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乱政,秦国的境遇有多黑暗?差点被灭国

大家好,说起四代乱政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一提起秦国,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

是“西陲霸主”?

是“虎狼之秦”?

又或是诗仙李白诗中所写到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笔者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秦国那一整段从无到有,再到称霸中原,而后走向衰败,再重整旗鼓,再陷入乱政之中,而后秦献公拨乱反正,秦孝公开创“六世”基业,而后秦王政奋六世余烈,横扫天下的历史。

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秦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数代君王死于乱政,大片国土被邻国侵占,更是险些被邻国所灭!

公元前443年,继穆公之后的又一位秦国雄主秦厉共公走完了自己辉煌的一生,太子欣即位,是为秦躁公。

年轻气盛的秦躁公刚刚即位便想要效仿父亲秦厉共公,四面出击攻略周遭各国,却没想到屡战屡败,使得秦躁公忧郁成疾,不久便撒手人寰。因秦躁公突然去世,并未指定君位的继承人,经过一番龙争虎斗之后,秦厉共公次子嬴封即位,是为秦怀公。

因此前夺储之争,加上秦国特有的庶长制的影响,此时的秦国已经被众庶长所控制,公元前425年,庶长鼂联合大臣向秦怀公发难,迫使秦怀公自尽,改立秦怀公长孙嬴肃为君(秦怀公长子早逝),是为秦灵公,秦国进入了“四代乱政”的黑暗时期。

秦灵公即位后不久,新兴的魏国(此时尚未建国,为了便于理解,姑且称“晋国魏氏”为魏国)在魏文侯(此时尚未正式获封,上同)的率领下,已是一片欣欣向荣之态,反观此时的秦国,因两代君王要么英年早逝,要么死于乱政之中,国力已然江河日下。

魏文侯见有机可乘,便调兵遣将前往秦魏交界处修筑城池,准备压缩秦国生存空间,起初秦国君臣对此不以为意,直到魏军进入秦国河西之地,这才反应过来,秦灵公在众庶长的协助下,连忙调集大军,向魏军发起了进攻,两军于河西少梁交战两年,以秦军战败告终。此时的秦国因众庶长把持朝政,秦灵公根本无法以举国之力对抗魏国,只能选择沿黄河修筑防线。

公元前415年,秦灵公壮年而逝,因其子公子连(嬴师隰)年仅十岁,众庶长再度发动政变,拥立奉命辅政的秦灵公叔父嬴悼子为君,是为秦简公,公子连被迫流亡魏国近三十年。

秦简公即位之后,积极整军备战,静待时机,一举将魏军赶出河西,却没想到,魏军在名将吴起、太子击的率领之下,率先对秦军发起了进攻,秦简公指挥秦军英勇奋战,但是奈何两国国力相差过大,秦军一路败退,丢掉了整个河西之地,只能退守洛水,修筑长城自保。

公元前389年,秦后惠公亲率五十万大军进攻河西,准备收复河西之地,却在阴晋被吴起率领的五万新军(魏武卒)击败,魏军一度突破了秦国的洛水防线,打到了秦国腹地,使得天下震惊,随后,魏国趁秦国元气大伤,以进一步压缩秦国生存空间。

秦国的困顿与魏国的欣欣向荣极大地刺激到了流亡魏国的公子连,他开始学习魏国先进的制度,并且关注秦国国内局势,时刻准备重返秦国,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君位。

公元前387年,秦后惠公去世,年仅两岁的秦出公即位,其母临朝称制,引起了众庶长以及秦国宗室的不满,公子连趁此时机开始在秦国活动起来。老秦人本就对公子连的遭遇感到同情,加上秦简公父子一手造成了秦国如今的困顿,老秦人纷纷希望公子连回国继位,带领秦国走出困境。

两年后,公子连回到秦国,被众庶长立为秦君,是为秦献公,而后突入秦国国都雍城,俘杀了秦出公母子,正式登基即位。秦献公即位之后,他想要效仿魏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变法,但是他深知秦国国情,便先是将国都迁往更靠近河西的栎阳,一是为了告诉秦人,秦国势必要夺回河西之地,一雪前耻,二则是为了远离守旧贵族集中的雍城,打击把持朝政的众庶长。而后这才开始了较为温和的改革,将庶长制的影响彻底消除,结束了秦国的“四代乱政”,为此后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