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巅峰时期的权势有多大?他为何会甘愿当忠臣?

韩信巅峰时期的权势有多大,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韩信和刘邦之间的关系,复杂中还带着一点微妙。在楚汉时期,与其说韩信是刘邦手下的大将,不如何说他是刘邦的盟友。

有一件事可以说明,韩信并不是只会乖乖听话的忠臣。高帝四年下旬,项羽开始溃败,刘邦让天下诸侯派兵和自己一起追击楚军主力。但是一直到高帝五年上旬,包括韩信在内的各方诸侯没有一个派兵来支援的,汉军硬着头皮独自追击楚军主力,追到固陵时,楚军重整旗鼓反杀了汉军。

汉军被打得丢盔弃甲,只好躲在壁垒里坚守,采取“龟避”战术苟延残喘。刘邦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本来项羽败局已定,就因为韩信等人坐山观虎斗,自己的性命反而岌岌可危了。他发誓把齐国封给韩信后,韩信才带着军队赶来,最后和诸侯联军一起在垓下彻底击溃了楚军。

可见刘邦和韩信一直都是互相猜忌的。

韩信一生中最巅峰的时刻,就是他攻克齐国逼迫刘邦立他做“假齐王”的时候。当时,赵王张耳和燕王臧荼都因畏惧他而向他效忠,他能控制的国家有赵国、代国、燕国、齐国,手下有三十万大军。

楚汉后期形势

而此时的刘邦、项羽,虽然名义上是天下的双雄,实际上都已经成了强弩之末,两方在荥阳一带僵持了三年,谁都灭不了谁,楚国和汉国的兵源基本上已经枯竭。他两旷日持久的战争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而战争的目的只是为了争夺天下霸主的地位,楚汉时期的百姓,都把这两人当作扰乱天下的祸首,对他们当然无爱戴之心。

如果韩信在这种时候摆脱刘邦,他最后就算不能统一天下,也能与刘邦、项羽三足鼎立。在刘邦手下做事只能受制于人,自立为王就可以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结局大家都知道,韩信选择当忠臣,后来被刘邦夷灭三族。令很多人不解的是,他当初为何要选这条“死路”呢?

1、知遇之恩不敢忘。

世上有三种恩德不可忘:生身之恩、养育之恩、知遇之恩。

韩信最落魄的时候,为了一口饭可以不顾脸面,天天挨家挨户蹭饭吃。跟着一个洗衣老妇后面蹭饭,从蛮横的屠夫胯下钻过,韩信的前半生,可谓是不堪回首。

谁曾想这个落魄且无能的“废人”,这个有手有脚却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的“懒人”,这个从混混胯下钻过的“懦夫”。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割据一方、威震天下的齐王。

韩信有经天纬地之才,才得以建立这样的辉煌,但是如果他怀才不遇,这些才能也无处施展,他能通过什么途径去建功立业呢?

如果没有刘邦破天荒的提携,韩信能咸鱼翻身吗?他在家乡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在项羽手下就是个贴身侍卫,在刘邦手下最初也只是个管后勤的小官。

刘邦听萧何之言,在没见过韩信面的情况下,直接提拔他做大将。请想象一下,当韩信知道自己被提拔的消息时,心中怀揣着怎样的感激之情?

而且据韩信本人的说法,刘邦待他不薄。刘邦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他吃,把自己的衣服脱给他穿,不管去哪里都让他坐副座,对他言听计从,尊崇甚厚。

在韩信的眼里,刘邦就是他的伯乐,没有刘邦,就没有自己的今天,当时韩信还以较为乐观的态度看待刘邦,他当然不可能无缘无故就自立。

2、刘邦对韩信留了一手。

彭城之战中刘邦大败而归,最初向他效忠的魏王豹假称亲戚生病要回家探望,他刚回到魏国,就立刻征发军队守卫边境,然后背叛刘邦与项羽结盟。

此时的刘邦要亲自在前线与项羽拉扯,抽不开身去对付魏王豹。他派韩信带领三万大军去讨伐魏国,此后,韩信的军队再也没回到刘邦帐下,而是接连去攻打代国、赵国、齐国。

刘邦让韩信去独当一面,等于是给他了自立的机会。刘邦并不傻,他虽然让韩信做远征军的长官,却没有把军队的控制权彻底交给韩信。

这支军队的主将是韩信,步兵将领是灌婴,骑兵将领是曹参。韩信能指挥军队,却无法完全控制军队。

一支军队效忠于谁并不是主将决定的,而是下层的军官决定的,下层军官与士卒的接触更多,士卒更加拥护他们,他们实际上的影响力高过主将。灌婴和曹参跟随刘邦多年,自然对刘邦忠心耿耿,自然仗着自己的资历打心眼里不服韩信。

刘邦把这两人划到韩信帐下,美名其曰是“辅佐韩信”,实际上这何尝不是刘邦牵制韩信的手段?

韩信本就不想背叛刘邦,再加上手下本就有刘邦那边的人,他就更不可能背叛刘邦了。

韩信攻克齐国后,他手下的谋士蒯彻,和项羽派来的使者,都在劝他摆脱刘邦自立为王,劝他与刘邦项羽三足鼎立,韩信都拒绝了。

不管结果如何,都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古人看重名声甚与看重生命,韩信虽死,他的美名却一直流传到现在。他不背叛刘邦,就能留下忠义的名声,他若背叛刘邦,在历史上就只能收获一个枭雄的评价。身死而名垂后世,韩信真的败得一塌糊涂了吗?现代人都同情韩信而厌恶刘邦,刘邦真的就大获全胜了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