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娥是数得着的贤明太后,为何不能与寇准友好合作?

在正史中的刘娥是数得着的贤明太后。而寇准就不论是在民间传说还是正史中,他都是难得一见的忠臣良相,而且以耿直出名。一个贤后,一个忠臣良相,两人为什么就不能友好合作呢?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上耿直的臣子不少,但是耿直到寇准那种地步的却非常少,封建皇朝的主事人愿意使用耿直臣子是有前提的,就是臣子的耿直不能妨害到他的利益,不然只会被上位者抛弃。

正史中关于寇准耿直的事迹非常多,真宗朝以前的也就不说了,单说真宗朝,头一件要说的是澶渊之盟签订之前。辽军南下围困澶州,朝廷上下吓坏了,很多人主张南下避祸,还力主和辽国和谈,当时的皇帝宋真宗也是这个意思。唯有寇准坚决不同意,逼迫真宗御驾亲征,还亲自上城墙指挥战争。

这场战争虽然没有取得胜利,但是却挡住了辽国南下的脚步,签订的盟约也算对宋朝比较有利。

但是盟约规定的宋辽互为兄弟之盟,却损害了真宗皇帝的颜面,让他成为文人和百姓口中的无能皇帝。真宗皇帝心中非常恼火,就找了个借口罢免了寇准的相位,还把他贬到了地方。

对于澶州之战的意义和寇准的功绩,真宗并不是不清楚,但是损害了皇帝的利益,哪怕只是面子也是不可原谅的事儿。

寇准被贬地方后,朝中无人知情,真宗为了稳固皇位,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天书运动,具体的就是封禅泰山、祭祀后土、修建宫院、拜神扬道等,总之就是一系列的封建迷信活动,希望给人灌输他是天之子的观念来稳固统治。

上有所好下必从之,皇帝搞封建迷信,下面的臣子自然轰轰烈烈的响应,各地的祥瑞层出不穷,什么地涌金莲啊、白鹿献芝啊,只有你想象不到的。

丁谓就是因为在天书运动中表现突出,才被真宗提拔为宰相的。面对这股歪风邪气,寇准一直没有妥协。后来还是真宗身体不好,刘皇后,也就是后来的刘太后主理朝政,他才开始着急。

寇准怕刘皇后野心膨胀,出现第二个武则天,所以他想回到中枢去遏制刘皇后。从中央到地方很容易,但是从地方到中央却千难万难,没办法,寇准第一次,也是一生中唯一一次改变了行事原则,他也炮制了一个祥瑞,他向皇帝上奏折说:“部内民稼,蝗伤之后,茎叶再茂,蝗多抱草死。”

可能是让耿直人妥协太有成就感,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真宗皇帝又把寇准提到了宰相的位置上。

因为封后之事,与刘皇后早有嫌隙

太后和寇准的恩怨,要追溯到刘太后封皇后的时候。

真宗在第二任皇后去世后就想把真爱刘氏封为皇后,但是因为刘氏出身比较低微,只是卖唱的歌女,唐朝规定了士农工商四个阶层,歌女连最底层的商人阶层都不如,所以大臣们都纷纷反对,其中反对最激烈的就是寇准,他说刘氏出于侧微不可。

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寇准这么说不仅戳了刘氏的肺管子,还让她的封后时间向后推迟了。

后来真宗为刘氏抱养了宫人的孩子,也就是后来的仁宗皇帝,希望母以子贵让刘氏登上后位。谁料大臣们还是不同意,寇准又是其中主力,最后真宗没办法,封后的旨意只在后宫宣布了一下。

没有封后典礼,没有内外命妇跪拜,刘氏登上皇后宝座的仪式可谓寒酸至极。但是在刘皇后主政之前,她和寇准一个是后宫妇人,一个是前朝大臣,两者没有交叉点,即便有矛盾也都被掩盖了。

力主太子主政,与刘皇后间隙扩大

刘皇后主政后,寇准因为担心她专政才放弃原则谋求起复的,二人一开始就有可不调和的矛盾,这也为二人的彻底反目埋下了伏笔。

寇准重登相位后一力主张太子主政,这对于当时正在主政的刘皇后来说是不可原谅的,尤其寇准还私下里向真宗打小报告,说太子主政怎么怎么好,皇后主政怎么怎么不好。

刘皇后知道后更是生气,所以她就直接找上了真宗询问这事儿,真宗自然不肯承认他有别的心思,于是寇准就陷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对于寇准来说,他主张太子主政完全没有私心,是为了赵家江山考虑。但是对于刘皇后来说,寇准此举私心颇重,那时太子还小,他主张太子主政是为了架空皇权,尤其是此举还触动了她的利益,所以她就和寇准开始斗上了。

从寇准回朝到仁宗登基,刘皇后一直在和寇准相斗,后来还是刘皇后棋高一着,她联合丁谓把寇准又赶出了权力中枢。

刘皇后和寇准无法合作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在于刘皇后的姓氏和性别,即便她是赵家人的妻子,对于赵宋江山来说,她还是一个外人,越是才华出众越是需要提防。

而且她还是一个女人,这对于古代男人来说,被一个女人压在头上是不可原谅的事情,不是谁都有唐朝狄仁杰对待武后的胸怀的,所以他们要竭力掐死这个可能。

寇准固然是忠臣良相,但是也没有跳出古代男人对女人的固定认知和看法的范畴,只要他还局限在这个圈子里,他和刘太后永远不可能合作,这和人品与才华无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