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的袁绍是怎样的?他并不是个失败者

说到袁绍,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在我们《三国演义》当中,袁绍是个十分性格多疑的人物。在孙坚讨卓的时期,因为误信了小人的话,就没给孙坚运送粮食。导致孙坚当时被董卓追杀,幸好的是孙坚凭借着自己的努力,重建军队还斩杀了董卓手下的猛将。而且在温酒斩华雄的时候,自己也是不相信区区一个马弓手能战胜董卓的猛将,后来也可能是因为自己性格的缘故,袁绍在《三国演义》中一直是个是群雄角逐中失败者。

比如较为出名的官渡之战这是一个案例了,在东汉末年各大诸侯把黄巾镇压下去后,便开始争夺底盘了,袁绍也是先占据了冀州,后面夺得了并青,后面还把幽州的公孙瓒底盘抢夺了过来。自己的势力和地盘就慢慢扩大了,袁绍就开始想要进攻当时比自己实力弱的曹操了,所以也就有了官渡之战。袁绍最开始要攻打曹操的时候,自己手下田丰等四个谋士争论不休,导致他就犹豫不决。可当时曹操十分的了解袁绍这个人,虽然袁绍志向远大,且他的兵力比自己要多,但却经常犹豫不决,将领骄横但没有统一的指挥。之后的曹操就利用这一点成功的以少胜多,赢得了这场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之一。就在这次战役失败之后,自己手下的兵就有人说话了,说当时的袁绍要是不这么犹豫不决,听从田丰的话就不会有现在的下场。没想到之后的田丰就被袁绍杀害了,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此人的嫉妒之心非常的强,容不下比自己高明的人,以至于在小说当中一直被人认为是一个失败者。

可就是这样一个小说当中的人物,在我们《三国志》正史中却不是这样。从介绍袁绍故事开头一段就能看出来:“高祖父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这一段就写得很清楚了,袁绍的祖父袁安曾当过司徒,在祖父袁安之后又接连四世在朝廷中有官职,并且都是高位。后面这段“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以大将军掾为侍御史,稍迁中军校尉,至司隶”。说的就是袁绍虽然是名门望族,但却广交比自己身份低下的贤达人世,而且很多人也愿意投靠他。在袁绍自己做官之后,最开始在大将军的身边任职侍御史,没多久就升为了中军校尉,在其后又升为了司隶校尉。可想而知在真正的历史,袁绍这样的一个人物,是多么成功的,且并非小说当中诉说的那么失败不堪。

而且袁绍做事非常的果断,在《三国志》这一段就能体现出来:“灵帝崩,太后兄大将军何进与绍谋诛诸阉官,太后不从。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唯所错置”。这里就说到在灵帝驾崩之后,袁绍跟大将军和何进开始商议要杀害朝廷中的宦官。但当时的太后却不同意,于是就私下联系董卓借他的手来杀掉这些宦官,以此逼迫太后就范;从而稳定当时混乱的朝政,并扩大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所以袁绍也是个有谋略和远见的人才。

在前面我们有说到,袁绍十分的喜好结交朋友,而且自己也是有家族背景的人。这一系列都为袁绍日后打败袁术和公孙瓒,以及统一河北奠定了一大基础。而且在此期间袁绍所占领的地盘从没有丢过一块,都被稳稳攥在手中。这也让当时的袁绍成为了汉末最强的诸侯,并不是小说当中书写的那样是个失败者。所以我们要真正了解一个历史人物的话,并不能通过这些夸大其词的小说来了解,更多的是应该看一些正史。才可以了解到历史人物的原型,以及他们的性格和做事的方式。这样才是客观的对待历史,而不是以偏概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