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槐,赵姨娘的内侄,跟着贾环上学, “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知秀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赵姨娘是贾府家生子,她有个兄弟叫赵国基,曾是贾环的跟班,后来死了,赵姨娘为了多要几两烧埋银子,跟女儿探春还发生过一次激烈的争吵。
赵姨娘既然姓赵,那么她的娘家自然也都姓赵,可原文提到了一件事,非常奇怪,说赵姨娘有个内侄,名叫钱槐。
内侄,对于出嫁的女子来说,就是娘家的侄子,就像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一样。赵姨娘的娘家应该都姓赵才对啊,为什么她的内侄,不叫赵槐而叫钱槐?
大致有这样几种解释,咱们不妨来看下。
一种是说曹公笔误,在批阅增删红楼时,忘了将这个小BUG修改,于是就这么传了下来。可从原文来看,这并不像是曹公笔误或漏改之笔,反而像是刻意取的这个名。
原文说得很清楚,说有一小伙名唤钱槐者,乃系赵姨娘之内侄。他父母现在库上管账,他本身又派跟贾环上学。
由此可知,这钱槐的名字并不是笔误,而是与他父母的职业有关。她的父母是库上管账的,这可不就是钱吗?而他也正是仗着有些钱势,看上了柳五儿,就要娶她为妻。
因此,这钱槐的名字,可以肯定并不是笔误,而是提前就取好的,与其父母职业相关,所以增删时不可能修改成别的姓。
可如果这钱槐的名字没错,那他怎么就成了赵姨娘的内侄呢?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钱槐不一定是大名啊,也许只是个小名,也就是乳名。他的大名也许叫赵钱槐呢?
钱也是他母亲的姓,家里的孩子小名按母姓取,是没有问题的,直到今天,很多地方也都有这样的风俗。
这个说法是合理的,但原文也明确提到了一件事,说钱槐要娶柳五儿,但柳五儿执意不从。钱家见他如此,也就罢了。
既然是说“钱家”,这自然不会是以母姓称呼,而是父姓。所以,钱槐为乳名说从原文情节来看,也是站不住脚的。
于是又有人说,钱槐若是大名的话,他可以不随父姓,随母姓啊。现在许多人,不也都随母姓吗?这固然没错。可在父系氏族主导下的古代,女子地位低下,子女随母姓的,凤毛麟角,甚至说几乎不存在。
别说子女,很多女性嫁到男方家后,都要冠夫姓的,如果丈夫姓李,自己姓王,则称李王氏。而像红楼梦里,则以某某家的称呼,比如周瑞家的,王善保家的,鲍二家的,都是以丈夫姓氏称呼。
因此,随母姓的这种观点,在以封建社会为背景的红楼梦时代,也是站不住脚的。
还有人从亲缘关系上来分析,认为赵姨娘有姑妈嫁到了钱家,她所生的子女姓钱,与赵姨娘也就成了姑舅表姊妹,而她的孙子辈,就成了赵姨娘内侄。这种分析也不大准确。
举个例子,赵姨娘的姑妈嫁给了钱槐的爷爷,那么她的姑妈所生的儿子,也就是钱槐的父亲,就是赵姨娘的姑表兄弟,而她的姑表兄弟所生的儿子钱槐,按照辈分和称呼,应该叫赵姨娘什么呢?
应该叫表姑,这样的话,钱槐也不并不是赵姨娘的内侄,而是表侄。因为只要不同姓,都属于表亲,都不可能是真正的内侄。
表姑跟姑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自己的姑妈一定跟自己是一个姓,而表姑就未必了,除非嫁的是同姓人家,可即便是同姓人家,按照称呼,也应该是表姑和表侄的关系。
那么,这道题看上去就是无解的。我们阅读红楼梦时,其实不必纠结于这些问题,因为是否弄懂这个,并不影响我们阅读和理解红楼梦。
如果非要弄清楚,我的解释就是,曹公对于红楼梦人物的取名,其实有讲究的,比如按照“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百家姓顺序往下顺。比如赵姨娘和周姨娘,比如李嬷嬷和王嬷嬷。
或者,干脆就随文就势给取个名,他父母既然是管账的,那就姓钱吧,这既是情节需要,也是曹公匠心独运,没有因为一个好听的名字而搜肠刮肚,直接就地取材,管钱的姓钱,不是更容易记住吗?
还有一种解释,这钱槐与赵姨娘,原本并没什么关联,但曹公在增删红楼梦时,为了让情节更加紧凑,人物关系更加复杂,前后文脉更加贯通,所以让钱槐成了赵姨娘的内侄。
大约,八十回后,还会有关于钱槐和赵姨娘的情节,曹公既然做了这种铺垫和伏笔,后文必然会有涉及。只是我们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