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发展之路有多难,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自秦非子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到秦襄公时正式位列诸侯,秦国历经两百年发展,最终于秦宣公时具备了与中原各国争霸的实力,甚至击败了中原大国晋国。然而,秦国的东扩很快便引起了晋国的警觉,自秦穆公两败于晋国之后,秦国就此被压制于崤函以西长达三百年,直到秦惠文王时期,秦国重新收回河西,这才真正完成了走向中原的第一步,并于秦武王时期向开始向山东六国展露獠牙。
秦国历经两百年发展,却被晋国锁住东出之路
自秦非子因善于养马而被周孝王封为附庸,秦人开始在戎狄夹缝之中求生存,在近百年时间里,多位秦君在与西戎交战中战死,在历经六代秦君的艰难努力后,秦人才算站稳了脚跟,并因在西周灭亡前后拥戴周天子,而得以正式位列诸侯。
因秦人护送平王东迁有功,秦襄公不仅得以位列诸侯,周天子还将王室已经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土地赐予了秦国,秦人自此开始正式向东扩张(这点从秦国的迁都路线图不难看出),真正进入了发展快车道。此后,凭借着又先后历经六代秦君努力,秦人领土在疯狂扩张的同时,国家政治建设也开始日趋完善。
到秦宣公即位之时,秦国的势力已经抵达了关中渭水流域,而由于晋献公在位期间多次入侵秦国,导致秦国反抗情绪日益高涨,秦宣公见时机已经成熟,遂于秦宣公四年(前672年)向晋国宣战,并击败晋军。至此,历经两百年发展,秦国终于有了与东方诸侯国交战的实力。
到秦穆公即位之后,继续贯彻东出之策,即位第一年就亲自带兵东伐茅津戎,兵锋直指函谷天险。此举直接刺激了晋国,晋献公于次年采取“假虞灭虢”之策,夺取了崤函和茅津渡的控制权,有效遏制了秦国继续向东扩张。
为换取发展空间,秦穆公主动与晋国修好联姻,后晋国爆发“骊姬之乱”,晋献公去世后,秦穆公先助公子夷吾回国继位(即晋惠公),但双方很快便再度反目,秦献公于“韩原之战”中击败晋国,俘虏晋惠公。后秦穆公又帮助晋文公回国争夺君位,再度实现秦晋之好。在此大背景下,秦国和晋国均大肆对外扩张,然而由于双方在河西各占一半土地,地缘冲突越来越明显。
因此,当晋文公去世之后,秦晋双方再度剑拔弩张,秦穆公本欲趁机向东扩张,结果却在前627年的“崤之战”和前625年“彭衙之战”中两次被晋军击败,秦国东出之路彻底被断绝,秦穆公无奈之下只好继续向西发展。
秦国为东出与晋、魏征战不休,国力衰退后开始谋求变革
在被断绝东出之路后,秦穆公先后攻灭西戎国家12个(另说20个),后又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因功被周襄王封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与此同时,晋国为了封锁秦国东出之路,遏制秦国的发展,则采取的多种措施,一方面积极经营河西之地,不仅于此驻守精兵强将,更是在河西筑城修垒,不断巩固晋人对河西的统治。
另一方面,晋国还利用中原盟主的地位,多次联合中原诸侯国攻打秦国,例如前579年,晋国联合齐、鲁、宋、卫、郑、曹、邾、滕等诸侯国进攻秦国,又如前559年,晋国又联合鲁、齐、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等诸侯国进攻秦国。此外,晋国还多次干预秦国国君的废立,引发秦国内乱,左右秦国朝政。
不过,无论是面对强大的晋国,秦国始终没有放弃东出,秦穆公后数代秦君,为谋求东出,接连与晋国爆发战争。但正如《秦晋交兵表》中所述,“秦、晋七十年之战伐,以争崤函。而秦之所以终不得逞者,以不得崤函”。秦国虽然也曾取得一系列胜绩,但东出的关键通道崤函却始终被晋国牢牢掌握,从而根本无法迈出东出的那一步。
当然,秦国国君也认识到了国力的不足,因此当秦晋两国因连年战争而国力大损之时,双方最终选择了握手言和。此后,秦国数代国君开始积极谋求提升国力,一方面在不与大国征战的前提下扩张势力,例如秦厉共公攻打西戎大荔,秦后惠公攻占蜀国南郑。另一方面积极谋求内政改革,例如秦简公废除贵族带剑特权、承认“私田”合法。同时,通过连楚抗晋的方式,减轻晋国带来的压力。
“三家分晋”之后,中原霸主晋国就此分裂,秦国也曾趁机再度谋求东出,然而战国初期的魏国同样强大无比,结果不仅没能成功东出,反而接连败于魏国,彻底丢失河西之地。自认国力不足的秦国,此后只能继续谋求提升国力,同时静待东出时机
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大增,秦惠文王时迈出东出步伐
秦献公即位之后,经历了“四代之乱”的秦国急需恢复国力,于是秦献公开始大规模推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同时鼓励奖励百姓生子,并吸引周边国家和部族迁入秦地种地、放牧,待之与本国人无异。秦献公时期的改革虽不彻底,但却为秦孝公嬴渠梁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秦献公之后秦孝公嬴渠梁即位,开始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变法之后的秦国,开始迅速崛起,国力日强。
与此同时,魏国则由于在“马陵之战”惨败,实力受到削弱,从头号强国开始沦为二流强国,称霸中原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于是,秦国通过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
秦孝公去世之后,秦惠文王嬴驷即位,他虽然族灭了商鞅,但却沿用了商鞅变法后的一系列新政,通过任用张仪连横六国,又任用司马错等武将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使得秦国国力进一步增强。
与此同时,趁着魏国国力衰退,秦国从秦惠文王八年(前330年)开始,不断向魏国进攻,不仅夺回了河西之地,而且攻取了魏国河东的汾阳、皮氏、焦、曲沃、蒲阳等地,并迫使魏国割让了上郡15县,秦国自此开始正式迈出了东出的第一步。
秦惠文王之后,秦武王嬴荡即位,又任用甘茂为将攻打韩国,攻占宜阳、夺取武遂,并于秦武王四年(前307年)入洛阳,将周赧王逐出王宫,夺取周王室之地,秦国开始真正向山东六国露出了獠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