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一朝可谓大起大落,万历皇帝即位之初,在张居正主持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史称“万历新政”,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一扫明朝中期以来的颓废,大有中兴之象。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然而,随着张居正去世,马上人亡政息,一切恢复原样。紧接着万历三大征,消耗财力物力无数,使得国家元气大伤。与此同时,努尔哈赤率领女真族在辽东白山黑水间崛起,不断发起对明廷的攻击,此后明军便陷于辽东战争的泥潭无力脱身。绵延不断的战争势必带来巨大的国力消耗,为了补充与后金作战带来的亏空,朝廷特意增加一项赋税,称作“辽饷”。“辽饷”的征缴加重了底层百姓的负担,同时产生了大量腐败,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大明王朝一片内忧外患。
但是所有这些,并没有让万历皇帝有所警醒,他数十年泡在深宫之中不上朝,不处理政务,不接见大臣。万历皇帝怠政导致朝政处于半停摆状态,许多部门官员长期空缺没法及时补位,有些官员延退多年,或年老体弱,或疾病缠身,多次上书要求退休,结果泥牛入海,没有任何回音,有些人实在熬不下去了,干脆不等批准直接撂挑子走人。官员走了,万历也不过问,他懒到连惩罚一下的心思都没有。
那么万历皇帝究竟在干什么呢?他的兴趣只有一样,就是对金钱无止境的贪婪。按理说,天子富有四海,金钱对他应该没有任何意义,但万历皇帝对金钱显示出了近乎病态的渴求,搜刮了金山银海全部收入自己的小金库,但他对银子的渴求依然没有满足。
冬季到来之时,辽东大地冰天雪地,前线的明军士卒缺衣少食,战士们依然穿着褴褛的单衣与后金八旗军队作战,万历皇帝却舍不得拿出一文钱来,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此时,国内已开始出现零星民众暴动,明王朝已危如累卵,万历皇帝却浑然不知。如果及时挽救,或许还有几分历史机遇,然而万历皇帝所做的一件事,彻底葬送了王朝最后的希望,那就是在选择继承人方面犯了致命错误。
万历皇帝的皇后不能生育,他跟一个宫女生下皇长子朱常洛,因嫌弃其母出身低微,一度不想认这个儿子,后来还是在皇太后施压之下,万般无奈才承认,但内心中压根就不喜欢这个都人子(明朝宫内称宫女为“都人”)。
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爱屋及乌,内心属意的皇位继承者是郑贵妃所生福王朱常洵。按照传统,皇太子选立的原则是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万历皇帝的意图遭到内阁及群臣们的强烈反对。
万历皇帝自然不甘心轻易让步,文官们更是锲而不舍,摆出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的架势。经过多年较量之后,万历皇帝领教了文官们强大而又持之以恒的战斗力,最后不得不妥协,宣布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但是内心中又不情愿失败,对太子朱常洛很冷漠,不但让他作为储君的正常待遇大打折扣,甚至有时候连正常衣食供应都得不到保障。
按理说,皇太子一经确立,就该接受系统的儒家教育和帝王之学,为将来接班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册立太子一事上,万历皇帝拗不过群臣,心中又看不起朱常洛,所以,他便摆出一副不合作态度,对大臣们一再要求让太子及早出阁读书不问不理,采用拖字诀。紧接着,皇长孙朱由校出生,他同样采取置若罔闻的态度,如此一来,大明帝国两代皇位继承人的早期教育近乎空白。
可以说,朱常洛和朱由校父子俩早年的悲剧生涯是万历皇帝一手造成的,由此引起的后果是万历皇帝死后,他身后两代继承人个人能力和文化素质严重低下,无力挑起统领帝国的重任,这也为明朝后期党争,以及阉党专权埋下了伏笔,大明王朝不可逆转地走向了灭亡。待到后来崇祯皇帝登基想只手回天,已是大厦将倾,无可奈何了。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万历皇帝驾崩。在多年煎熬之后,朱常洛终于熬出了头,成为大明皇帝。长期的压抑,备受冷眼,饱尝辛酸,一夜之间出现了逆转,此间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一时间让朱常洛手足无措。
犹如一个饥饿已久的人,因长久饥饿造成了肠胃的损害,本来该先喝点米汤,慢慢调养后再逐步丰富饮食,如果突然之间坐到豪华酒店,面前摆上山珍海味,那么一顿暴食暴饮之后就会吃撑,造成消化不良,甚至送掉性命。不幸的是,朱常洛就沦为这样一个悲剧角色。朱常洛第一时间选择了放纵自我,决定好好补偿一下自己。
郑贵妃长期打压朱常洛,如今万历皇帝已死,失去了靠山,难免心虚,生怕被秋后算账,为了讨好朱常洛,送去数名美女。朱常洛是个实诚人,他哪里料到这些貌美如花的女人其实是他的索命无常。史书载是夜朱常洛“御数女”,从此一病不起。后来他服用了鸿胪寺丞李可灼献的红丸,觉得浑身舒畅,便不听劝阻,又服用一粒,谁知随后病情加重,不久撒手人寰,被称为“一月天子”,也成为明史上在位最短的皇帝。朱常洛死后,遵庙号为明光宗。
朱常洛在位虽短,却留下一大堆问题。明末历史上的三大案“梃击”“红丸”“移宫”都由他而起,还都是糊涂案,至今搞不清。
朱常洛即位后,改元泰昌,按照惯例,次年才开始使用新年号。可如今朱常洛驾崩,新皇帝即位也必将改元,一年中三次改元,如何处理好年号问题,着实让大臣们伤了一番脑筋,最后采取了折中办法,当年八月前为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后为泰昌元年,次年正月初一为天启元年。
光宗尸骨未寒,宫廷斗争就立马上演。光宗生前最宠爱的女人是李选侍,这个女人一直对自己仅仅拥有选侍这个低级品位耿耿于怀,在光宗病危之际想设法坐上皇后宝座,但愿望还没来得及实现,皇帝就死了。
李选侍是个不甘心轻易认输的女人,她决定阻止大臣们瞻仰大行皇帝的遗容,并将皇长子朱由校藏匿起来,以此和大臣们讨价还价,她开出的条件是尊她为皇后。可哪有皇帝死了,还册封皇后的道理。
李选侍野心有余,能力不足,最后禁不住杨涟等一班大臣的连哄带吓,朱由校被大臣们抢走,然后登基称帝,是为明熹宗天启皇帝。
李选侍赖在乾清宫不走,理由是要照顾年幼的天启皇帝,天启皇帝已是十六岁,根本不需要她来照顾,她的真实想法是想就近控制皇帝。
李选侍对天启皇帝到底怎样,历来说法不一。天启初年大臣的说法是,她企图对皇帝不利,不过据崇祯皇帝后来回忆,李选侍对他哥俩很不错。不管哪种说法可靠,李选侍既不是天启皇帝嫡母,亦非生母,没有理由再待在皇帝身边。
最后,她经不住大臣们软磨硬泡,不得不选择搬离乾清宫,自此退出历史舞台。不过她生命力倒很强,一直活到了清朝康熙年间。
李选侍虽然谢幕了,但有个叫李进忠的太监在这次夺权斗争中崭露头角,第一次走进大众视野。李选侍本名姓魏,在宫中攀附上了太监魏朝,使出浑身解数博得魏朝欢心。为了套近关系,李进忠恢复了自己本姓,后经皇帝赐名,唤作魏忠贤,他和魏朝二人在宫中被合称为“二魏”。只是以后他的所作所为和他的名字寓意相去甚远,既谈不上忠,也配不上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