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黛玉为何会喜欢喝暹罗茶?

黛玉,《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接下来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红楼梦》第25回写王熙凤谈及送黛玉的两瓶茶叶,随口问了一句“你尝了可还好不好”,然后众人就围绕着这个暹罗国进贡的茶叶各抒己见。

宝玉说“不大甚好”,宝钗说“颜色不大好”,凤姐说“没什么趣儿”,总之是都感觉不好,不满意,只有黛玉说“我吃着好”,明显的与众人不同调。

那么,为什么众人都不看好的暹罗茶,黛玉尝了却赞不绝口呢?这得从暹罗茶的自身特点和黛玉的身体状况说起。

我们都知道,暹罗是泰国的古称,暹罗茶当然也就是产于泰国的绿茶。

小说里写凤姐特意强调这茶是暹罗国进贡的,可见非同一般,普通人家更是想喝也喝不到的。

虽是小说家言,但是也有真实历史依据,并非胡说。

这暹罗古国,元朝时便与我国有交通贸易往来,明朝时更为频繁。

明洪武十三年,暹罗国王参烈昭昆牙还派使臣来中国朝贡,大明皇帝还赐予“暹罗国王之印”,自此之后,暹罗国永遵大明皇帝之命,正式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清朝前期,两国贸易往来更为频繁,每年从上海、宁波、厦门、潮州等地开往暹罗的商船多达五六十艘,大量产自暹罗的商品随之纷纷进入中国沿海及内地。

除了贸易往来,清政府统治前期,暹罗国基本上每三年入朝进贡一次。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是内务府的包衣奴才,他的妻子孙氏是康熙帝的乳母。

另外,曹家还有一位祖上,在内务府做过茶上人,就是专门负责内务府茶叶的藏储分配管理的,所以通过皇上赏赐或者内务府的这层关系,曹家人要喝到暹罗国进贡的茶叶,当然是轻而易举。

曹雪芹将暹罗茶作为曹家曾经光辉荣耀的见证,郑重写进小说中,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这个产自暹罗的茶叶,它的制茶工艺其实是学习我国的。具体制作方法是,先将已长出三四叶之绿茶嫩芽,用水蒸气蒸煮两个小时软化后再经揉捻、碾压、造形、干燥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

这种蒸青制茶方法,在我国唐宋时期比较盛行,后经佛教途径传入周边各国。今天在日本盛行的抹茶,就是蒸青茶的一种。

蒸青茶的缺点是香味带青气,涩味较重,颜色不及炒青茶鲜爽,所以我国从明朝开始,开始出现了炒青制茶技艺。这种锅炒茶的色、香、味都要优于蒸青茶。

小说里宝钗评价暹罗茶说“颜色不大好”,就是把这种茶和她们平日喝的炒青茶的鲜爽做对比得出的结论。

另外,这种蒸青茶,因为久经热气薰蒸,它的茶味偏于清淡,所以一向喜欢喝枫露茶、普洱茶这类偏于浓香型茶的宝玉,对这类味道清淡的茶也不感冒,因此才下结论说“不大甚好”,而见多识广,什么好茶没尝过的王熙凤,当然更不会将这类味道淡撇撇的暹罗茶放在眼里了。

最后来说黛玉为何喜欢喝这种清淡茶呢?

这是因为黛玉一向身体不好,脾胃虚弱,还每日服药,当然不适宜如宝玉一般大口喝茶,还喝浓香茶,所以这味道清淡的暹罗茶,于黛玉的身体状况自然最为适宜了。

向来只喝淡茶的黛玉,对茶也不内行,小说第四十一回写栊翠庵品茶,宝玉的感受是很专业的“果觉轻浮无比”,到黛玉这里,便只敢人云亦云的弱弱问一句“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吗”,结果给妙玉一顿好怼。

有人读红楼,看到黛玉爱喝暹罗茶,便走火入魔说,黛玉在八十回后,也如探春一般,远嫁暹罗为王妃,这般焚琴煮鹤唐突佳人,满口胡浸,真是太过分了。

其实,这一回以暹罗茶作引子,闲闲叙出众人的一番议论,还有凤姐的那一句“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既有作者对曹家辉煌过往的恋恋不忘,也暗示读者,从一开始,上至贾母,下至小厮婢女,都看好宝黛这一对璧人将来喜结连理的,只是后来世事难料。

小说里,黛玉终至泪尽而亡;小说外,辉煌显赫的曹家,最终也是家亡人散各奔腾。

只有那一碗袅袅飘香的暹罗茶,在碧叶沉浮中,在茶香氤氲里,道不尽这儿女情长,盛衰荣辱,人世沧桑。

当真是,千古兴亡一壶茶。

推荐阅读