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由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能够与汉武帝相提并论的武则天,作为一个皇帝,其政治谋略不可谓不厉害。历史上的武则天也不是一个弱势的女人,她强势有手段,就连丈夫李治在她的强势下动了废后之心,也被她几句话吓的不敢再提此事。
但是,在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前,她也曾向李治屡次示弱,以一个弱女子的身份依附李治。在李治想要立妃却遭反对之时,武则天也曾泪眼婆娑,低头不语;当她在感业寺凄苦一人之时,也曾写诗感伤自己的憔悴,“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就是最好的证明。
那武则天是否也曾是一个内心柔软的女子呢?答案是否定的。
武则天的三次示弱
武则天的第一示弱,是在感业寺修行之时。当时武则天在进宫之后,一直不得李世民宠爱,故而无子,她的位份也不够高,只能与其他的妃嫔一起进入感业寺修行 。但在感业寺的寂寥时光,让她深感难捱,她入宫不过是为了寡居的母亲博一个前程,所以才能潇洒的说出“见天子庸知非福”这样的话。
但在后宫十二年,武则天已经浪费了许多的年华了,再入感业寺她的一生都将到头了,李治无疑是最好的出路。于是就有了“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一个为爱消瘦的深情而又柔弱的女子,就这样跃然纸上。“上因忌日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潸然”。
武则天的第二次示弱,是在重新回到宫里之后。她深知自己的地位不稳,无法与一宫之主的王皇后抗衡,也无法与正得宠的萧淑妃抗衡。武则天一边恭敬侍奉王皇后,降低她的戒心;一边继续巩固李治的宠爱。
等到王皇后反应过来上当之时,武则天已经利用自己的柔弱伪装,骗得了李治的信赖;“时皇后王氏、良娣萧氏频与武昭仪争宠,互谗毁之,帝皆不纳”。
武则天的第三次示弱,是在李治想立武则天为皇后之时。第一次李治立她为宸妃之时,因为封号的原因遭到了宰相等人的激烈反对,没有立成。等到第二次李治想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时,她就已经明白自己只有以退为进,才能得到李治的支持。武则天选择了再次示弱,当长孙无忌等人反对之时,躲在后面的她没有起身反驳,反而哭的不能自已,几乎要站不住身来。这样的柔弱的武则天,自然激起了皇帝的保护欲,也更加让李治愤怒朝臣的多管闲事。
武则天再一次依靠示弱成功上位,但这一次的成功也注定,那个柔弱的武媚,已经可以恢复自己原本的强势了。李治这才发现那个“屈身忍辱,奉顺上意”的女人,已经变了“专作威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
从不是软弱之人
武则天的身份幼年时期就被断定有“天子之命”,“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但她的生活并没有因此幸运起来,在父亲死后,堂兄为了侵占家产,母亲和年幼的武则天就被赶回长安。母亲杨氏性格软弱,也就造成了武则天性格的强势,毕竟只有强势才能护住自己。
当她应召入宫时,母亲哭泣不止,她也只能无奈的安慰:“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
就算入宫,武则天也没有对李世民表现出丝毫的依附,反而因为自己的强势将李世民吓着了。李世民是一个有雄心有功绩的帝王,这样的男人一般都喜欢崇拜甚至依附自己的小女人,就像长孙皇后那样的;强势的武则天自然难得圣心。
能说出“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的武则天必定不会因为李治而改变自己性格,因此,武则天后期对李治的依赖,更多是迫于自身处境的无奈,不得不选择暂时收起自己的锋芒。
当武则天成为皇后,这后宫之中再也没有能够制衡她的人了,因此她才会立刻露出自己的真面目。王皇后和萧淑妃曾经在武则天失势之时,多次羞辱;而在武则天得势之后,王、萧二人虽被废却费尽心机差点重新获宠,李治又是一个容易心软之人,武则天自然不愿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如果换作他人,顶多用些手段,让二人不能再次获宠就好,可偏偏她要选择残忍的“骨醉”,并且多次去看王、萧二人被折磨的惨状。由此可见,武则天从来不算一个心善之人,所谓的娇弱也不过是蛰伏的伪装,等到猎物进入视野,便将其生生的撕咬至死。
武则天从来不是一个柔弱的女人,她或许也曾有过一颗柔软的心,但在经历早年的不幸,在宫中的漫长消磨之后,她留下的只有强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护住自己。她之后的所有柔弱不过都是伪装,是一种自我的保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