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介,历史上胆子最大不怕杀头的御史,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北宋仁宗年间,因为比较特殊且良好的政治氛围,加上宋仁宗这位有史以来最仁厚皇帝的宽容,名臣辈出,数不胜数。
每一位名臣都能写出一大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出来,大多在史书上都被写成了如圣人般的闪耀(熬到王安石变法时,并成为变法派的除外)。
选择很多,本文要写的故事,是当时号称“铁面御史”之一的唐介和宋仁宗之间发生的一次冲突。
其实,以宋仁宗的好脾气,在他执政期间,干过御史这个活计的臣子,想要混个“铁面御史”的名头出来,并不难。
除了唐介,还有包拯、吕诲、吴奎、赵等人,个个都当过“铁面御史”。
至少在宋朝因“王安石变法”产生的党争导致的大规模政治迫害(主要是从宋哲宗时期开始出现)出现之前,宋朝的御史们都还是比较杠的,唐介只是其中之一。
宋仁宗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宋仁宗想给自己最喜爱的女人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加升官爵了。
宋仁宗一口气给了张尧佐四个职务的任命:“淮康军节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
除此之外,还赐予张尧佐的两个儿子进士出身。
对于宋仁宗来说,这是爱屋及乌的表现,他宠爱张贵妃(张贵妃死后,在现任曹皇后还活着时,宋仁宗就追赠张为皇后),所以想让自己心爱女人的家人也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但这个行为却让文官集团集体跳脚,宋朝的士大夫们是自诩为和皇帝共治天下的国家主人翁,他们一向警惕武将和外戚这两种官场生物。
宋仁宗这么一股脑的给身为外戚的张尧佐批发官职,是文官士大夫们绝对不能允许的。
其实,张尧佐是进士出身的官员,按理说,也是士大夫集团的一员,可谁让他的侄女成了皇帝宠妃?他的成分也就被划到了外戚那一边去了。
以包拯为首(当时他的职务中包括“知谏院”,是谏官们的头头),纠集了包括唐介在内的一堆御史们,轮番上前弹劾张尧佐,想逼迫宋仁宗取消对其的任命。
宋仁宗还想硬顶,但张尧佐扛不住了,主动把四个职务辞掉两个,其中包括宣徽南院使。
但转头,宋仁宗又换个名义给张尧佐把官加上去了:“复以宣徽使判河阳”。
于是,唐介等御史们又来捣乱了,特别是唐介,在别的御史看出宋仁宗是一心想要给张尧佐加官,不准备出声了时,唐介一人扛起了进攻的大旗。
《宋史·唐介传》中记载:
介谓同列曰:“是欲与宣徽,而假河阳为名耳,不可但已也。”而同列依违,介独抗言之。
宋仁宗被唐介搞得没办法,只好甩锅,说张尧佐的任命不是他一个人的意思,宰相们也都同意的。
唐介马上弹劾当时的宰相文彦博,要求将文彦博罢相。
不但弹劾文彦博,唐介还弹劾跟他一起弹劾张尧佐,但半道准备收手的“同列”吴奎,弹劾他“表里观望”,不是个好同志。
唐介无差别的攻击,终于激怒了老实人宋仁宗,当场表示要贬斥唐介去偏远地区吃灰,唐介很干脆地表示,死都不怕,还怕贬官?《宋史·唐介传》中记载:
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好吧,宋仁宗也是有脾气的,准备严惩冥顽不灵的唐介。
好在唐介也有志同道合的同僚,帮他说了不少好话,才消除了宋仁宗的部分怒气,同时,还真把文彦博给罢了相位。《宋史·唐介传》中记载:
帝怒益甚。枢密副使梁适叱介下殿,修起居注蔡襄趋进救之。贬春州别驾,王举正言以为太重,帝旋悟,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春州和英州都在今广东境内,春州偏南,英州偏北,距离近一些),而罢彦博相,吴奎亦出。
宋仁宗贬斥了唐介,但又怕他被人害死(估计是害怕张尧佐报复),也或许担心耿直的唐介自己想不开自杀,终究还是仁心发作,干脆派人护送他上任,《宋史·唐介传》中记载:
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名,命中使护之。
唐介和宋仁宗的这次争执,到此就结束了,唐介出外没过几个月,宋仁宗就开始一点点给他恢复官职。
几年后,宋仁宗还给了唐介“知谏院”的职务,把他升为了谏官们的头头,让他继续在弹劾官员的工作中发挥最强项。
唐介因孤身弹劾外戚张尧佐、宰相文彦博、谏官吴奎(当时其官职中包含右司谏、同知谏院),还逼得宋仁宗服软,一战成名,成为北宋最牛御史之一,《宋史·唐介传》中记载:
梅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
这是唐介御史生涯中最辉煌的一战,成就了他自己“真御史”名声,短时间内看似被贬斥,但长时间的声望延伸,是他换取的最重要政治筹码。
不过,他的这种行为,不管是有意或无意,大概也只有在宋仁宗面前可以取得成功。
换成宋仁宗前后的任何一位皇帝,如宋真宗、宋英宗(继位后让唐介当御史中丞,第二年就让他外出了,等到宋神宗继位,才又回京),估计都不会短时间再起用他,或者,就干脆一生闲置了。
唐介能成为名臣,离不开宋仁宗这位明君的忍让和配合,他能成就自己的名望,也应该感谢宋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