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顾茅庐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刘备为得诸葛亮三顾茅庐,曹操和孙权会愿意这样做吗?答案是不会,即使听说诸葛亮有这样的名气,但是也不会屈尊去拜访这位没有实战的诸葛亮。
刘备三顾茅庐不管是在《三国演义》还是在别的著作中都有写到,其出处是诸葛亮在北伐前期给后主刘婵写的《出师表》中写到了刘备为了请自己出山,三次到草庐来找诸葛亮的事情。对于这件事诸葛亮感激涕零,为了报答先主刘备对自己的厚爱,愿意帮助刘备实现汉室复兴的宏图伟业的这么一个事情。
《出师表》中这样记载: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来看,刘备经过徐庶等人的推荐,了解到诸葛亮这位隐居在南阳郡的隆中的人才。刘备之前已经见识到徐庶的厉害之处,经过徐庶这么一夸诸葛亮,对诸葛亮非常感兴趣了,但是徐庶也告诉刘备,说想请诸葛亮出山需要很大诚意,这点倒是提醒了刘备,为刘备后来的举动算是做了个铺垫。
刘备为什么对诸葛亮如此重视呢?需要多次亲自拜访,好话说尽拉下面子求着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呢?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刘备身边缺乏人才,特别是有智慧的人才。
刘备当时处境极度不妙,被曹操打败之后刘备只能依附刘表,幸亏刘表愿意收留刘表,给他新野小县驻守,让他有了安生之地。此时此刻的刘备当然希望能东山再起,而获得东山再起的机会,就是要收罗人才,壮大自己的队伍。
刘备如此礼贤下士请诸葛亮出山,除了对诸葛亮看中之外,还在塑造自己的人物形象,把刘备自己本身打造成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在人才资源匮乏的刘备身上,他特别需要这么做才能引进更多的人才。诸葛亮是他的第一站,也是他最看重的人才,所以只有把诸葛亮请下山来,才能进行一番宣传,给自己一个礼贤下士的标签。
与此同时,刘备身边当时没有什么谋臣,自然也不会遭刘备手下的过多不满,这样也比较容易管理好群臣与诸葛亮之间待遇的问题。再加上关张等将领,对于谋士人才同样渴望,让自己的队伍壮大。综合以上这些原因,刘备礼贤下士请诸葛亮出山显然有很多好处,非常乐意做这样的事情。
但是孙权和曹操情况和刘备不一样了,他们不能像刘备那么干,即使诸葛亮才华出众想请他出山,但是做不到三顾茅庐这样的诚意。
首先就曹操而言,当时已经统一北方,坐拥汉朝正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能力了,在人才方面自然不缺。熟悉曹操身边谋臣良将的都知道,曹操谋士百人,战将千员还是有的,当然这里指的并不是都很出名,有些地方守将和文职官员都算进去了,而刘备就算都算进去还是没有这么多人。
曹操如果像刘备那样礼贤下士到如此程度,对诸葛亮来说更是一种惶恐,对曹操来说也不利于管理人才。因为在曹操如此看中诸葛亮的同时,把他身边的众多人才都忽视了,那些人会想曹操不重视自己,对待诸葛亮如此,对待自己这样,心中多多少少有些不甘心和不满,对曹操的忠诚度和服务意识就会变低很多。
其次曹操人物性格方面比较“硬核”,不太会求人让别人帮自己做事情,而是别人看上自己心甘情愿来给自己做事情。如袁绍谋士许攸,来了他欢迎,不来他也不去请他,原本两人之间还是小时候玩伴,也拉不下面子。除此之外曹操帐下主要谋士大多数都是自己主动为曹操效力的,并非曹操请人,如荀彧,郭嘉这批人才。
孙权与曹操类似,也正是因为孙权不是创业一代了,已经是第三代继承人了,在人才基业方面自然比刘备稳定的多,在人才方面自然也少不了。除此之外与曹操情况类似,贸然邀请诸葛亮给出这么高的礼节规格,让江东众臣子看见了,心里也会犯嘀咕的。
最重要的是诸葛亮虽然自比管仲乐毅这等人物,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持着怀疑的态度,因为像管仲乐毅这样的人是大才,能改变国家命运的人。显然用在没有出山,没有任何功绩的诸葛亮身上,不免有些过于招摇,且有打广告的嫌疑,但是自身能力没有得到验证,毕竟没有实践过。
综上所述,诸葛亮这样的人是专门为刘备这样的创业君主准备的,在三国君主中,刘备是最适合诸葛亮去的地方。因为刘备人才少,诸葛亮刚上任就能被委以重任,成长性就会很快。像孙权与曹操这样的人已经是实力老板了,招个人才需要考虑公司平衡性,大多数情况下不愿意冒风险,否则原本的那些人都管理不好了,这样的情况如果发生了就更加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