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文官权利那么大 最后为何发展到失控的地步

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文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导语:明朝崇祯皇帝在李自成的军队即将攻下京都时曾对百官大喊:“文官皆可杀也”。文官士大夫执政最早起源于隋王朝,隋朝虽然短但却创立了科举制,从此读书人有了一条参与国家治理的途径,到后来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到了宋王朝实现了皇帝与士大夫共同治理天下的局面。本来这也没什么,科举制选取天下的文官人才是人尽皆知的一大创举为王朝的稳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为什么到后来文官实力在明王朝逐渐失控,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崇祯皇帝

明朝的时代背景

自科举制度创立以来,科举取士形成了文官制度,原因很简单刚进朝廷的年轻进士需要朝中大员提携,朝中的重臣也需要新鲜的血液为其办事,所以很容易形成人身依附关系。但是在明朝又有点不一样,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按照朱子的著作考校世人,这就有很大的问题。你写的文章到底怎么样?是不是符合题目这就很难说,因为年代太近很多问题没有形成共识也没有后世的文学家加以注释考证,谁也不知道朱子他老人家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再加上明朝中后期的皇帝都很懒很多时候殿试就是摆个样子,所以科举的主考官就有很大的权力,然后这些中举的进士就会慢慢的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甚至可以强迫皇帝在处理帝国事务时摒弃他个人的意志进而左右朝廷政局,慢慢的这股力量开始变形——文官的实力强大到超越皇权。

更重要的是明朝在明太祖朱元璋建国时曾创立了严格的制度对百官尤其是武将进行约束,在朝政上也是汲取前朝的经验控制武将带兵的权力,到了明朝中后期一个武将见到同级别的文官竟然要实行三拜九叩的大礼,这也就意味着文官集团很少有有别的政治实体与其抗衡。

明朝皇帝大都昏庸

明朝在我国漫长的王朝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皇帝普遍昏庸,而皇帝能力的地下形成了两个结果。第一衍生出宦官权力很大,不过宦官的权力虽然很大但是与唐朝中后期完全不同,明朝宦官只是皇帝的代表并不能脱离皇权独自形成自己的实力集团,所以宦官的存亡都只由皇帝个人意志决定。当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也和皇帝昏庸只能通过身边的侍从太监来控制群臣有关。

但是这就接着出现了第二个问题,就是皇帝昏庸国家出现危机的时候就会有正直能干的文臣站出来匡扶天下,进一步巩固文官集团的实力和在天下人心中正面的形象。比如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在大太监王振的鼓动下,皇帝不顾满朝的反对决定亲征蒙古,最终导致土木堡之败,大明王朝在诞生不过几十年后就面临和宋王朝同样的命运——失去北部的屏障,而在这种生死存亡的时候出现了于谦,成功率领明军在极度劣势的情况下守住了北京,延续了明王朝的命运。

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大太监刘瑾掌控朝政甚至将内阁的首辅都被他罢免,但是刘瑾的被杀也是因为杨一清、李东阳等人说动了张永,同时在朝中配合清除了刘瑾的同党这样才使得明王朝重回正轨。而通过一次又一次这样的大事朝中的文官们向天下的百姓展示了这样的一种形象:即文官始终站在正义的一方。但要知道大部分文官虽然满口仁义道德,其实私欲一点也不少。甚至沽名钓誉、结党营私的事本身就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明朝文官

张居正开了个坏头

毫无疑问张居正应该说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位经天纬地的能臣,在他担任首辅期间力行改革,为了那些他素不相识的百姓对官僚体系动了手,尽管自己也是这个体系的巨大受益者。当经历了官场数十年的尔虞我诈后大部分文官士子们都忘了他们立志读书时的誓言,但是张居正没有,他还坚守着读书人的理想和良心。——为天地立命,为生民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但是在张居正担任首辅期间执政的老朱家可以说是孤儿寡母,因此很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是由张居正一手负责的,万历皇帝只是象征性的同意。长此以往朝中的官员都会知道现在朝廷中的大事都是由首辅大人决定的,换句话说就是文官集团的统领决定的,这样一来官员就不会认同皇帝。可是一旦万历皇帝临朝,自己颁布的政策根本实行不下去,这样皇权的威严就受到了挑战。尽管万历皇帝想尽办法维护皇权,但是已经收效甚微了。后面长达三十年,最终以万历皇帝的失败而告终的大议礼事件即是佐证。

张居正

文官结党

后来曾有历史学家总结过:明实亡于党争。其实我们纵观明朝二百多年的历史,尤其是万历以后明朝各代皇帝的历史就会发现,党争的问题实在是明代后期政治上的一个毒瘤。自科举取士开创以来这些读书人经过十年寒窗考上进士进入中枢后发现不找个靠山很难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下生存下去,于是很自然的形成了座师制度,即每科考中的士子都要拜会这次科举考试的主考官,换句话说就是去拜码头请求这些朝中重臣的庇护和提拔。

慢慢地文官集团就开始结党营私,在明朝天启、崇祯年间更是达到了高潮,朝廷中遍布各种大大小小的势力,什么浙党、刘党等等当然最著名的还是东林党。不属于自己这一派系或者亲从的因为利益不同即使再有能力也不重用,即使重用也要处处掣肘然后罗织罪名加害,至于朝廷大局根本不关心。从抵御后金时的熊廷弼、袁崇焕到后来南明的史可法,这些朝廷栋梁的惨死都有党争的影子。

文官结党

总结

总的来说明王朝文官实力达到历代封建统治的高峰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其中既有开国统治者为了束缚武将的权力故意将文官的地位拔高,又有历史来到重大转折口时文官中的杰出人才挺身而出带来的正面影响。文官们以维护道统和礼法为名和皇帝对着干,而皇帝束手无策,这才慢慢导致文官实力压过皇权,甚至失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