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背叛唐朝的战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安禄山攻打潼关的时候,哥舒翰已经年迈(虽然无法判断他当时的实际年龄,但从史料记载的,他四十岁时父亲去世,在长安呆了三年才投身军旅来看,那时候哥舒翰至少60多岁了),而且已经半身不遂,可是唐玄宗居然让这样一个人去守潼关。最终,潼关失守,安禄山打进长安,唐玄宗被迫逃跑。
那么,哥舒翰已经那么老迈残废了,为什么唐玄宗还要派他去守潼关呢?潼关最后失守,是不是哥舒翰老迈残废不能守住造成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唐玄宗为什么会派哥舒翰这样一个将军出征镇守潼关。
在唐玄宗的眼里,哥舒翰是一个非常忠诚的,非常听话的,又能打胜仗的人。唐玄宗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集中体现在“石堡城战役”上。
石堡城是吐蕃集全国之力修造的一座城堡,易守难攻,城中防御设置完善,粮草和武器都准备得非常充足。唐玄宗开疆拓土,获取边功的心思异常强烈,多次要求边将把这座城攻下来。边关大将,同时也是唐玄宗干儿子的王忠嗣反对这样做,他说,石堡城非常不好打,如果要把它攻下来的话,至少要牺牲好几万人的性命,而且就算攻下来,也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唐玄宗很不高兴,派董延光去攻打,让王忠嗣配合。王忠嗣不愿意,又不敢不执行,因此只派了一部分人,并没有用全力。最终,董延光打败了。董延光打败后,一下把责任推到王忠嗣头上,说都是他不配合造成的。结果唐玄宗把王忠嗣抓起来。同时李林甫又陷害王忠嗣和李亨勾结,想把李亨扶起来当皇帝,因此唐玄宗更加生气,要杀掉王忠嗣。
哥舒翰是王忠嗣一手提拔起来的,是王忠嗣的副手。当王忠嗣被唐玄宗抓起来并准备杀掉的时候,很多人都劝哥舒翰去长安,带些银两去打点,把王忠嗣救回来。哥舒翰不以为然,说,如果天道还存在,王公(王忠嗣)就不会死;如果天道不存在了,就算贿赂也把他救不出来。
哥舒翰虽然这么说,但是当他进京,向唐玄宗汇报了工作以后,就向唐玄宗汇报王忠嗣的事情。唐玄宗不听,往里面走。哥舒翰就一边跪着哭,一边跟着唐玄宗走,并慷慨陈词,言辞恳切。这件事,感动了唐玄宗,觉得哥舒翰是一个特别忠义的人,因此最终没有杀王忠嗣,只是把他贬为汉阳太守。
接着,唐玄宗派哥舒翰攻打石堡城。哥舒翰不惜一切人力物力,也不顾将士的生命,拼命攻打。虽然最终把石堡城拿下来了,但是确实如王忠嗣所说的,损失了好几万人,而且也没多大的用处。
但不管怎样,在唐玄宗眼里,哥舒翰就是一个别人不能打不敢打,他却能打又敢打的大将,名将,是一个又听话又能打胜仗的人。
本来,当时是高仙芝和封常清镇守潼关。但是,这两个人都提倡固守,不愿意出击和安禄山打仗。同时,由于边令诚等宦官的谗言,让唐玄宗认为高仙芝和封常清与安禄山眉来眼去,图谋不轨。因此,把封常清和高仙芝杀掉了。
杀掉封常清和高仙芝后,唐玄宗就要找一个又忠诚又听话又敢打,同时还能打胜的人。因此,就算当时哥舒翰已经年迈并半身不遂,唐玄宗依然要派他去。
那么,哥舒翰镇守潼关最后失败,是不是因为他年迈并半身不遂造成的呢?
其实并不是的。根本的问题还是人祸,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哥舒翰自己造成的人祸。
哥舒翰去潼关镇守后,他因为大权在握,就开始打击那些曾经伤害过他的人。安禄山的族弟安思顺就是他第一个要打击的人。他假冒收到安禄山写给安思顺的,让安思顺做内应的信,告给唐玄宗听,最后唐玄宗杀了安思顺和弟弟安元贞,把他们一家流放。这件事,让杨国忠害怕了。杨国忠一向与哥舒翰关系不好,他害怕哥舒翰以同样的方法搞他。因此,撺掇唐玄宗,让唐玄宗力促哥舒翰出击。
哥舒翰在潼关镇守的半年,他一直坚持固守。认为只要固守,等到郭子仪、李光弼胜利越来越多的时候,安禄山自然会逃走。本来唐玄宗也同意他这个建议,但是,由于杨国忠不断在一边教唆,不断进谗言,因此,唐玄宗不断派使者带信去让哥舒翰出关打仗。
最终,哥舒翰没有办法,只好“恸哭出关”,很快上了安禄山的当,被打得大败,因而潼关失守。
显然,潼关失守的原因,主要还是人祸。如果没有人祸,就算哥舒翰已经年迈,又半身不遂,他守住潼关是完全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