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后期最残暴的皇帝孙皓,他有什么样的癖好?

知秀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三国后期最残暴的皇帝孙皓,他有什么样的癖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东吴灭亡后,晋侍中庾峻等人对坊间传言很是好奇,于是,问孙皓的侍中李仁:“闻吴主披人面,刖(yuè)人足,有诸乎?”

孙皓喜欢喝酒,每天晚上都会“宴请”群臣,而且必须得喝醉。孙皓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想看看大臣们喝醉后的“真相”。他特意设置黄门郎,就是用来记录每次宴会后大臣们的“相互揭发”,谁是不是有行为失当,是不是说他孙皓坏话了,然后,再根据“罪名”大小定罪。

所以说,孙皓是挺病态的一个人,也难怪网上讨论说,孙皓是嗑药磕坏了。他对大臣尚且如此,对待宫人,手段更是毒辣。“又激水入宫,宫人有不合意者,辄杀流之,或剥人之面,或凿人之眼”。晋侍中庾峻就是想求证,这个“传言”是否属实。

孙皓的这位侍中还真是忠主,猜他如何回答的?首先告诉对方,“以告者过也。”就没这事,这是流言罢了,传话的人说错了。然后,又“引经据典”,说什么“昔唐、虞五刑。三代七辟,肉刑之制,未为酷虐。”古人用的刑罚太多啦,也没见说这些就是酷刑啊。

末了他还做了个总结:“夫受尧诛者不能无怨,受桀赏者不能无慕,此人情也。”太厉害了,将孙皓所做之事,轻描淡写的都归于“人情”。孙皓身边尽用这些人,怎会善待其他人呢?俗话也说了,人以群分,孙皓不是啥善人,所用之人自然是气味相投了。

除此之外,我们再来说说孙皓的一些奇葩事。

史上凭借年龄大这个优势上位的,估计就孙皓一人。大概是东汉的那些小皇帝的故事,让东吴的这帮大臣们有了很不一样的想法。孙权的儿子不少,有七个,不过,老大和老二都早逝了,孙权就立老三孙和为太子,孙和就是孙皓的老爹。

其实,孙权心里是更疼爱老四孙霸的,以至于,此时的朝中大臣分裂成了两派,分别支持孙和和孙霸。孙权的做法很是让人咋舌,囚禁孙和,赐死孙霸,立最小的儿子孙亮为太子,不过,最后登基的却是孙休。经过这么一折腾,东吴的元气损伤了不少。

不过孙休的寿命也不长,死的时候小太子不过10岁,这时还发生了一件大事,蜀国初亡,交趾那边又发生叛乱,国内人心惶惶。所以,朝中认为小皇帝镇不住,得选一个年长的人来做皇帝。恰恰在这时有人推荐了孙皓,说他“才识明断,好学,奉遵法度”,典型的贤君风范。

对此,居然没人反对,最终,孙皓从一个废太子的后人,华丽转身成了东吴的皇帝。

孙皓登基的第一个月很正常,朝中大臣根据各自的贡献都有封赏,当时劝说孙休皇后朱氏的张布,之前是左将军,孙皓上位后,立马就给了他一顶骠骑将军的头衔。这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只是,从第二个月起,孙皓就开始了暴行统治。

首先是名分问题,他将太后朱氏贬为了景皇后,后来,又逼杀朱氏,治丧都不放在正殿,在苑中的一个小屋随便打发了。再后来,孙皓立自己的父亲为文皇帝,母亲为太后。史上的那些开国皇帝,都会将自己的爸爸、爷爷追谥封号,但是,孙皓不同呀,按照迂腐的说法,“为人后者为之子”。明朝就发生过一桩事情,嘉靖皇帝非得将自个老爹封皇帝,他老爹只是藩王,为了此事还和大臣们闹僵了。

孙皓这么做,只能说他对以前发生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

孙和先被囚禁,又被流放,最后自尽而亡。孙皓从小就目睹了家庭的种种不幸,孙和死的时候,他才10岁,再不懂事,也晓得低调做事才能保命。后来,一位西湖人给孙皓看相时,只言他大贵,“皓阴喜而不敢泄”。孙休对侄子还是蛮不错的,登基后封孙皓为乌程侯。只是孙皓却容不下孙休的儿子们,先是将他们遣往一个小国,路上又将年长的二位追杀了。

按照现代的一些理论,童年的经历会深刻影响一个人成年后的行事思维,有人会正向看待童年的遭遇让自己生活得更加阳光;而有些人却是有了某种报复的心态。

孙皓若是老实做他的乌程侯,暴虐的性情不会消失,但是,也不会变本加厉。只是凭空而降的皇位,给了他无尽的权力,只要不顺他心意的,他都能一杀了之,手法相当残暴。也难怪晋侍中又继续问:“云归命侯乃恶人横睛逆视,皆凿其眼,有诸乎?”

看来,孙皓真的是挖人眼睛成瘾,宫里不知有多少美女的眼睛被他挖了。这样的暴君,最后还能得到晋廷的优待,也算是奇葩事一桩。并且,孙皓不喜欢别人看自己,朝臣觐见时,没有人敢抬头。丞相陆凯劝谏道:“君臣之间没有不相识的道理,如果发生不测,大家就不知道该如何寻找您了。”于是,孙皓只允许陆凯可以抬头看自己。

太康五年(284年),孙皓在洛阳去世 ,时年四十二岁,葬在洛阳的北邙山。《三国志》中孙皓的儿子封王者有34位,《晋书》则记载孙皓投降时,有21子前来觐见,或有遗漏、重复计算或早夭等情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