定战略。然而法正、张松二人的叛变使得这个战略有了意外的情况。按照诸葛亮的计划,第一步取得荆州已经成功,但是至于如何夺取益州诸葛亮自己也并没有把握,这也是刘备主力仍然驻守荆州的主要原因。《三国志·蜀志法正传》:“法正字孝直,扶风郡人……(张)松于荆州见曹公还,全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璋曰‘谁可使者?’松乃举正,正辞让,不得已而往。……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以此成业,犹如翻掌也’”不仅法正看重益州,连与诸葛亮齐名的风雏庞统也看中益州并提出了不同于诸葛亮的战略重点:“荆州残破,人物殚尽,东有孙吴,北有曹操,鼎足之计,难以得志。”
《三国志·蜀志·刘备传》:“(建安)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而在刘备取得益州之后能够将荆州三郡甚至整个荆州让与孙权,也说明了在刘备看来,诸葛亮所说荆州“用武之地”的重要战略位置已经成为次要了。同是刘备自称汉中王时,仅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疆界,而未提及南郡、零陵、武陵三郡一带地区,也说明了这一点。如果我们再联想前文刘备与关羽的分歧和矛盾,那么刘备把关羽安放在这个在自己看来毫无紧要的地方,而派亲信加以监视,其目的就显而易见了。关羽虽然仍被视为刘备的义弟,但是已经被排除在刘备核心权利圈以外了,所有的不过就是一个名义上的义弟和镇守荆州这么一个闲职而已。但是这个闲职却是刘备有意安排给关羽的……
以刘备对关羽性情的把握,不可能不知道关羽与糜芳间的矛盾。就是这么一个奇怪的组合,把关羽推向失败的深渊。从关羽出兵围樊城开始,糜芳所管辖的军粮辙重就出现了问题,这种情况如果不是刘备有意无意的纵容,很难理解为什么在刘备义弟的管理下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对关羽与孙权之间的矛盾这样一个关系全局的问题刘备也没有理由毫不知情,或多或少应该有所耳闻。其实这个时候刘备对关羽的态度已经比较明显的显现出来了。将关羽放在相对于自己毫无价值可言的“用武之地”荆州,并且任由关羽与孙权、糜芳以及荆州本土势力的矛盾发展,同时关羽还要面对来自北方曹魏的威胁……这种情况下关羽要是能守住荆州,刘备可以说是赚大了,那关羽以前的所作所为多少还有些忍耐的价值。而守不住的话……
现实之中,关羽果然是没有能够守住荆州。想必这一切也都在刘备本人的意料之中,不过这时关羽还没有到了非死不可的地步。从吕蒙袭寻阳到关羽被擒,刘备、诸葛亮二人始终没有针对荆州采取必要的军事调动和必要支持。对此,国学大师章太炎的解释是:“关羽世之虎臣……功多而无罪状,除之则不足以厌人心,不除则易世所不能御……故不惜以荆州全土假手于吴,以陨关羽之命。”当刘备在世时,关二爷都不把大哥放在眼里,那“易世”(暗指刘备归天)之后自己那个轻度弱智的儿子更不会被关二爷放在眼里。自古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关羽虽然是“世之虎将”,有万人之勇,然而“志骄意逸”、“矜其骄气”,犯了身为臣子的大忌,不能不说是一个英雄人物的悲剧。刘备安排关羽镇守荆州,助长关羽的骄气,对与东吴、荆州豪族和曹魏的重重矛盾不加理会,在关羽陷入困境之后不加援手,其实也是出于对自身地也考虑的本能选择。但是整个事件并未因为关羽的被杀而结束,这才有了后来的夷陵之战,而刘备本身的弱点也决定了夷陵之战的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