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公主与朱元璋是什么关系,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大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宗室人口最多的一个朝代,据不完全统计,明朝末年男性宗室人口总人数大致在二十万人左右。这些个天皇贵胄不事生产,婚丧嫁娶、一饮一食无不由朝廷财政报销。明末经济崩溃,固然有天灾的缘故,人祸也是重要的一个原因。
这个恶果虽然是由开国太祖朱元璋一手造成,但结合他的经历来看,确实也是非常令人同情。朱元璋的父亲一共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加上他伯父的四个儿子,这一大家子原本称得上人丁兴旺。可等到朱元璋登基之时,仍然在世的亲人不过寥寥数人而已。包括大嫂王氏、侄女王朱氏、侄女婿王克恭、侄孙朱守谦,二嫂唐氏,二姐夫李贞、外甥李文忠,堂嫂田氏、堂侄女黄朱氏、堂侄女婿黄琛。今天笔者就来聊一聊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这位唯一在世的堂侄女这相对比较传奇的一生。
公主封号的风波
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40岁的吴王朱元璋在南京开国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年号为洪武,当年起称洪武元年。正月初五,皇帝朱元璋下旨大封皇族。黄朱氏之父被追封为蒙城王,母田氏封蒙城王夫人,其本人则被封为庆阳公主,夫君黄琛封为驸马都尉。庆阳公主册封诰文如下:
诰曰:惟天惟祖宗佑我国家,成兹洪业。王室之亲,皆同荣显。况在宗女,尤为懿戚。用稽古典,宜有褒封。皇侄女长自家庭,已归良婿。兹者朕登大宝,颁以恩光。宜守妇道之常,益加恭慎。毋以天泒自高,骄其夫家。当修阃范,以永令名,可封庆阳公主。—《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五》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九月,庆阳公主之母蒙城王夫人田氏去世。朱元璋念及堂嫂守节二十余年,特追封其为蒙城王妃。
但是在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正月,中书省向朱元璋提出规范公主封号的要求。在蒙古人当政的年代,不管是皇帝的女儿还是宗室的女儿,一概称为公主。故而像《倚天屠龙记》中的赵敏,不应该称为敏敏郡主,应该叫做敏敏特穆尔公主。但是到了洪武四年,大明王朝的根基已经基本稳定,从朱元璋本人开始,正在推动全面取消蒙元旧俗的运动。借着这个机会,朝臣们提出根据唐朝和宋朝的规矩,只有皇帝的女儿才可以称为公主,宗室之女最高只是郡主。
庚寅,诏省部议公主、驸马等封称。礼部奏:“按《唐、宋会要》,皇姑、皇姊妹、皇女皆称公主,其夫称驸马。若王以下,女止称郡主,其夫止称所授官。…今南昌王女福成公主、蒙城王女庆阳公主宜改封郡主。夫驸马都尉王克恭、黄琛宜上驸马诰命,止称所授官。”—《明太祖实录卷六十》
这下朱元璋傻眼了,一边是自己制定的政策,其权威性无疑不能受到挑战。另一边则是自己唯一的侄女和堂侄女,自己的大哥和堂哥早亡,就剩下这两个侄女。最终老朱在思虑再三后给出了一个折中方案:两位公主封号保留,但岁禄降至五百石。
上曰:“吾兄俱早亡,惟存此二女耳,吾不忍遽加降夺也。其公主封号不去,岁给禄米五百石。夫王克恭、黄琛仍驸马都尉、镇国上将军。”—《明太祖实录卷六十》
此后公主夫君黄琛出任淮安卫指挥使,至今在淮安城内还有一条驸马巷,相传即当年黄琛镇守淮安时所居住的地方。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在老家凤阳设立置中都留守司,统凤阳、长淮等八卫。最高长官为中都留守司留守,是正二品高官。至于首任留守,老朱则想起了他的那位堂女婿黄琛。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9月13日,骠骑将军、驸马都尉、中都留守司正留守黄琛去世,享年49岁。黄琛深得朱元璋信任,他的死也令老朱为之悼惜,特旨赐葬于凤阳白塔之原。其子黄铉则以恩擢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黄琛去世后,庆阳公主平静地在南京继续过着她的日子,毕竟已经是安享晚年的岁数了。但是洪武三十一年堂叔朱元璋驾崩后,新即位的堂侄朱允炆却是一个根本不念亲情的皇帝。庆阳公主当了三十一年的公主,当年太祖皇帝都“不忍遽加降夺”,朱允炆一来就给降为了郡主。
主至建文时,改封庆成郡主。—《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九》
朱允炆当然不止对庆阳公主这位堂姑母一个人动手,对他的那些亲叔叔们下手更狠。在这种肃杀的环境下,太祖皇帝第四子燕王朱棣不得已起兵自保。当时只得到江南大地主集团支持的朱允炆虽然在朝堂上得心应手,可是没有了亲王和勋贵的配合,军事上的表现实在是惨不忍睹。
建文四年五月,千里南下的朱棣突破淮河防线,大军已经到了长江边上。这时候的建文君臣已经感到了强烈的生存危机,他们一方面拼命号召天下勤王,另一方面则想着如何拖延时间以等待援军。
5月20日,作为从小看着朱棣长大的老姐姐,庆成郡主以花甲之年渡过长江,来到朱棣军中求和。朱允炆当年大笔一挥将堂姑母降封为郡主之时,恐怕想不到会有今天这样的窘境。
朱棣也很清楚朝廷派自己堂姐来的目的,自己毕竟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来的。一旦拒绝和谈,压力就转到了自己身上。但作为一个成熟而卓越的政治家,朱棣自然有的是办法掌握道德制高点。我们就从《明太宗实录》的记载出发,来看看这位燕王是如何处理这次和谈陷阱的。
朱棣见到庆成郡主之时,立刻发挥其奥斯卡影帝级别的表演天赋,眼泪是说来就来。接着朱棣谈到当初父皇驾崩陵土未干之时,朝廷即开始动手迫害亲王。奸臣的话言听计从,至亲的话置若罔闻,并且表示自己之所以起兵,完全就是被逼无奈。对此庆成郡主的反应是:“泣不沾襟,悲不能止”。很明显对朱棣的话,郡主本人感同身受,朱允炆连自己这样一个宗室闲人都不放过,像朱棣这样位高权重的亲王所受到的迫害更是不可想象。
随后朱棣话锋一转,问起周王和齐王的下落。郡主表示二王现在都在南京城中,并未复爵,仍旧囚禁。朱棣据此立刻可以确定所谓的“和谈”就是拖延时间而已。周王是朱棣的亲弟弟,朝廷如果真有诚意,就应该让周王亲自来朱棣军中谈判。再不济,也应该释放二王以显示诚意。
接下来郡主转告朱棣她这次来的核心目的,那就是“割地讲和”。朱棣对此严正指出:“吾所受皇考封王且不能保,割地何用?”随即重申自己的目的就是“得奸臣”。只要朝廷交出奸臣(即方孝孺、黄子澄等人),自己立刻在拜谒完孝陵之后领兵北返。至此双方诉求南辕北辙,谈判宣告破裂。朱棣在送老姐姐出军门之时,让郡主传话朝廷,发出最后的警告:“为我语诸弟妺,吾几不免矣,赖宗庙之灵垂佑,相见有日也。”
最终建文君臣还是没有和谈的诚意,朱棣也在6月13日通过“诸弟妹”中的弟弟谷王帮助,由金川门攻破南京城。朱允炆在奉天殿自焚殉国,方孝孺等奸臣被全部处死,周王、齐王等亲王平反昭雪。至于庆成郡主,朱棣不知道是不是忙得无暇关注,却也并没有恢复其公主的封号。
结语: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7月13日,庆成郡主去世。朱棣本人素服辍朝一日并赐祭,太子、汉王、赵王并在京诸王皆遣祭。这位经历了大明开国之前的各种艰难困苦,以及洪武、建文两朝的腥风血雨的老公主,终于在永乐朝寿终正寝,安然离世。她的一身浓缩了太祖皇帝朱元璋对宗室的关爱,也彰显了二世皇帝对亲情的淡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