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的三月十八日早晨,李自成毡笠缥衣,骑着马从西直门入京,宣告了统治中国二百七十六年的朱明王朝的覆灭。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但是,农民军在取得这一巨大胜利后,自以为已经天下太平,斗志很快松懈下来,与此同时,古代社会中所固有的那种落后、散漫、目光短浅等等特性一下子全暴露出来。当官的腐化堕落,当兵的纪律废弛。特别是权将军刘宗敏,抢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铸下了弥天大错。
吴三桂本来是脚踩三只船。他看到李自成目前声势浩大,关外清军也在虎视眈眈,南方明朝残余势力正集结力量,三方力量皆不可等闲视之。倘若稍不谨慎,贸然行事,不但倒贴了老本(手下的军队),弄不好连身家性命也连带捎上。所以他口头上答应接受农民军招抚,实际上仍在等待观望。陈圆圆被抢,使他冲冠一怒,与清军相勾结。李自成亲自出征,山海关一战,大败而归。
李自成回到北京后,失去了在京城整军再战的信心,决定回到关中去。这时,明朝的一班降官劝进,他挥手叹息说:“事情已经麻烦了,还登什么极!”话未说完,刘宗敏大声嚷道:“已有谕旨,明日登极,各位大臣马上就去准备!”于是,众官告退。李自成责备刘宗敏不该这么说,刘宗敏反驳说:“你辛苦了十几年,眼看兵败,假如不趁此时即皇帝位凭什么回到关中去呢?”自成听说,默默无声。
第二天,李自成在武英殿黄袍加身,即位称帝,当晚就率领农民军匆匆撤出北京。
李自成将主力退至关中,制定了南取汉中、西征甘肃的计划,准备建立巩固的关中基地,再图进取。可惜的是,他却在这关键时候听信谗言,杀了大将李岩和李牟。自此以后,农民军中文武不和,军士解体。一六四四年十一月,清军兵分两路发动进攻,农民军接连失利,到了一六四五年四月,已经溃退到武昌。
这时,农民军的东、南两面受阻于新建立起来的南明小朝廷,西面是两不相谐的张献忠大西农民军集团,北面是清军的追兵,处境极端险恶。何去何从,确实已到了十字路口。
五月,李自成在武昌主持召开了一次秘密的军事会议。随后,农民军分路向西南撤退。刘体纯、郝摇旗一路率主力走咸宁、蒲圻、通山一线,李过一路系偏师,从嘉鱼以西直抵澧州。至于李自成本人,自武昌会议后就不再以统帅的身份出现,更不清楚他在哪一路农民军中。清军和南明军探得的消息,或说在李过军中,或说在刘体纯、郝摇旗军中,也是真假难辨。谁知道仅仅隔了一个月,突然传出消息说李自成在通山县九宫山被杀。
李自成是怎么被杀的呢?
据说,早在李自成从陕西溃退之时,驻守在两湖一带的南明大将何腾蛟估计大顺农民军会南奔湖北,立即飞檄所属各州县组织和联络地方乡勇,准备抵御农民军。李自成占领武昌后,清军也尾随而来,迫使农民军匆忙分路南逃。李自成就在主力刘体纯的部队中。
这支部队新来乍到湖北境内,人生地不熟,沿途又受到乡勇的袭扰,加上时值梅雨季节,阴雨绵绵给行军增加了不少困难。李自成到了通山县后,打算占领九宫山扎下营盘休整。他亲自率领十八名(一说二十名)亲兵上山观察地形,岂料南明官员傅上瑞、章旷等人早就将山民组织起来。等到李自成入山后,山上石块似冰雹一般砸了下来,打得跟从的人四散逃命。最后只剩下李自成孤身一人,逃到黄土洞这个地方。
他想尽快与部队联系上,就登上山岭,举目四顾,却又不辨方向。正在着急之际,碰上了一个砍柴的樵夫,打听得路线,又忍饥挨饿,打马上路。哪知道那山里的路鬼得很,几个山坳一转,竟又迷了路,误闯入葫芦造中。葫芦造是牛迹岭东的一条约二里长的深垅大冲。牛迹岭在九宫山的北部,相传春秋时期道家的鼻祖老子曾骑牛经过这里,留下遗迹,故名。
这会儿,牛迹岭上大雨游沱,李自成冒雨拉着马登山,山路泥泞,好不容易才攀上了一座活象半轮月亮的小山包,当地人称为小月山。山民程九伯见有人上山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从斜刺里冲出,与李自成搏斗,两人在泥水中滚成一团。程九伯哪里是李自成的对手,仅仅打了几个回合,就被李自成压在地上,动弹不得。李自成坐在他的臀部,腾出手去腰间抽刀。那刀由于先前沾满了血渍,粘在刀鞘里,又加上雨水浸泡,急切抽不出来。程九伯挣扎不了,就伏在地上似杀猪般地大声呼救。他的一位姓金的外甥闻讯赶来,挥起铲子将李自成杀死。程九伯爬起来,剁下李自成的首级,将李自成的宝剑、战马、缨盔、龙袍和佩玉等全部占为己有。
不久,驻守在武昌的清朝督宪军门佟知道了这一消息,派人寻查。程九伯以为犯了大罪,害怕官府追究,不敢承认。县官亲自入山晓谕说:被杀死的是流贼李自成,是立功,将得到奖赏,程九伯才认了这件事。于是,总督就委任他为德安府的经历。有人曾写诗记载下这件事。那诗中说:
月岭园如月,升恒独不移;
最怜云欲断,一半露娥眉。
天剿李延(李自成又名李炎),凶魂乃帝崔;
仙子烧丹去,孽骨污龚溪。
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皆不足论,唯一的价值是,这首诗为李自成被害于牛迹岭的小月山提供了一个佐证罢了。
李自成在九宫山遇难的情节传说不一。也有说李自成进入九宫山后,身逢绝境,自缢而死,具体情况与被杀一说有同有异。因被杀一说的情节完整,流传最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